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大学先心病研究中心

作品数:38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张蓓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会议论文
  • 1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心脏
  • 8篇室间隔
  • 8篇室间隔缺损
  • 8篇手术
  • 8篇缺损
  • 8篇间隔缺损
  • 7篇婴幼
  • 7篇婴幼儿
  • 7篇体外循环
  • 7篇外科
  • 7篇外循环
  • 7篇先天性
  • 7篇护理
  • 7篇儿童
  • 7篇儿童患者
  • 6篇心脏病
  • 5篇动脉
  • 5篇新生儿
  • 5篇术后
  • 5篇先天

机构

  • 38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邢泉生
  • 6篇曹倩
  • 5篇武钦
  • 4篇任悦义
  • 3篇荣佑宝
  • 2篇泮思林
  • 2篇段书华
  • 2篇孙龙
  • 2篇邸勇
  • 2篇刘玮
  • 1篇沈磊
  • 1篇侯可峰
  • 1篇王平善
  • 1篇潘玉柱
  • 1篇纪志娴
  • 1篇张蓓

传媒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7篇山东省第十一...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7
  • 1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内皮前体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微血管新生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泮思林邢泉生孙龙荣佑宝曹倩纪志娴武钦
关键词:内皮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心肌收缩
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延迟关胸的术后监护
目的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可以在小婴儿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由于先心病患儿手术操作难度大、体外循环时间长、心肌水肿、小婴儿胸腔容积小等多种因素,可造成部分患儿在关胸时出现...
纪志娴邢泉生段书华刘玮侯可峰
新生儿婴幼儿主动脉弓中断Ⅰ期手术治疗经验、随访结果和后续治疗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期主动脉弓中断(IAA)I期矫治的手术经验和随访结果,提示关注后续治疗。方法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单一手术组连续收治38例IAA患儿,男26例,女12例;年龄1天~5个月,中位值11天;体质量1.8~5.8kg,中位值4.1kg。解剖学分型:A型24例(63.16%),B型13例(34.21%),C型1例(2.63%)。2例单纯IA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VSD)和PDA,其中7例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4例为瓣下狭窄,2例为瓣膜狭窄,1例为瓣下+瓣膜狭窄),1例合并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1例合并永存动脉干(Ⅱ型)。28例术前行CT造影并气管三维重建,合并气管狭窄5例。38例均有明显差异性发绀。2例术前死亡,36例行I期矫治。35例合并心内畸形患儿均经正中切口,体外循环采用升主动脉及动脉导管双插管灌注并将体温降至18℃~23℃,选择性脑灌注(21例)或停循环(14例)。完整切除导管组织,予7/0(或8/0)prolene线对端吻合主动脉弓。1例B型患儿因预期吻合口张力过大,切断左锁骨下动脉松解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降温或复温过程中矫治。16例延迟关胸。1例A型单纯IAA经标准左后外侧切口矫治。制订严格的随访计划,密切注意主动脉弓再狭窄、LVOTO、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必要时给予再次手术或内科介入治疗。结果本组术前死亡2例,1例为C型IAA+VSD+PDA,另1例为单纯B型IAA。围术期死亡2例。随访过程中猝死1例。体外循环105—208min,中位值138min;选择性脑灌注或停循环16-35min,中位时间24min。1例术后即刻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呼吸机支持2~25天,其中1例气管重度狭窄患者,呼吸机撤机困难,继发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出院,出院时上、下肢血压差均小于20mmHg�
邢泉生邸勇王葵亮任悦义武钦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新生儿
新生儿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左心功能维护护理经验
本文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左心功能维护护理经验,探索优化的TGA术后护理方案和方法.自2011年06月至2015年06月,我中心行switch术48例,男35例,女23例,其中年龄2天-2月,体重3.0-4.5kg.T...
刘玮窦欣欣王培倩孙裕萍
关键词:儿童患者左心功能
大鼠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体外程序化培养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从大鼠外周血中获取内皮前细胞的方法,为缺血性心脏病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的移植材料。方法首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取大鼠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然后以IMEM、胎牛血清、马血清、VEGF、bFGF等混合而成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最后将此方法收获的细胞经一系列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其结合UEA-1、摄取acLDL的能力。结果细胞CD31、CD34、Flk-1和vWF免疫荧光染色阳性,并能结合UEA-1、摄取acLDL。同时结合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特点,证实得到的细胞为内皮前细胞。结论通过一定的体外分离、培养途径,可以从大鼠外周血获得较为纯化的内皮前细胞。
邢泉生泮思林孙龙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培养
低预充体外循环方法对低体重婴幼儿心脏手术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使用微小化管道和内置动脉微栓滤器膜肺等综合措施,探讨低预充体外循环(CPB)方法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患儿CPB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37例低体重(体重≤5 kg)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PB手术矫治患儿的数据。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0)采用新型整合式膜肺(内置动脉微栓滤器)+3/16英寸微小化管道;对照组(n=17)采用普通膜肺+婴儿型动脉滤器+1/4英寸管道。分别于术前、CPB中5 min、停机时及术后12 h采桡动脉血测定血乳酸值;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静态预充量和红细胞使用量对照组260~290(272.9±13.1)ml和130~230(171.3±33.3)ml,均高于实验组135~190(160.3±15.2)ml和90~130(111.2±12.9)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停机时及术后12 h的血乳酸值实验组分别为<1.0 mmol/L、(1.2±0.5)mmol/L和(1.1±0.3)mmol/L,均较对照组(1.5±0.8)mmol/L、(1.7±0.9)mmol/L和(1.3±0.5)mmol/L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和在监护室停留时间对照组为(49.6±3.8)h和(6.5±0.5)d,均长于实验组(22.6±2.3)h和(4.5±0.5)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化管道和内置动脉微栓滤器膜肺可以有效地减少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预充量和用血量并降低转流过程中的血乳酸水平,更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王葵亮曹倩泮思林邢泉生
关键词:低体重体外循环
心脏间隔缺损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间隔类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间隔类缺损在国内外广泛开展起来,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2007年国内学者在国内外率先开展经胸微创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并取得成功,短时间内在国内外迅速推广开来.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封堵器均为以镍钛合金丝为主体支架、内衬阻流膜而成.越来越多的随访资料显示,有些患者的中远期并发症与植入的金属封堵器密切相关.自本世纪初,心血管病医学专家和材料学专家开始转向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心脏间隔类缺损封堵器方面的研究.本文就近10余年来生物可降解心脏间隔类缺损封堵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综述.
邢泉生武钦
关键词:心脏间隔缺损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治疗开胸手术
新生儿婴幼儿主动脉弓离断术后护理经验
本文总结主动脉弓离断术后护理经验,探索优化的主动脉弓离断术后护理方案和方法.自2011年06月至2015年06月,我中心行主动脉弓离断38例,男26例,女12例,其中年龄2天-2月,体重3.0-4.5kg.主动脉弓离断术...
刘玮
关键词:儿童患者血压监测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被引量:46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观察中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新型输送系统封堵技术连续对136例膜部VSD患者施行修补,年龄3个月-15岁,平均年龄1.8岁;体重4.0-26.0 kg,平均体重12.7 kg;VSD直径3-12mm,平均5.1 mm。患者经胸部微创小切口(胸骨下端3-4 cm纵行小切口或胸骨左缘第3肋间2-3 cm横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于右心室表面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引导下,建立VSD输送轨道,将封堵器安放在VSD部位,封堵VSD。术后密切随访病情变化,按期复查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 136例患者中131例(96.3%)封堵成功,手术时间少于90 min,安置封堵器时间5-42 min(16.3±5.7 min)。89例(67.9%)采用对称封堵器,42例(32.1%)采用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用TEE监测,3例存在轻微残余分流,4例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但所有术前有三尖瓣反流患者未见反流加重,主动脉瓣未受影响,无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1例患者术后第4 d发生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经内科处理3 d内恢复正常心律。5例(3.7%)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手术。介入封堵成功的1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18.3±6.6个月)。随访期间3例原有轻微VSD残余分流者分流全部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无血栓和溶血,无封堵器位置移动现象,未发现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手术切口隐蔽,基本不影响美观。结论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适用于大多数膜部限制性VSD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结果尚需要随访观察。
邢泉生任悦义段书华侯可峰王平善荣佑宝
关键词:微创非体外循环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食管超声心动图
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在右心发育不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
邢泉生纪志娴荣佑宝曹倩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