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学院涉外法政学院
- 作品数:31 被引量:54H指数:3
- 相关作者:赵学珍靳利华李洪佳王岩华李洁松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基于网络组织的反垄断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网络组织的出现是企业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实现组织创新的结果。把握企业组织网络化的趋势,对反垄断政策顺应时代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正在制定中的《反垄断法》也有现实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网络组织所带来的市场结构及市场竞争方式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网络组织以及合作性竞争的企业关系对反垄断带来的影响及反垄断的政策取向。
- 陈桂华
- 关键词:网络组织反垄断
- 中国农地宏观管理主体与微观主体的博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在农地管理中主体行为和它们之间利益博弈的分析,指出了不同管理主体的行为变化对各主体利益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民利益的变化。文章首先从子博弈分析出发,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地管理中的博弈过程,其次分析了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利益的代表——村集体的博弈,最后建立三个主体的主博弈模型,进而探讨了农地管理主体博弈的帕累托改进,并提出明确农地的管理主体、规范农地管理主体的行为,做实农民的微观管理主体地位等政策建议。
- 王淑莉张换兆李洁松
- 关键词:农地管理帕累托改进中央政府村集体
-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角色转变的述评
- 2009年
- 自行政学诞生以来,行政理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范式:传统行政范式、民主行政范式和协商民主范式。每个范式都对行政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并且对公民在公共行政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每个范式也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传统行政范式仅把公民当成是选民,民主行政范式和协商民主范式都认为公民不应只是选民还应是"公民",只是他们对"公民"的理解不同。民主行政范式的"公民"是"政治人",而协商民主范式是"社会人"。随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以及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行政人员应注重发挥"社会人"公民的作用。
- 李洪佳
- 关键词:选民政治人社会人
- 天津滨海新区高等教育资源现状的分析研究
- 2007年
- 近年来,滨海新区的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整体实力不强等诸多问题。滨海新区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采取必要措施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快滨海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 郭建校蔚超高雅荣
-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 闲置土地收回的法律依据与操作实践被引量:3
- 2007年
- 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重新进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对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将闲置土地收回确定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该措施的实施对土地使用人的利益有重大影响,实际操作中亦存在有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的决定,因为适用法律、收回程序等方面不当,而被法院判决撤销的情况。
- 焦洪宝
- 关键词:土地使用权法律依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持续发展
- 天津国际航贸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兼论天津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 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和贸易大国,天津是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这种特殊经济地位决定了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人才的专业特色。本文基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天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国际航运贸易法律人才是强国强市人才战略之...
- 侯淑波
- 关键词:国际航运法律人才国际贸易
- 对法律英语教学目标的再思考——基于天津市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文章在对天津市高校法律英语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后,提出法律英语教学目标的界定应建立在对法律英语教学特性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使其更具操作性。现有条件下,应以培养学生"译"的能力为目标。为保障此目标的实现,教材编写应突出体系性及实用性;课程设置应以"大法律英语课程体系"为指导;教学模式应以情景教学为主,体现多样化。
- 王岩华
- 关键词:法律英语教学目标
- 目标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研究
- 2009年
- 目标公司在反收购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各国立法对目标公司的反收购都有严格的规制。由于我国反收购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在反收购的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而没有解决的法律依据。本文以目标公司反收购及其法律规制为主线,通过对两大法系反收购立法模式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立法模式的评析,从三个层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完善我国规制目标公司反收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陈桂华
- 关键词:反收购法律规制
- 从大学教育理念的演变看通识课程的兴衰被引量:3
- 2008年
-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是什么以及如何是的认识,涉及到教育的一般问题、核心问题,譬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终极目的等形而上的问题,大学教育理念的变化规约着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关注的通识课程问题,同样有其教育理念的指引。自教育产生以来,教育理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人文教育、注重专业教育到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相应大学课程体系也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到注重通识课程的转变,可见,当今通识课程话语的兴起与通识教育理念的兴起密切关联。
- 陈海平刘保春
- 关键词:教育理念人文教育人本教育通识课程
- “公民性”消失与人的异化——卢梭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被引量:1
- 2008年
- 启蒙以来,始终存在着"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卢梭第一个对这一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围绕人的"公民性"与"市民性"即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卢梭认为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使得现代性与道德之间出现一种排斥,他进而得出结论,近代以来公民已经消失,人处于异化状态。他希望通过小共同体美德政治模式使人参与到公共领域中来,从而克服布尔乔亚、唤醒公民性、扬弃人的异化。卢梭对人性分裂的担忧对社会转型中的我们具有启发和警示意义。
- 陈海平
- 关键词:市民公民异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