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
- 作品数:81 被引量:545H指数:12
- 相关作者:杨迪薛松更多>>
- 相关机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试论颜色革命冲击下转型国家青年政治组织的治理被引量:3
- 2016年
- 苏联解体以来,颜色革命逐渐成为冲击转型国家既有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而青年政治组织成为这一波政治冲击中的主要挑战型力量。颜色革命式的政治冲击并非在每一个国家都能成功挑战现政权,这是因为当事国家针对青年政治组织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因此,国家对于青年政治组织的治理成为遏制颜色革命局势恶化的关键因素。本文应用案例比较和过程分析的方法,选取三个典型国家作为比较案例(格鲁吉亚、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现国家对于青年政治组织的治理主要基于扩大参与或抑制动员两种逻辑。不同的治理逻辑导致国家遏制颜色革命冲击的结果大为不同。同时,随着转型国家自身政治环境的变化,国家既有的有效治理逻辑也遭遇挑战。
- 宋博
-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动员
- 中美良性国际制度竞争对发展中国家获取海外援助的影响——以美国对亚投行成员国的国际援助为例
- 2024年
- 随着中美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凸显,中美国际制度竞争也越发具有现实的学术分析和政策争论意涵。本文运用基于反事实原理的合成控制法分析美国对第三方发展中国家加入中国发起创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回应,比较了“强权惩罚”和“治理绩效竞争”两条政策路径的解释力后发现,对于加入亚投行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加大了对其援助力度,以期通过经济效益引导来稳定对象国和平衡对既有体系的外部挑战。这表明在制度理念共识基础上,中国通过提出对现有制度的有益补充机制,促使美国重新审视现有制度的不足并加以优化调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机制。这种良性竞争机制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发展,更可造福世界。
- 陈琪陈云轩
- 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回应及其主导逻辑
- 2024年
-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交往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指引,其实践成效与各国对其态度密切相关。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利益相关方,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相对独特的政策逻辑和演变轨迹。本文将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演变分为审慎欢迎、收紧门户与随美调整三个阶段;并认为,欧盟的“一带一路”政策演变主要取决于欧盟内部的现实需要,外部战略考量则是重要制约因素。为应对欧盟政策演变及其独特逻辑给“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挑战,中国可在聚焦利益一致领域加强合作的同时,重点关注欧盟内部分歧、美欧结构性矛盾等对其“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
- 罗天宇马斌
- 关键词:欧盟
- 关于中国公共外交学科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0
- 2013年
- 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亮点。公共外交之所以成为显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化时代外交转型、学科交汇和中国崛起共同汇聚的结果,反映了跨学科交流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然而,公共外交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处于发展之中,面临着严峻的学科发展挑战,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纷争。因此,中国公共外交的学科发展需要确立"三位一体"的指导方针,在宏观上把握公共外交的学科布局,从跨学科和多学科的视野推动公共外交的学科建设,努力推进公共外交理论体系、培养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 赵可金
- 关键词:外交转型公共外交学科建设
-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98
- 2021年
-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担当和责任,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了碳中和的雄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中国实际国情和碳减排目标出发,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中国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能源需求总量和CO2排放量将继续增加、能源结构转型更加困难等挑战;但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倒逼能源高质量发展,抢占技术制高点,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从碳中和的定义和目标出发,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要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占比和单位化石能源碳排放量,增加森林碳汇和发展CCS(含CCUS)。在此基础上,提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大显性途径,即节能提效、优化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以及一大隐性途径,即思想观念创新。对于全球来讲,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去应对,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面向2030年和2060年两大节点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国家行动方案》;围绕技术链和产业链,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与推广应用;针对同种类别废物治理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碳减排与“三废”协同治理将是大势所趋,建议深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
- 刘晓龙崔磊磊李彬杜祥琬
- 关键词:气候变化碳减排能源转型
- 日本网络安全政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021年
-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网络安全政策。在国内能力建设方面,日本通过组织机构构建、网络防卫能力建设和官民网络安全合作等措施打造网络安全强国。在国际合作方面,日本将网络安全作为提升国际安全事务影响力的抓手,以国际网络对话、网络安全合作、国际网络安全规则塑造和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支援为着力点,试图抢占主动权,塑造网络安全领导者角色。在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的当下,日本网络安全政策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和研究。
- 包霞琴黄贝
-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治理
- 战后日本国家战略演进及岸田内阁战略走向被引量:8
- 2022年
- 二战后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扩张的国家战略,但伴随形势变化,日本不同当政者的治国方略则不相同。围绕是维护宪法、优先发展经济、重视国际协调,还是修改宪法、增强军事力量、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等,存在两种不同国家战略倾向。其背后则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战后,日本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经济、科技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外交则受制于美国而缺乏自主性。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借助美国,努力成为亚洲领导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非所谓摆脱美国的"正常国家"。21世纪以来,安倍晋三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对内推动修宪,使日本成为"能战国家";对外构筑"自由开放的印太",制衡中国。菅义伟内阁继承了安倍的国家战略。岸田文雄执政后在延续同一国家战略的同时,会展现何种特色,值得关注。
- 刘江永
- 关键词:安全保障日本外交中日关系
- 韩日关系恶化的成因、背景及前景被引量:9
- 2020年
- 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国与朝鲜、韩国的关系同时改善并加强。中日关系也重回正常发展的轨道。然而,韩日关系则反复出现各种矛盾和摩擦,持续恶化。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与韩日关系发展变化往往具有同一种倾向,即中日关系恶化,韩日关系也会倒退;中日关系改善,韩日关系也会回暖。然而,2018年以来,中日关系与韩日关系则出现反常的"逆向发展"倾向。韩、日同中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而韩日之间关系则明显恶化。这种逆向发展现象产生的原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侧重分析2018年以来韩日关系恶化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韩日关系前景做以评估。
- 刘江永
- 关键词:韩日关系东北亚安倍晋三
- 假若特朗普重返白宫
- 2024年
- 在7月15日开幕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前总统特朗普正式成为该党2024年大选候选人,角逐美国第47任总统大位。由于特朗普基本盘稳固,政策主张具有高度煽动性和蛊惑性,其重新入主白宫的可能性不低,国际上的各种力量早已开始预做准备。本期“封面话题”,由本刊同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合作,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对特朗普一旦重新上台,美国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一些看法。策划这一话题,并非笃定特朗普必会当选,而是透过这种可能性,管窥美国内外政策和中美关系不断深化的变局。
- 达巍肖茜孙成昊董汀宋博石岩安刚
- 关键词:特朗普美国共和党
- 印度分邦诉求与过程机理探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分邦、建邦诉求在独立后印度政治发展历程中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议题。自2000年以来,印度北阿坎德邦、恰尔肯德邦、恰蒂斯格尔邦以及特伦甘纳邦成功从其原属母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成邦。此外,2015年德里出现建邦诉求以及持续进行的廓尔喀运动和波多兰运动等案例,在印度中央集权式的联邦制框架下,这些省邦为何提出建邦诉求?如何认识分邦抗争的过程,以及怎样从理论上理解它们的特殊性?本文基于特伦甘纳邦建邦运动的案例研究,借鉴身份政治与内部分裂的相关理论,建立一个"身份叠加"的分析框架,用于解释分邦诉求提出与抗争过程中的内部机理。
- 雷定坤
- 关键词: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