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 作品数:123 被引量:147H指数:6
- 相关作者:肖英杨佳范益松王洋何雁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 中国戏曲艺术跨文化交流的模式思考——读《谁的蝴蝶夫人——戏剧冲突与文明冲突》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戏曲舞台上的跨文化现象也随之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孙慧柱先生的《谁的蝴蝶夫人--戏剧冲突与文明冲突》入手,深入分析中西方戏剧融合的跨文化戏剧模式,旨在寻找中国戏曲对外文化交流的新途径。
- 刘璐
- 关键词:跨文化戏剧中国戏曲对外文化交流
- 以“身”载“道”——从身体语言看道家美学思想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体现被引量:9
- 2015年
- 身体语言由人的表情、动作、姿势组成,包括静态的造型和动态动作。身体语言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国人对以人的身体语汇为媒介的艺术表达体例的独特理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国人审美心理的对应物,凝聚、积淀了中华民族对美的独到理解和表达,它的美学精神渊源于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道家思想。
- 肖英杨斯奕
-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身体语言美学精神道家美学
- 俄罗斯戏剧学派的另类诠释者--尤里·布图索夫导演被引量:2
- 2020年
- 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剧场创作实践发展,主要任务是要研究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戏剧导演。戏剧导演的创作实践工作是戏剧演出的缩影。当今的俄罗斯剧场艺术丰富多彩,绝不拘泥于固有,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基础上,无论是在戏剧学院的教学领域还是在剧场的演出呈现中,早已融合了多种戏剧方法(流派)。为了更好了解多元的俄罗斯戏剧学派,了解当今行走在俄罗斯剧场艺术前列的优秀导演,本文重点介绍俄罗斯戏剧学派的另类诠释者-尤里·布图索夫导演。以期通过布图索夫能多方面地认识俄罗斯戏剧学派,理解"综合性戏剧",进而对当代剧场艺术产生更进一步的感悟与思考。
- 王仁果
- 关键词:剧场性戏剧演出
- “元素”学说的来源
- 2008年
- "‘元素’学说的来源",系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推想》的第一部分。作者认为斯氏体系的"元素"说,源自于构成心理学派的"心理化学"分析的基本思路,从而对演员的创作心理过程作了化学"元素"分解的工作,并将它们一一转化为一系列的演员技巧训练课程。这便是斯氏体系的演员"元素"说。
- 王昆
- 关键词:内省
- 近年上海都市剧的生活美学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上海都市题材电视剧大多遵循“美是生活”的创作原则,在影像上呈现出海派文化的风格,在演员表演中体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特征,在主题探索方面具有追寻生活之美的精神价值。这些都市剧从艺术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带有海派文化特有的生活美学色彩,凸显出观众与上海都市剧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艺术的形式为上海这座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
- 游溪吴泽涛
- 关键词:生活美学海派文化
- 实景园林昆曲与舞台昆曲的艺术创作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实景园林昆曲《梦回.牡丹亭》与舞台昆曲《牡丹亭》相比,表演空间广阔,不同情节可以安置在不同景致之中;戏剧编排浓缩精华,突出重点;演员表演灵活自如,可利用景物表达人物的情感;园林景色成为舞美,音响效果干净简洁。
- 张冉夏华
- 关键词:园林艺术创作
- 本土音乐剧中“戏曲音乐剧”创作模式探究(上)
- 2023年
- 作为中国本土音乐剧的“戏曲音乐剧”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出现,后虽有所中断,但在21世纪初期重新发展并在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本文总结了“戏曲音乐剧”的四种创作模式,即从传统戏曲中取材、融合传统戏曲表演元素、借鉴戏曲写意精神和借鉴民族音乐形式等,同时也指出了“戏曲音乐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戏曲音乐剧”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 杨佳
-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麦克尔·契诃夫在其一生中,对演员的表演训练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首创了"双重意识""四兄弟""心理姿势""气氛说"等理论和训练方法。这些理论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具有诸多的相通性,譬如"神似""跳进跳出""写意泛美""程式思维"等。中国戏曲美学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合起来,构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具有现代美学和国际视野的可操作的表演体系。
- 肖英
- 关键词:戏曲美学
- 角色创作方法——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迈克尔·契诃夫被引量:10
- 2021年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对全世界表演方法的发展和研究有着深远影响,他的学生—大文豪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2的侄子—迈克尔·契诃夫(Michael Chekhov)创造的表演方法,在塑造角色上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有着拓展性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迈克尔·契诃夫方法中的"心理姿势""想象的身体"等角色创作方法,是如何颠覆斯坦尼的"心理分析"和"情绪记忆"的,又如何对人物塑造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高鸽
- 关键词:角色塑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情绪记忆
- 中年危机的传神写照——关于《和朋友共进晚餐》
- 2016年
- 作品通过汤姆和贝丝的婚变,以及他们的亲密朋友加布和凯伦对此事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步入中年阶段的人们在情感婚姻上遇到危机时所面临的纠结和困惑。
- 范益松
- 关键词:中年危机婚姻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