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八一临床医学院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5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婴儿
  • 2篇低出生体质量
  • 2篇低出生体质量...
  • 2篇血功能
  • 2篇早剥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胎盘
  • 2篇胎盘早剥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功能
  • 2篇干预
  • 2篇产儿
  • 2篇超低出生体质...
  • 2篇出生体质量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X

机构

  • 8篇北京军区总医...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封志纯
  • 5篇杨璐
  • 5篇许靖
  • 5篇李秋平
  • 4篇周丽
  • 3篇马兴娜
  • 3篇王自珍
  • 2篇刘宇航
  • 2篇张小英
  • 2篇赵文利
  • 2篇周更须
  • 2篇刘颖悦
  • 2篇洪小杨
  • 2篇许煊
  • 2篇王辉
  • 1篇徐如祥
  • 1篇刘凤春
  • 1篇刘敬
  • 1篇孔祥永
  • 1篇王志忠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5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最佳胃肠内喂养(EN)启动时间,以促进ELBWI体质量增长,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9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116例ELBWI,随机分为24 h开奶组和延迟开奶组,每组各58例。24 h开奶组出生24 h内启动EN,延迟开奶组禁食3 d后启动EN。2组均接受"全合一"胃肠外营养(PN),EN 0.5~1.0 mL,2~4次.d-1,梯度增加喂养次数及奶量,至150~160 mL.kg-1.d-1,过渡为全肠内营养。观察2组患儿生化指标、体格发育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24 h开奶组与延迟开奶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窒息史及分娩前用药、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纳入条件相同;出院时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宫外发育迟缓、喂养不耐受、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光疗时间、使用布洛芬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与延迟开奶组相比,24 h开奶组矫正胎龄32周时体质量较高[(1 300.6±161.2)g vs(1 174.8±192.3)g,P=0.000],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13.5±3.7)d vs(15.1±3.2)d,P=0.014],PN时间较短[(45.7±6.7)d vs(54.8±10.6)d,P=0.000],ALT[12.0(3.5,45.0)U.L-1 vs 72.0(30.0,89.3)U.L-1,P=0.000]、ALP[334.5(157.0,378.0)U.L-1 vs 560.0(409.0,997.0)U.L-1,P=0.000]、总胆汁酸[11.4(6.0,13.5)μmol.L-1vs 14.6(9.2,22.3)μmol.L-1,P=0.000]均较低。24 h开奶组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5%vs 19%,P=0.023)、脓毒症(7%vs 21%,P=0.031)的发生率低于延迟开奶组。结论 ELBWI 24 h内开奶较延迟开奶安全、有效。
许靖张小英李秋平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封志纯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外营养并发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重症新生儿临床综合救治策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内外科联合救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重症新生儿的经验。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NICU、小儿心脏专科联合救治17例TGA危重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救治情况。结果TGA患儿共17例。男14例,女3例;手术年龄1~45d;体质量2.7~4.6kg;9例合并VSD,3例接受前列腺素E治疗,2例入院时存在难以纠正休克、严重低氧血症,急诊大动脉调转术(ASO)治疗;8例为室间隔完整型TGA,全部接受前列腺素E治疗;4例未明显好转,急诊ASO治疗;术后共12例延迟关胸,其中5例为急诊手术患儿;术后腹膜透析6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1例;胸骨愈合不良6例,急诊ASO患儿均胸骨愈合不良,13例患儿顺利出院,死亡4例,其中l例死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并发脓毒症,肺动脉吻合处心包补片感染不愈合,肺动脉大出血死亡。1例术中发现合并有体静脉畸形引流,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手术次13死亡。1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死于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由于术中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移植困难,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心肌供血不良死亡。结论NICU中TGA重症新生儿,术前处理的目的是增加EC—MO,避免急诊手术;如持续存在无法纠正低氧血症或心力衰竭,及时急诊ASO是救治生命的有效手段。
洪小杨周更须许煊刘宇航王辉刘颖悦封志纯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新生儿监护室大动脉调转术
胎盘早剥新生儿临床特征及凝血指标分析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凝血指标改变。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八一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监护病房胎盘早剥患儿60例为观察组,非胎盘早剥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比较观察指标,其中胎龄、多胎、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孕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窒息史、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系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继发凝血功能紊乱,呈病理性高凝状态。
杨璐赵文利李秋平许靖封志纯
关键词:胎盘早剥婴儿凝血功能
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干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从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中心患儿资料中,根据入选条件,选取患儿83例,其中胎盘早剥37例为观察组,非胎盘早剥46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指标中,两组患儿比较,胎龄、多胎、胎膜早破史、出生体重、体重与胎龄匹配情况(小于胎龄儿或否)、母亲年龄、母亲妊娠糖尿病、新生儿窒息史、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血浆及使用肝素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属于胎盘功能不全,多继发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使用小剂量肝素、输注血浆防治效果理想。
许靖李秋平孔祥永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梅亚波刘敬封志纯
关键词:胎盘早剥肝素
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方法共纳入足月新生儿(37~42周)293例,晚期早产儿(34~36+6周)118例,早期早产儿(26~33+6周)115例,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时龄、性别、胎产次、分娩方式、孕母妊娠并发症、生后Apgar评分、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条件相同,生后6h内检测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结果早期早产儿APTT、PT、FDP及D-二聚体均高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P<0.01),FIB低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P<0.01),晚期早产儿除D-二聚体较足月儿升高外(P<0.01),其余指标与足月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初筛指标和D-二聚体有胎龄差异,在早期早产儿期这种差异更为明显。D-二聚体是凝血功能紊乱的早期灵敏指标,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现D-二聚体升高或PT、APTT延长,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干预。
杨璐李秋平许靖赵文利周丽封志纯
关键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喂养间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肠内营养的最佳喂养间隔,以制订早期肠内营养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1例婴儿随机分为3组,以0.5 ml为起始剂量,分为间隔12 h喂养1次的A组(51例)、间隔6 h的B组(63例)、间隔3 h的C组(67例),梯度增加奶量至150~160 ml/(kg.d),达到全肠道营养。结果 A、B、C组婴儿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分别为(13.4±3.8)d、(16.0±3.3)d、(15.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C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婴儿矫正胎龄32周的体质量分别为(1289.9±158.6)g、(1184.4±189.8)g、(1197.6±205.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婴儿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婴儿的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胃肠外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三组婴儿的喂养不耐受累计时间、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败血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以A组发生率最低。结论以0.5 ml、间隔12 h启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能减少并发症,促进体质量较快增长,喂养效果理想。
许靖张小英李秋平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封志纯
关键词:营养早产儿
路径干预治疗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血脂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路径干预治疗后的血脂变化。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MS患者116例,根据患者依从性的不同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给予综合干预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O)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逐渐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时间点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2、24个月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2、24个月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3.20±2.01)om比(4.71±2.87)cm、(2.98±2.61)cm比(4.60±2.43)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2、24个月时,TC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04、0.317,P〈0.05);TG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9、0.128,P〈0.05);LDL-C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654、0.518,P〈0.05);HDL-C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5、-0.528,P〈0.05)。结论MS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脑梗死合并MS患者,应高度重视对其各主要组成成分的早期防治,以减少脑梗死患者的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再发和病死率。
王晶徐如祥杨斌刘凤春王志忠
关键词:脑梗塞代谢综合征X
室间隔缺损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新生儿手术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与婴幼儿阶段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大型VSD的手术过程和近期预后,探讨新生儿期行VSD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NICU住院并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的16例VSD新生儿为观察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随机选择同期于儿童心脏科住院并择期行VSD修补术的婴幼儿18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中乳酸水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临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质量[(3.69±0.72) kg]低于对照组[(8.27±3.39)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在VSD直径和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乳酸水平[(2.76±1.12)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65±0.3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监护室停留时间分别为(3.69±1.66)d和(9.75±3.44)d,均显著长于对照组[(2.00±0.89)d和(6.17±1.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儿的近期预后无差异,全部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新生儿期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的VSD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洪小杨周更须许煊刘宇航王辉刘颖悦封志纯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外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