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作品数:584 被引量:1,073H指数:14
-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互联网视野:高校虚拟教研室如何建?
- 2023年
-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将高等教育带入了信息化时代。教学研究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研讨和研究时的基层组织,其水平高低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22年,教育部提出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基于传统教研室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虚拟教研室的基本概况,并探讨其建设路径。
- 蔡恺锐农余彪
- 关键词:教学研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室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
-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基于CNKI(2015—2020)收录的文献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发展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文章基于CNKI(2015—2020)收录的文献,以篇名"乡村/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精准检索,并对相关文献研究的主题、政策依据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据此提出了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文献研究的趋势。
- 杨丽贞
- 关键词:乡村教育本土化
- 基于交互决定论的师范实习生教师角色转换困境与突破被引量:2
- 2019年
- 基于班杜拉交互决定论并融合教师角色相关理论探析可知,师范实习生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在转换意识、转换行为、转换环境这三者的交互作用下发生的。然而由于某些现实性因素的影响,实习生在转换中也会陷入角色感知偏差、角色锻造失衡、二重转换环境联动浅弱等现实困境中。为此,应以个体、行为、环境这三个维度为破困境之切入点,通过强化个体角色转换意识、提升转换行为素养、创建联动培养转换环境等方式助力师范实习生突破转换困境。
- 龙冠丞张瑞
- 关键词:交互决定论师范实习生教师角色转换教育实习
- 青少年浪漫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解青少年浪漫关系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使用浪漫关系问卷、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303名处在青春期的职校生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浪漫关系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为中等偏上;青少年浪漫关系在性别、是否独生、不同成长环境等人口学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间差异不显著;浪漫关系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青少年的浪漫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别:男生的成长环境和忧郁与浪漫关系显著相关,且显著预测其浪漫关系;女生的自我肯定与浪漫关系显著相关,且显著预测其浪漫关系。建议:针对青少年个体在浪漫关系中不同的需求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青少年浪漫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依此帮助青少年有效应对同一性危机。
- 曾玲娟韦丹茜
-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
- 空间社会学视角下中职学校学生隐性辍学的境遇、动因及其治理被引量:1
- 2024年
-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文化知识技能水平的重要路径,对于打造出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中的社会关系为职校生隐性辍学提供了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中职学校学生隐性辍学的境遇进行划分,表现为物质空间中座次边缘的“混学”群体、知识空间中课堂游离的“困学”体验以及生活空间中网络沉迷的“厌学”情绪。基于这种空间结构进行成因分析发现,区隔化物质空间中功利的办学理念产生“读书无用”的辍学观念,标准化知识空间中受限的文化资本滋生“读书无望”的辍学心态,虚拟化生活空间中迷失的身份认同催生“读书无趣”的辍学体验。基于此,应营造文化平等环境以强调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包容,开展文化补偿教育以改善弱势学生群体的文化惯习,畅通文化沟通途径以重塑立足现实生活的身份认同,从而加强对中职学生隐性辍学的治理。
- 王瑜汤同
- 关键词:隐性辍学空间社会学
- 父母教养方式对被欺凌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被引量:7
- 2021年
-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被欺凌经历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32名有被欺凌经历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核心自我评价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能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预测被欺凌经历初中生的学校适应;(3)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路径前半段(父亲情感温暖和父亲过度保护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教养方式对被欺凌经历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能为家庭和学校在帮助有被欺凌经历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思路。
- 莫林桂曾玲娟陈阳黎玉兰
-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核心自我评价性别
- 菲律宾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因、举措和特点——基于菲律宾《卓越教师教育法案》的解读被引量:1
- 2023年
- 为应对教育4.0背景下未来人才培养内容与方式的转变,回应突出学习者能力与保证学习连续性的国家战略以及摆脱师资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现实困境,菲律宾政府于2022年4月颁布R.A.11713号法案,着手教师教育改革。在改革举措方面,首先进行顶层设计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继而针对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执行层分别采取具体的措施,包括增权赋能教师教育委员会以统领教师教育全局、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菲律宾国家教育学院的监管责任、发挥教师教育卓越中心的榜样示范作用来提高教师教育执行力等。此次教师教育改革体现出治理体系现代化、成长路径可视化、激励机制灵活化等特点,但其实施成效仍需实践检验。
- 杨素萍赵婉
- 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学已经逐步开始实施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这一课程是社会情感学习整校推进中的有力抓手,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解情绪的内涵、把握课程的性质、精心创设情境以及教师践行有情感的行为四个方面,针对授课教师们在上课过程中的疑惑做一些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教师上好社会情感学习课程。
- 吴际
- 关键词:建构性生成性
- “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与突破被引量:2
- 2020年
- 在“双一流”建设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重要领域的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独树一帜,其建设方向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变得明晰。当前,地方高校“一流学科”面临“发展目标趋同化,区域特色优势缺失”“建设资源投入不足,学科支撑人才短缺”等建设困境。地方高校应以区域化发展的视角审视和反思建设思路,通过区域社会与特色学科的同建与共享、“中央-地方”资源合力的形聚与强化、学科人才和一流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地方高校区分性学科评估体系的建立与推进等路径解围“一流学科”的建设之难。
- 龙冠丞
- 关键词:地方高校
- 主观贫困对个体延迟满足的影响及其中介因素
- 2024年
- 2020年我国全面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过相对的主观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观贫困是否像客观贫困一样会影响个体的延迟满足和行为偏好尚未可知。我们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探讨了主观贫困与个体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了在两者之间起关键作用的中介因素。结果发现:主观贫困与延迟满足、控制感和执行功能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控制感、执行功能与延迟满足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感与执行功能在主观贫困与延迟满足之间起链式中介的作用。
- 徐富明黄龙傅安国
- 关键词: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