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
- 作品数:62 被引量:164H指数:6
- 相关作者:曹永林戈国元李小华马洁倩卢洁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被引量:3
- 1999年
- 痕量铁的催化光度法测定已有报道.试验发现,在稀硫酸介质中,痕量Fe(Ⅲ)对过氧化氢氧化苄橙的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非催化反应与催化反应的吸光度之差(△A=A_0-A_1)与Fe(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本法的测定范围为0~1,0μg/25ml,检出限为3.3×10^(-8)μg·ml^(-1),由此建立了痕量Fe(Ⅲ)的测定方法.本法具有重现性好,选择性很高的特点.用于人发、指甲中痕量Fe(Ⅲ)的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1 试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JY-501型超级恒温槽苄橙:0.001mol·L^(-1);硫酸:1.0mol·L^(-1)过氧化氢:7.5%;α-α’联吡啶:0.1mol·L^(-1)Fe(Ⅲ)标准溶液:1μg·ml^(-1)1.2 试验方法选用刻度一致的两支具玻塞的25ml比色管,加入苄橙0.4ml,稀硫酸0.8ml,过氧化氢0.4ml,α-α’联吡啶(活化剂)1.0ml,再在其中一支中加入一定量的Fe(Ⅲ),另一支不加,两者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时放入沸水中,8min后加入异丙醇1.
- 曹永林邱凤仙戴玉华
- 关键词:铁催化褪色光度法
-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3
- 1993年
- 用热力学原理导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当溶解过程减熵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溶解过程增熵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陈恕华
- 关键词:气体溶解度温度热力学
- 气液色谱法研究双-(O,0′-二正辛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镍(Ⅱ)与酮类加合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被引量:2
- 1991年
-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强杀菌性能及抑制酶水解作用,可以用作石油添加剂和高聚物防老剂,又是一类优良的萃取剂,用于钴镍、钴锰等的萃取分离。二硫代磷酸酯的金属盐与含氮、含氧的有机碱形成的加合物在液-液萃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类配物合的加合作用受到了广泛的注意。文献[4~6]利用气液色谱法测量了Ni[THDD]_2,Ni[(C_8H_(17)O)_2PS_2]_2与含氮有机碱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标准焓变和标准熵变值。
- 朱多林俞运鹏戈国元徐正游效曾
- 关键词:二硫代磷酸酯镍气液色谱
- 分光光度法研究喹啉对A_3钢——HCl体系的缓蚀作用
- 1990年
-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下A_3钢在盐酸中的腐蚀速率、研究喹啉对A_3钢—HCl体系的缓蚀作用,揭示喹啉分子在A_3钢表面上的吸附规律,讨论缓蚀作用的机理。
- 舒和庆马洁倩陈恕华
-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喹啉缓蚀碳钢盐酸
- 吡啶N-氧化物-2-甲叉二硫代肼基甲酸酯为配体的Cu(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磁性
- 1991年
- 合成了一系列吡啶N-氧化物-2-甲叉二硫代阱基甲酸酯一价负离子的Cu(Ⅱ)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室温磁性表征,其中对4个配合物进行了变温磁化率测定和理论拟合,配合物具有二聚体结构单元,其分子内存在铁磁性交换作用,分子间存在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 苟少华游效曾徐正朱多林俞运鹏
- 关键词:铜配合物配体磁性
- 不宜用热力学原理解释反应速率问题——兼谈锌与稀硫酸溶液的反应被引量:4
- 2001年
- 陈恕华
- 关键词:反应速率锌化学反应化学教学
- 催化退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Fe(Ⅲ)-中性红-H2O2体系被引量:3
- 1989年
- 近几年来,有一些痕量铁的催化光度法测定的报道。我们发现,在稀硫酸介质中,痕量铁(Ⅲ)对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的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采用固定时间法,催化反应与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之差与铁(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我们建立了催化退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本方法的灵敏度高,为1×10-9g·ml-1,测定范围为0~0.7μg/25ml,重现性较好。本法适于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铁。
- 曹永林陈恕华
- 关键词:铁光度法
- 气液色谱法研究双—(o,o′—二正辛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镍(Ⅱ)与环戊酮加合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 1996年
- 用气液色谱法研究了双—(o,o′—二正辛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镍(Ⅱ)与环戊酮加合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测定了333.2~363.2K范围内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反应的ΔH和ΔS.
- 沈小平项明长朱多林俞运鹏
- 关键词:气液色谱法环戊酮酸碱反应
- 新显色剂PAPC与Cu(Ⅱ)-CTMAB的分光光度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研究了新显色剂 4 (2 吡啶偶氮 ) 邻苯二酚 (PAPC)在CTMAB存在下与Cu(Ⅱ )的显色反应 .在 pH =10 .5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Cu(Ⅱ )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 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5.33× 10 4 L·mol- 1·cm- 1,铜含量在 0~ 1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该方法应用于茶叶中铜的测定 。
- 邱凤仙姚成
- 关键词:CTMAB分光光度法显色剂
- 1-1型电解质溶液电导公式的新探讨
- 1995年
-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解质溶液电导关联式,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1-1价型电解质溶液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该电导关联式在较大浓度范围内能较真实地反映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变化规律.
- 倪良蔡晓海
- 关键词:电导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