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艾滋病
  • 2篇免疫缺陷
  • 2篇菌属
  • 2篇肺炎
  • 2篇肺孢子菌
  • 2篇肺孢子菌肺炎
  • 1篇单胞
  • 1篇单胞菌
  • 1篇胆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汁
  • 1篇电镜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射电
  • 1篇透射电镜

机构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作者

  • 1篇张玉娟
  • 1篇刘华锋
  • 1篇韩加裕
  • 1篇刘寿荣
  • 1篇张思泉
  • 1篇朱明利
  • 1篇周可幸
  • 1篇颜成敏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3-β-D葡聚糖检测在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艾滋病合并有肺部感染症状而无其他真菌感染的患者,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肺孢子菌肺炎诊断标准,共甄选出27例艾滋病合并PC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38例艾滋病合并其他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应用国产试剂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中位数40.15pg/ml,高于对照组的5.92pg/ml(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PC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6.51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 0.864~0.985,P<0.001),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0%和86.80%;经3周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4.28pg/ml,较前40.31pg/ml降低(P=0.005)。结论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于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及评估其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茜茜叶宁朱明利叶荣夏师金川喻剑华刘寿荣包剑锋
关键词:肺孢子菌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药敏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01至2010年我院31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患者(观察组)与同期62例肝硬化并发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分布进行1:2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同时对观察组分离的气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1例观察组患者中,29例(93.5%)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2例(6.5%)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两组患者Child—Pugl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2,P〉0.05)。观察组在4—9月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24,P〈0.01)。观察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908,P〈0.01)。气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4.8%和41.4%,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的敏感性均超过90.0%。在观察组中感染性休克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β=4.768,RR=4.25,P〈0.01)。结论在夏、秋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有腹泻表现时应考虑到气单胞菌可能为病原菌,尤其要注意对感染性休克的防治。Ⅳ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张思泉刘华锋张玉娟周可幸韩加裕颜成敏朱明利刘寿荣
关键词:气单胞菌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敏感性
荧光实时PCR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荧光实时PCR(RT-PCR)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价值.方法选取杭州西溪医院2013-2016年间艾滋病合并PCP患者109例,收集患者痰、肺泡灌洗液(BALF),分别用PCR-序列分析和RT-PCR对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93份痰样本和16份BALF样本中,RT-PCR总体阳性率57.8%,PCR-序列分析总体阳性率60.6%.RT-PCR和PCR-序列分析检测结果一致性好,与PCR-序列分析相比,RT-PCR对样本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58/66)、88.4%(38/43)、92.1%、82.6%.使用BALF样本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0%,优于痰样本的检测.结论 RT-PCR对艾滋病合并PCP患者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对BALF样本的检测效果优于痰样本,可用于PCP的快速诊断.
朱明利叶宁李茜茜师金川张忠东叶荣夏喻剑华刘寿荣
关键词:HIV肺泡灌洗液
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及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和健康者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以及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对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的30例艾滋病患者和同期6名健康志愿者,将其分为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的健康者(A组)、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B组)、经过cART且血病毒载量阴性的艾滋病患者(C组)、经过cART且血病毒载量阳性的艾滋病患者(D组)。提取粪便样本中的DNA并扩增,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对肠道微生物群进行分类和鉴定,分析各组物种特点和组间差异性。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A组操作分类单元(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83.50(259.50,424.25),B组为248.50(164.25,350.50),C组为186.00(146.00,273.00),D组为129.00(61.00,203.00)。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5,P=0.010),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C、D组的chao1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7,P=0.016),observed species指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2.504,P=0.010),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C、D组在拟杆菌门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9,P=0.001),在疣微菌门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9,P=0.001),B组与C、D组,以及C组与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分别为拟杆菌属(Z=-3.106,P=0.001)、肠球菌属(Z=-2.889,P=0.001)、肠杆菌科的未命名菌属(Z=-2.503,P=0.010)、巨单胞菌属(Z=-2.681,P=0.012)、毛螺菌科的未命名菌属(Z=-2.393,P=0.012)、考拉杆菌属(Z=-2.333,P=0.033)、放线菌属(Z=-2.628,P=0.008)、另枝菌属(Z=-3.063,P=0.002)、瘤胃球菌属2(Z=-2.088,P=0.046)、副萨特菌属(Z=-2.998,P=0.004)、毛绒梭菌属(Z=-2.979,P=0.002)、颤杆菌克属(Z=-2.275,P=0.042)、紫单胞菌科的
赵晨飞朱明利师金川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放线菌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肠球菌属拟杆菌属肠杆菌科
胆结石与胆汁中纳米细菌的检测与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胆结石患者胆汁及结石中纳米细菌(NB)的感染情况,分析纳米细菌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探讨纳米细菌在胆结石形成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无菌收集胆汁43例(胆囊结石患者36例,非胆囊结石患者7例),结石30例。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对胆汁及结石中的纳米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透射电镜负染法、茜素红钙染色法、PCR法等对纳米细菌进行鉴定。结果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为金标准,胆汁中纳米细菌阳性率为44.18%(19/43),其中胆结石患者胆汁纳米细菌阳性率为50.00%(18/36),非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纳米细菌阳性率为14.29%(1/7);结石中纳米细菌阳性率为60.00%。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与结石中NB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钙染色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PCR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纳米细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米细菌与胆结石密切相关。胆结石患者纳米细菌的感染率较高,可能会促进胆结石的形成。采用细胞培养、稀释双过滤的方法能从胆汁及结石中分离培养出纳米细菌;透射电镜负染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可作为纳米细菌鉴定的金标准,茜素红钙染色、PCR法可作为重要参考。
朱明利王晶晶潘万能刘寿荣朱元东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汁纳米细菌间接免疫荧光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