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作品数:33 被引量:38 H指数:3 相关作者: 张凡 张建辉 柴典腾 杨先厚 徐胜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央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生物学 历史地理 更多>>
基于Web的地学数字博物馆矿物展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3年 讨论了基于Web的地学数字博物馆和传统的地学博物馆上网意义的不同。在把握地学数字博物馆的深层含义下,结合矿物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地学博物馆矿物展厅的框架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就实现中所选的部分技术进行了讨论。 宋慧玲 袁伟 徐世球 邓洪关键词:系统设计 WEB 矿物学 华南晚古生代硅质岩时空分布及再扩张残留海槽演化 被引量:17 1998年 根据硅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和放射虫化石群的垂向变化,将华南泥盆系至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除早泥盆世的第1构造层序和晚石炭世的第4构造层序之外,其余每个构造层序对应出现一个放射虫生物群演替旋回.底部从无放射虫硅质泥岩带开始,向上变化为种属单调的中深海放射虫化石带,然后出现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上部又出现中深海放射虫化石组合带.这种演替旋回常常与海底火山喷发过程同步,代表残留海槽的一次再伸展扩张过程.泥盆纪至中二叠世的桂东南残留海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早泥盆世拉赫科夫期至早埃姆斯期为残留海槽充填阶段,之后经历了三次再伸展扩张过程.东吴运动导致再扩张残留海槽封闭,形成桂东南至苏、皖、浙边界的海西造山带. 张宁 夏文臣关键词:硅质岩 晚古生代 中国地质大学新建博物馆简介 被引量:1 2003年 徐世球关键词:生命起源 展厅 地学专业 博物馆 贵州中三叠世安尼期的两个腕足壳层古生态及埋藏学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底栖群落的复苏 贵州青岩地区出露较好的三叠纪地层,其沉积环境处于台地与斜坡交接处。正是这种特殊的沉积古地理位置,造就其成为全球范围内三叠纪化石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研究古生代大灭绝后生物复苏、辐射化石记录最好的地区。因此对其进行古生... 陈晶 童金南 Chen Z.Q. 熊鑫琪关键词:腕足 壳层 埋藏学 古生态 文献传递 基于Web的地学数字博物馆矿物展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讨论了基于Web的地学数字博物馆和传统的地学博物馆上网意义的不同,在把握地学数字博物馆的深层含义下,结合矿物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地学博物馆矿物展厅的框架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就实现中所选的部分技术进行了讨论。 宋慧玲 袁伟 徐世球 邓洪关键词:软件设计 WEB 博物馆 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沉积环境的磁组构研究 西峡盆地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南侧,为—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盆缘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在该地层中,豫西南地区盛产数量众多的蛋化石,尤以西峡—内乡境内蛋化石种类丰富、保存完好、时空分布广泛,为世... 李永涛 徐世球 肖明元关键词:磁组构 晚白垩世 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多姿多彩的水晶 被引量:2 2002年 张凭关键词:水晶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20年 2002年 徐世球关键词:博物馆 化石标本 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生态类型及在恢复古环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4年 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化石的形成需要严格的保存条件,不同类型的足迹、游泳迹化石对其形成环境具有很强的指示作用。对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进行了生态分类,分为硬基底足迹、软基底足迹、浅水划行迹、水深小于或等于生物身高的游泳迹、水深大于生物身高的游泳迹等5类。提出可以根据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的生态类型对古水体深度、古水流方向、沉积物中水分含量等古环境进行恢复。同时可以利用足迹群的方向性、足迹和游泳迹的层面组构及垂向更替进行古岸线的恢复及沉积过程和古气候旋回的分析。 胡勇 卢宗盛 许聘 熊鑫琪关键词:足迹 生态类型 古环境 脊椎动物 云南墨江上三叠统歪古村组燧石质砾石中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19年 云南哀牢山缝合带由于长期未找到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深海环境的化石及沉积地层记录,对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历史存在着不同认识。文中报道了采自云南墨江坝留地区上三叠统歪古村组底砾岩中的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所有放射虫化石发现于4件燧石质砾石中,共计11属9种和7未定种及1属种未定放射虫。其中,3件砾石含有Albaillella deflandrei Gourmelon,Albaillella sinuosa Won and Seo等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另1件砾石含有Pseudoalbaillella spp.,Quadricaulis scalae Caridroit and De Wever,Cauletella sp.和Ishigaum sp.等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由此表明,哀牢山缝合带存在着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深海盆地沉积地层记录,哀牢山深海盆地应该在中二叠世之后封闭。该成果为探讨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提供了放射虫古生物学证据,进而说明哀牢山缝合带与金沙江缝合带一样,也存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深水洋盆沉积地层记录,指示其演化历史是相同的。 谢力 杨文强 冯庆来 谢国刚 王晓地 贾小辉关键词:放射虫 中二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