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利利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教师
  • 2篇教师培训
  • 1篇带电小球
  • 1篇导学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少年
  • 1篇少年儿童
  • 1篇少先队
  • 1篇少先队教育
  • 1篇社会融入
  • 1篇师专
  • 1篇书风
  • 1篇数学
  • 1篇旁观
  • 1篇中小学教师
  • 1篇主义
  • 1篇文化品牌

机构

  • 8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丹阳市吕叔湘...

作者

  • 1篇杨茂庆
  • 1篇尹春杰
  • 1篇王利利

传媒

  • 2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物理通报
  • 1篇广西广播电视...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荆楚学刊
  • 1篇学生·家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仿真物理实验”在物理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以“寻找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轨迹”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借助"仿真物理实验",用实验尝试探索物理场景与理论研究释疑的分析方法,以寻找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轨迹为例,去探究物理中的疑难问题,收效甚好.
陈玺君
关键词:带电小球复合场
从旁观到参与——乡村教师培训的实践转型被引量:5
2019年
实施乡村教师培训是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有效路径之一,随着乡村教师培训的不断推进,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培训实效性仍然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培训的旁观性问题较为突出,如存在培训内容"设计的旁观性"、培训主体"意识的旁观性"、培训效果"评价的旁观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旁观性问题,乡村教师培训的实践模式建构应向参与性转变:即向培训内容"设计的参与性"、培训主体"意识的参与性"、培训效果"评价的参与性"转变,只有完成乡村教师培训从旁观到参与的实践转型,才能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培训质量。
闫蒙蒙陈菊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质量回归的依据、堵点与进路被引量:6
2023年
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回归义务教育质量,是“双减”政策价值理性的彰显。“双减”回归义务教育质量,是“减负”系列政策的法理承续,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突破教育内卷化的现实需求。然而,“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应试教育观念的固化、“减负”与“提质”的“矛盾”、运动式“减负”的掣肘等堵点。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破解堵点,实现教育高质量回归,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构筑“育人为本”场域,回归价值理性发展,构建高效教学互动,达成教学高质量发展,转向常态化治理,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
杨茂庆陈一铭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质量
“八桂书风”的保护与文化品牌的塑造
2015年
广西雅称"八桂","八桂书风"是立足于广西地区文化传统的书法创作风格,要实现"八桂书风"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其与"八桂风情"更好的融合,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教学力度"、"加强富有地区特色的理论研究"以及"建设具有八桂情结的书法创作人才队伍"等手段来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
尹春杰
关键词:八桂书风文化品牌
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中的导学
2020年
建构主义为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思想武器,许多教育理念在建构主义的思潮下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教学思潮下,许多的改革应运而生。黄爱华提出的“大问题”教学在国内小学数学领域颇具影响力。在“大问题”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思考值得关注。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通过对三个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案例的导学进行分析,认为大问题的“导”需要引发问题、关注差异以及深度对话。
唐珺
关键词:建构主义导学
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调查分析与思考
2014年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广西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并在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王利利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贵州D市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融入情况备受关注。本研究从文化规则融入、社会交往融入、教育融入、家庭支持和心理融入等五个维度对贵州省D市605名7-15周岁儿童的社会融入情况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总体城市社会融入程度显著低于其他儿童,尤其表现在教育融入和家庭支持维度,受到个人、原生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影响。个人因素方面,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融入水平与其性别、年龄和身份认同相关;家庭因素方面,与父母文化程度、公开给予肯定和课业关注度相关;学校因素方面,与流动儿童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教师关注度和同伴交往相关。基于此,建议保证学校教育公平,实现多元文化整合;加强家庭教育意识,促进亲子沟通对话;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构建良性教育合作生态。
杨茂庆赵红艳邓晓莉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多元文化
少先队教育的历史回溯、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2022年
少先队教育是“为党育人”的奠基工程,是共产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延伸,历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教育少年儿童的关键力量,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回顾少先队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划分为艰难萌生、积极探索、有序回归、统筹协调和守正出新五个时期。在历史演进中,少先队逐渐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少先队教育的绝对领导、坚持实践活动与“五爱”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坚持组织教育与自主教育的双向互动的基本经验。新的历史时期,应从坚定政治方向、强化价值引领、注重专业建设和深化改革创新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少先队教育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杨茂庆杨茂庆杨佳
关键词:少先队教育少年儿童历史回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