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逆风飞扬--关于挫折的生命教育课的设计被引量:1
- 2011年
- 如今,不少学生受到社会、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挫折、逆境、困难承受力低,以致出现了许多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现象。尤其是当今中学生要承受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重重压力,很多同学一方面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另一方面却又有着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蛋壳心理"。
- 赵丹妮郑晓江
- 关键词:教育课挫折生命人际关系
- 生命的扭曲——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思考药家鑫肇事杀人案
- 2011年
- 2010年10月20日晚,一位年轻人驾驶着一辆雪佛兰克鲁兹轿车去会见女友,途径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时,撞上了下班途中骑电动车的26岁的女服务员张妙,造成她左腿骨折、后脑磕伤。随后他驾车逃逸,忽又返回。
- 郑晓江
- 关键词:女服务员受伤者人性恶人性本善法人化刺创
-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2009年11月26日,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25号中午,她曾对母亲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这可称之为“杨元元之问”。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在此探讨:为什么杨元元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命运却没有改变?我们应该学习一些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特别是,我们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的途径让像杨元元一样的青年避免走向自杀的惨烈之途?
- 郑晓江
- 关键词:生命教育知识能自杀中午
- 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被引量:5
- 2007年
- 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飞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客观地说,现行的生命教育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它缺乏生命理念的引导。然而,生命理念的确立并不是生命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依靠生命哲学才能树立。因此。
- 徐春林黄艳红
- 关键词:中国现代教育虚无感尊严感宏观性千家诗历史时代
-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关于生死问题的生命教育课
- 2012年
- [活动设计理念]
死亡是人类普遍的经历,却从来都是千古难题。我们不是一出生就知道有一天会死的,有时是通过宠物的死才知道什么是死亡的,或是因为要面对亲人和伙伴的离去,留下深深的痛苦和伤痕。很多家长害怕在孩子面前提及死亡二字,但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死亡,会使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不断加深,甚至会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令人担忧的是,在学校,很少有对生命价值的强调,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淡漠。尤其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人是可以死而复生的,长期沉迷于此,学生会逐渐淡化对"生命是不可逆,不可再生"这一规律的认识,从而导致他们因不知道死亡的结果而肆意消耗自己的生命或他人的生命。
- 赵丹妮郑晓江
- 关键词:生死问题教育课网络虚拟空间
- 品味生活被引量:1
- 2011年
- 2010年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生存生活"。把"学会生活"列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之中,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尚属首次。所谓生活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为此,本刊围绕"生活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组织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探讨,不仅从理论上明确了生活的概念,阐述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从实践操作层面提供了具体的范例。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 郑晓江
- 关键词:生活教育品味教育改革生活常识
- 生命教育需要用生命去涵养被引量:4
- 2008年
- 知识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讲授来解决,但学生们的生命成长却需要靠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人格触汇、精神文化生命的潜移默化中才能完成。但恰恰是在这一块,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老师与学生缺乏生命层面的沟通、交流与感召,使学生只关注生活问题而置生命存在于不顾。
- 郑晓江
- 关键词:生命成长教育需要涵养文化生命生命存在
- 幸福从“心”开始——关于幸福的生命教育课的设计
- 2011年
- 设计理念: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学生的幸福感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他们在繁重的课业和亲子关系疏远等多方压力之下,脸上不见了天真的笑容,更难奢望幸福。就像一位高二学生在日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永无止境的大考、小考,始终算不完的分数、排名,堆积如山的练习、模拟,我感到既厌恶又绝望,
- 郑晓江赵丹妮
- 关键词:幸福感教育课生命亲子关系高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