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系

作品数:37 被引量:165H指数:9
相关作者:高轶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膀胱
  • 11篇神经源
  • 9篇神经源性膀胱
  • 9篇脊髓
  • 8篇下尿路
  • 8篇下尿路功能
  • 8篇下尿路功能障...
  • 7篇失禁
  • 7篇尿道
  • 7篇尿失禁
  • 6篇疗效
  • 5篇随访
  • 5篇尿动力
  • 5篇前列腺
  • 5篇括约肌
  • 5篇扩大术
  • 5篇脊髓损伤
  • 5篇膀胱扩大
  • 5篇膀胱扩大术
  • 4篇尿道括约肌

机构

  • 3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康复研究...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博爱医院

作者

  • 20篇廖利民
  • 10篇陈国庆
  • 6篇张帆
  • 4篇鞠彦合
  • 4篇付光
  • 3篇熊宗胜
  • 3篇吴娟
  • 3篇史文博
  • 3篇李东
  • 3篇韩春生
  • 2篇尚东浩
  • 2篇田野
  • 2篇靖华芳
  • 2篇高轶
  • 1篇高轶
  • 1篇王建业
  • 1篇查丽华
  • 1篇李晨宇
  • 1篇高丽娟
  • 1篇马麟麟

传媒

  • 9篇中华泌尿外科...
  • 6篇临床泌尿外科...
  • 5篇现代泌尿外科...
  • 4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2年4月至2016年4月30例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岁.对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及患者尿失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25个月~13年,平均52.8个月.截至最近一次随访,23例患者仍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4例行一次修复手术,3例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22例达到社会控尿,其中14例达到完全干燥,手术成功率73.3%(22/30).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1±0.3)片,较术前(3.8±0.3)片显著下降(P<0.001);VAS评分提示术后患者尿失禁对生活影响指数为1.9±0.5,较术前6.9±0.3显著下降(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3例,机械故障1例.结论 复杂性尿失禁的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计划一系列尿路重建手术.AUS植入作为重要步骤,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并发症的处理应比单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AUS植入更加谨慎.
张帆廖利民付光陈国庆吴娟熊宗胜李东韩春生鞠彦合史文博
关键词:人工尿道括约肌尿失禁尿路重建并发症随访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尿动力检查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检查特点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4月—2022年2月36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资料。通过前列腺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影像尿动力检查参数及后期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综合评估,比较不同病因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特点及影像尿动力检查在诊疗方面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7岁,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TURP)患者20例(55.6%)、前列腺癌根治术后(RP)患者16例(44.4%)。尿动力检查显示,36例患者中61.1%存在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失(ISD)、41.7%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DO)。其中ISD为主导致尿失禁(UI)占33.3%,DO为主导致UI占22.2%。两组DO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而RP组存在ISD比例较TURP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81.3%vs.45%,P=0.04)。36例患者中5例患者口服抗胆碱能制剂,1例行逼尿肌A型肉毒素注射术,8例行盆底肌训练,12例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结论本研究数据显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是前列腺术后尿失禁较常见的发病机制。膀胱功能障碍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是尿失禁的单独原因。尿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前列腺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确切原因是重要的。前列腺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病因的准确诊断及分析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
张帆廖利民
关键词:前列腺术后尿失禁逼尿肌过度活动下尿路功能障碍
脊髓发育不良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特征及手术疗效评估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上尿路损毁有关进行研究。然后,从中筛选出曾行膀胱扩大术的37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肾功能(以血肌酐值代表)、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来评估膀胱扩大术的疗效。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79.3%)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1,OR =2.802,95% CI:1.510~5.199)。膀胱扩大术不仅能改善膀胱顺应性(P =0.000),还能增大膀胱容量(P =0.000)、降低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0.008),进而改善肾功能(P =0.000)、肾积水(94.2%)、输尿管扩张(94.0%)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4.1%)。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膀胱扩大术能阻止、甚至改善或逆转上尿路损毁。
宋朝霞廖利民陈国庆张芝华靖华芳李丹
关键词:脊髓发育不良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膀胱扩大术
脊髓发育不良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特征及手术疗效评估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 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 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
宋朝霞廖利民陈国庆靖华芳
关键词:脊髓发育不良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膀胱扩大术
脊髓发育不良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特征及手术疗效评估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 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 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
宋朝霞廖利民陈国庆靖华芳
关键词:脊髓发育不良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膀胱扩大术
改良经会阴单切口新途径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附5例报道)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5例尿失禁行改良经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AUS植入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7.2±24.5)岁,均为男性。其中尿道损伤后尿失禁3例(骨盆骨折尿道断裂患者2例,骑跨伤导致的尿道断裂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2例。尿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中2例为原始装置机械故障取出同期行新装置植入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5例患者均可成功激活并使用括约肌装置。术后患者均达到社会控尿,其中4例患者达到完全干燥。结论改良经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AUS装置更加简单、微创、安全、有效,为AUS植入提供了新的手术入路选择。
张帆廖利民
关键词:单切口尿失禁
重视膀胱活动低下症及其给下尿路功能障碍诊治带来的问题被引量:13
2018年
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是尿控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对UAB研究并不深入,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治带来了许多严重问题。本文对UAB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UAB相关的一些临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UAB患者的手术指征与手术预期问题、逼尿肌反射亢进伴收缩力受损(DHIC)患者的治疗策略问题、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及膀胱壁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可能导致尿潴留的问题等。
廖利民王建业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抗胆碱能药物A型肉毒毒素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自主研发的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行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颈段脊髓损伤3例,胸段脊髓损伤15例,腰段脊髓损伤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分别记录患者3d排尿日记,并进行患者自我判别的膀胱状态评分(patient perception of bladder condition scale,PPBC-S)。排尿日记包括间歇导尿的次数、每次间歇导尿的尿量以及每天的漏尿量。在记录排尿日记的周期中,患者保持一致的饮水量以及每日间歇导尿的次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由258.7±14.7ml增加至282.5±15.2ml(P〈0.05),每天漏尿量由766.4±61.5ml降低到563.3±45.4ml(P〈0.05),PPBC-S评分由5.2±0.1分改善到4.6±0.1分(P〈0.05)。治疗4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为294.1±15.4ml,每日漏尿量为541.4±47.5ml,PPBC-S评分为4.4±0.1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记录排尿日记期间,间歇导尿次数分别为4.3±0.3、4.1±0.3和4.0±0.2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量。
陈国庆廖利民苗笛高丽娟韩向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容量
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记录,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之间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脊髓损伤资料(损伤原因、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一般泌尿系统情况(膀胱管理方式、尿常规、尿培养、症状性泌尿系感染、B超、血肌酐)、影像尿动力学资料(膀胱顺应性、膀胱稳定性、膀胱感觉、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相对安全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等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上尿路功能损害组与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脊髓损伤节段(χ2=8.840,P=0.031)、膀胱管理方式(χ2=11.362,P=0.045)、尿常规(χ2=17.983,P=0.000)、症状性泌尿系感染(χ2=64.472,P=0.000)、膀胱顺应性(χ2=6.531,P=0.011)、膀胱感觉(χ2=11.505,P=0.009)、最大膀胱测压容积(t=2.209,P=0.043)、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χ2=4.247,P=0.03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管理方式(OR=1.114,P=0.006)、症状性泌尿系感染(OR=1.018,P=0.000)、膀胱顺应性(OR=1.588,P=0.040)、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OR=1.023,P=0.034)等指标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关键因素。结论:症状性泌尿系感染、膀胱低顺应性、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及不合理的膀胱管理方式等是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靖华芳廖利民付光吴娟鞠彦合陈国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泌尿道排尿障碍
Jak1-Tyk2活性缺陷与人肾细胞癌中α-干扰素抵抗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Jak1-Tyk2活性缺陷与人肾细胞癌中α-干扰素(IFN-α)抵抗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ACHN、Caki-1、Caki-2、NC65等肾细胞癌株,通过WST-1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后提取细胞蛋白,构建质粒并转染肾癌细胞株,提取细胞蛋白后进行分析。观察肾癌细胞对IFN-α的敏感性;IFN-α对肾癌细胞株中Jak1-Tyk2的磷酸化影响;增强Jak1-Tyk2表达对肾癌细胞对IFN-α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IFN-α对ACHN、Caki-1、NC65肾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但不能有效抑制Caki-2细胞的生长。IFN-α处理后,ACHN细胞中Jak1,Tyk2及Stat1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但三者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而在Caki-2细胞中未检测到Jak1及Tyk2的表达。IFN-α处理Jak1或Tyk2载体转染后的Caki-2中,Jak1、Tyk2和Stat1磷酸化显著增强。在过表达Jak1或Tyk2载体的Caki-2细胞中,该细胞对IFN-α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Jak1-Tyk2缺陷激活与肾癌对IFN-α的耐药有关,恢复Jak1和Tyk2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逆转肾癌对IFN-α的耐药性。
毕如玫胡新一尚东浩
关键词:肾细胞癌Α-干扰素耐药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