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育
  • 3篇教师
  • 2篇教学
  • 2篇城乡
  • 1篇新任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教学
  • 1篇学科教学知识
  • 1篇学前教育
  • 1篇学生创新能力
  • 1篇样本数据
  • 1篇一体化
  • 1篇障碍儿童
  • 1篇知识
  • 1篇职教
  • 1篇智力障碍
  • 1篇智力障碍儿童
  • 1篇入职教育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机构

  • 7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刘学勇
  • 2篇滕遥
  • 1篇冯江英
  • 1篇孙洪凯
  • 1篇孙钰华
  • 1篇张丹丹

传媒

  • 2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新疆教育学院...
  • 1篇教育导刊(下...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现代基础教育...
  • 1篇双语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构建
2016年
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是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置性条件。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应遵循动态性与发展性、基本性与公平性的原则,可从明确服务的覆盖范围、重点区域与对象,城乡一体化的园舍建设基本标准,生均经费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保教队伍基本标准,保教质量基本标准等维度构建。
冯江英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创造性终身教育活动探析被引量:6
2013年
个体通过自觉学习终生教育活动来实现终身教育。教育活动促进个体人格力量的提升,人格力量又决定个体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创新性的终身教育具有指导和贯穿人生教育的价值,具有完善人格教育的作用;在终身教育的跨时空状态下,每个人一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习者,教育活动是由学习者们(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共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因此从终身教育活动视角探究生命可持续发展,使学习者通过教育活动对信息获取进行自我比对、调控,使自身人格发展、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之间形成良性反馈,从而自觉发展自身人格,完善个体人格教育,提升人格力量,促进生命可持续发展。
刘学勇滕遥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育活动人格力量自我调控
城乡张力间的彷徨: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应对被引量:26
2019年
当下,部分乡村教师在城乡张力挤压中产生了身份认同危机。向往城市但却囿于“乡村人、差教师”等标签而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因不想留在乡村而与乡土人情文化有了距离和区隔。这种身陷城乡张力的身份认同危机对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乡村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都在客观上产生了阻碍。检视乡村教师在城乡张力间彷徨的原因,重塑乡村教师的知识精英身份、提供多样化的物质基础保障以及强化他们对乡村教职和乡土文化的价值认同是应对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举措。
黄晓茜程良宏
关键词: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对新疆新任双语教师入职教育的思考--来自美国城市教师驻校模式的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入职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美国城市教师驻校模式在对新任教师入职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疆新任双语教师的入职教育还存在着时间短、任务重的问题。新疆新任双语教师队伍中非师范类毕业生比例高、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显著。这导致了新任双语教师接受的入职教育针对性还不强。借鉴美国城市教师驻校模式,从调整岗前培训内容、安排实践指导教师、实施再培训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是弥补新疆新任双语教师入职教育不足的有效途径。
孙洪凯孙钰华张丹丹
关键词:双语教师入职教育
调控教学价值关系 提升师生创新能力
2014年
教学活动价值关系是教师和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根源;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社会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使师生认识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应用和实践,才能主动调控教学价值关系向紧耦合方向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过程从被动向主动创新教学的方向发展,形成教学过程的共同体,主动探索学科知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实现师生共同创新的发展,完成学生的创新培养;使师生从适应到促进社会主体与客体价值关系向紧密耦合发展,提升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创新水平。
刘学勇滕遥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创新能力
国内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研究:现状审视与未来展望——基于2005-2019年CNKI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国内关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自2005年起便倍受关注,经历了萌芽、飞速发展和滞缓瓶颈三个阶段。通过对教师PCK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主题聚焦于PCK理论分析框架的内涵阐释和对各学科教师PCK的迁移与专业化发展的推动,研究群体的学科、学段、教学职业阶段分布较为广泛多样等,但其中也存在本土化引介进程中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学科分布和研究地区分布不均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关注教师PCK与教学实践的交互作用、发挥优势地区、研究机构和学科的引领与支援作用以及强化PCK信息技术时代体系更新与完善是新时期PCK研究深化与拓展的关键所在。
黄晓茜程良宏李蓉荣
智力障碍儿童共情的发展特征研究——基于1572名智力障碍儿童样本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共情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社会融合,本研究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共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共情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内部发展不均衡。智力障碍儿童的共情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群体差异显著。小学至初中随着年级增长不断提高,初中以后趋向于平稳;智力障碍儿童共情的性别、障碍类别和程度差异均显著,男生、智力障碍兼自闭症倾向儿童、智力障碍程度越重的儿童和培智学校的儿童共情缺陷更严重。由此提出,应明晰共情的应然价值、构建共情综合干预方案、正视发展的差异性、厘清智力障碍儿童共情干预重难点的对策建议。
张玉红努尔署瓦克·托列别克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共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