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作品数:79 被引量:126H指数:5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 20篇理学
  • 13篇机械工程
  • 6篇电子电信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气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2篇教学
  • 14篇课程
  • 7篇思政
  • 6篇光电
  • 6篇光谱
  • 5篇大学物理
  • 5篇教育
  • 5篇教学改革
  • 5篇光学
  • 5篇传感
  • 4篇电池
  • 4篇电化学
  • 4篇上线
  • 4篇物理实验
  • 4篇激光
  • 4篇教学模式
  • 4篇工科
  • 4篇红外
  • 3篇毒性
  • 3篇生物光

机构

  • 77篇合肥师范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中国科学院等...
  • 7篇中国科学院合...
  • 6篇安徽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华大学
  • 2篇蚌埠学院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思克莱德大学
  • 1篇合肥大学
  • 1篇合肥实验学校
  • 1篇马钢(集团)...

作者

  • 4篇孙东松
  • 4篇周安然
  • 3篇韩於利
  • 3篇吴边
  • 2篇龚学余
  • 2篇张志荣
  • 2篇赵宇红
  • 2篇吴海滨
  • 2篇赵晓虎
  • 2篇郑俊
  • 1篇訾振发
  • 1篇方丽
  • 1篇杨曦
  • 1篇郭光灿
  • 1篇曹慧
  • 1篇李传锋
  • 1篇刘冲
  • 1篇孙鹏帅
  • 1篇夏滑
  • 1篇宾斌

传媒

  • 15篇合肥师范学院...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广州化工
  • 4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核技术
  • 3篇光学学报
  • 3篇广东化工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安徽教育科研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光子学报
  • 2篇大气与环境光...
  • 2篇当代化工研究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量子电子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Chines...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物理

年份

  • 8篇2024
  • 13篇2023
  • 14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2024年
虚拟仿真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文章在分析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大学物理实验的优点,并且给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路径,包括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辅助作用、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管理团队等,以期能够为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潘雪安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4
2019年
分析总结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弊端,基于学习通平台,以“电表改装与校准”这一基础性电学实验为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直观展示“智慧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性思维上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宗晓岚曹卓良
关键词:实验教学智慧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于近红外光谱系统的郎伯比尔定律类实验设计及研究
2023年
针对本科物理学专业开设郎伯比尔定律类实验中存在的实验仪器价格昂贵以及分光系统色散元件分光能力差等问题,研制了一套带有恒温功能的近红外光谱系统。并基于该系统设计了两种不同溶质溶剂(葡萄糖/纯净水,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的郎伯比尔类实验,采用导数光谱法和近红外光谱建模法研究溶液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以葡萄糖为溶质、纯净水为溶剂的实验中,由于水中O-H官能团的存在使其在近红外波段吸收较强,与葡萄糖对近红外的吸收峰形成干扰,导致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不符合郎伯比尔定律。而在进行以四氯化碳为溶剂、二氯甲烷为溶质的实验中,由于四氯化碳对近红外波段吸收较弱,并没有在二氯甲烷对近红外波段的吸收位置形成干扰,其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郎伯比尔定律。采用近红外光谱建模,两种溶质溶剂中计算浓度与实际浓度均符合线性关系,可用于预测未知溶液浓度。实验研究验证了该近红外光谱系统在研究郎伯比尔定律类实验中具有可行性。
沈永才陈一菲刘建业刘豪豪马元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本科阶段“光纤传感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2023年
为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光电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光纤传感技术”课程,梳理和总结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以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为导向制定课程建设思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程、以产业需求为侧重优化教学内容和以产出为导向搭建实验平台等举措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蒋杉曹卓良
关键词:光纤传感工程教育认证本科教育
新时代地方高校党的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被引量:1
2018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系列论述,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由此进入了新时代。在高校持续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党在青年群体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由于受到方方面面尤其是经费条件限制,地方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仍然需要地方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方面开展新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李浩
关键词:地方高校党的建设理想信念青马工程
材料物理性能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材料物理性能》是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本文通过结合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特点,剖析如何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为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孟强强苗萌薛燕
关键词:材料物理性能
当前基础教育学生评教的研究进展与启示被引量:1
2019年
学生评教是中小学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生评教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国内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学生评教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王从戎曹慧
关键词:学生评教基础教育教学评估教育质量
EAST辐射偏滤器运行模式下等离子体杂质浓度评估方法被引量:3
2022年
通过在偏滤器区域充入适量氖气(Ne)或氩气(Ar),东方超环(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EAST)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了辐射偏滤器运行模式。在辐射偏滤器运行模式下,靶板热负荷显著降低,有效缓解了高能粒子流对偏滤器靶板的损伤。但是在偏滤器区域充入过量杂质气体时,杂质粒子会沿着磁力线进入主等离子体,影响主等离子体的约束性能,甚至导致等离子体破裂。因此,有必要研究偏滤器区域等离子体杂质浓度的估算方法,分析充入杂质气体时该区域杂质的定量变化,以此来评估充入的杂质气体对芯部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的杂质种类,建立了不同的杂质浓度估算方法。对于钨杂质,通过极紫外光谱(Extreme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EUV)诊断系统测量偏滤器区域钨杂质的辐射强度,再根据碰撞-辐射模型对该区域的钨杂质浓度进行了估算。对于Ne杂质,则通过等离子体有效电荷数(Z_(eff))的变化进行了Ne杂质浓度估算。基于估算结果,对辐射偏滤器条件下的芯部杂质行为进行了讨论。上述杂质浓度评估方法对开展辐射偏滤器条件下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研究,优化辐射偏滤器运行参数有重要意义。
计华健张洪明杨秀达尹相辉李克栋何梁符佳王福地沈永才万顺宽吕波龚学余龚先祖臧庆王嵎民林新王守信
关键词:杂质输运
图像尺寸测量中镜头畸变的影响及校正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图像尺寸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系统中的光学镜头畸变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提出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标准线经成像系统所得到的畸变曲线函数,根据曲线上任一位置的曲率大小来表征镜头畸变率的大小。通过软件编程,直接得出被测镜头各空间区域的畸变率大小。利用测量结果对畸变图像进行校正,通过实验验证,图像尺寸测量的误差从校正前的5%减小到1%,大大提高了图像尺寸测量的精度。
刘纯红熊丹枫董勇吴海滨
关键词:图像识别曲率
多晶硅红外探测器在工业加热炉上的应用研究
2021年
工业加热炉中,受高温环境的影响一般探测器无法测量工件的真实温度。针对工业加热炉温度检测问题,设计了多晶硅红外探测器实时测温系统。通过黑体炉对探测器的输出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以及光电转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为工作环境温度超过30℃时输出急剧减小,且随着目标温度升高,动态范围减小。设计在探测器前端增加衰减片和一种具有夹层结构的防护罩,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拓展了多晶硅红外探测器的动态范围,保障探测器的环境温度在30℃范围内,测量精度达到0.85℃,满足工业要求,解决了多晶硅红外探测器在工业加热炉上的应用。
刘纯红熊丹枫余龙宝吴海滨
关键词:工业加热炉动态范围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