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作品数:987 被引量:3,521H指数:23
相关作者:杨宏恩聂文娟李海东曾雄军周暄明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93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6篇政治法律
  • 173篇经济管理
  • 40篇文化科学
  • 26篇历史地理
  • 19篇军事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哲学宗教
  • 8篇社会学
  • 7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医药卫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73篇外交
  • 42篇欧盟
  • 41篇冷战
  • 40篇主义
  • 35篇政治
  • 34篇中国外交
  • 31篇政府
  • 31篇全球治理
  • 31篇共同体
  • 29篇外交政策
  • 27篇战后
  • 27篇特朗普
  • 27篇一带一路
  • 24篇北约
  • 22篇联盟
  • 21篇冷战后
  • 17篇美欧关系
  • 17篇伙伴
  • 16篇地缘
  • 16篇同盟

机构

  • 950篇外交学院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8篇清华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6篇对外经济贸易...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湘潭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共中央党校
  • 3篇中国互联网协...
  • 2篇国际关系学院
  • 2篇河南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86篇周永生
  • 54篇凌胜利
  • 44篇赵怀普
  • 44篇王帆
  • 34篇林民旺
  • 26篇卢静
  • 22篇朱立群
  • 16篇李海东
  • 15篇聂文娟
  • 12篇高尚涛
  • 10篇柳思思
  • 10篇高望来
  • 8篇刘莹
  • 8篇周暄明
  • 8篇杨闯
  • 7篇曲博
  • 6篇谭继军
  • 6篇贺刚
  • 6篇潘楠
  • 5篇陈积敏

传媒

  • 62篇外交评论(外...
  • 45篇国际论坛
  • 40篇当代世界
  • 37篇世界经济与政...
  • 28篇人民论坛
  • 24篇国际问题研究
  • 22篇当代亚太
  • 22篇江南社会学院...
  • 19篇世界知识
  • 18篇当代韩国
  • 16篇美国研究
  • 16篇国际关系研究
  • 15篇现代国际关系
  • 14篇欧洲研究
  • 14篇对外传播
  • 11篇外交学院学报
  • 11篇国际政治科学
  • 10篇东北亚论坛
  • 10篇国际展望
  • 10篇太平洋学报

年份

  • 21篇2024
  • 59篇2023
  • 60篇2022
  • 48篇2021
  • 53篇2020
  • 48篇2019
  • 53篇2018
  • 51篇2017
  • 59篇2016
  • 54篇2015
  • 32篇2014
  • 38篇2013
  • 46篇2012
  • 40篇2011
  • 48篇2010
  • 43篇2009
  • 32篇2008
  • 24篇2007
  • 31篇2006
  • 25篇2005
9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任与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兼论当前的中美关系被引量:50
2003年
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主流范式关于信任问题有不同的论述。现实主义认为 ,信任难以产生 ,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受力量平衡的影响。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制度能够促使信任产生 ,并为合作架设桥梁。但是 ,自由制度主义没有解决信任还不存在的时候制度如何形成的问题 ,特别是在安全领域。建构主义则提出 ,信任与身份相关 ,身份的建构取决于政治文化因素。从这三个理论框架中透视当前的中美关系 ,会发现两国之间在培育信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立群
关键词:信任国家间合作
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被引量:100
2014年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改革与创新全球治理制度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治理领域的制度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建、创建与重建过程。尽管如此,现行的国际机制仍不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全球治理失灵。全球治理面临着种种制度困境,国际权力结构变化凸显全球治理机构代表性不足,主权民族国家体系造成全球治理机制责任错位,国际机制复杂性引发全球治理政策失灵,全球治理议程扩大显现全球治理体系的盲点,理念分歧与竞争使得全球治理规范缺失。在此形势下,各种关于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主张纷纷出现。改革全球治理体制,需要确立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推动国际规范的包容性发展,增加国际制度的积极互动,并重视全球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制度完善。
卢静
关键词:全球治理国际社会
美英特殊关系与国际秩序被引量:14
2004年
美英两国之间的密切联系与长期合作表明 ,美英特殊关系是一个历史和现实存在。英国的亲美政策及两国在国际秩序问题上的战略一致 ,构成了“特殊关系”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作为现存国际秩序的主要受益者和维护者 ,战后以来至今 ,美英两国始终把控制世界经济乃至整个国际秩序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础 ,并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政策。然而 ,美英控制国际秩序的目标在冷战后面临新的挑战。除了第三世界的反对外 ,美国的一些重要盟国也拒绝接受其“单极独霸”的国际秩序构想 ,不过英国仍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血缘联系、共同的历史、语言和文化是美英特殊关系重要原因 。
赵怀普
关键词:国际秩序冷战后外交政策
第三世界国家的安全:矛盾与启示
<正>主持人:王逸舟发言人:邝艳湘点评人:李滨袁正清一、引言第三世界还存在吗?这一划分还有意义吗?世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个冷战的产物,冷战后第三世界的概念越来越受到质疑,一
邝艳湘
国际关系本体论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本体论是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根本性假定。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一般视本体论为国际关系研究对象在根本上究竟是何种存在而进行探讨。根据社会学家关于社会事实互动性的定义,国际关系事实可归类为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的根本特性是主体间性,所以国际关系事实可视为在根本上是一种主体间事实。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国际关系本体论是一种主体间本体论。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有助于建构更加清楚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为国际关系诸概念的统一分析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高尚涛
关键词:本体论社会事实主体间性
互联网对日本政治、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中国的借鉴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广泛而深远。1969年互联网诞生,1994年我国互联网接入国际互联网。2009年7月,Forrester Research调研公司发布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将达到22亿,中国网民将占到全球的17%。互联网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以其自身独特的作用,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军事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展开互联网外交,都在利用互联网宣传本国的政治主张及价值观念,展示其软实力。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国际政治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挑战,中国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顺势而为。故此,探究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为我国政府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期我刊特约编发了四位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从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互联网文化冲突的根源与中华文化发展,互联网对日本政治、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中国的借鉴,跨国网络治理等不同的视角予以探讨,以期将该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周永生
关键词:日本政治互联网媒体宣传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2年年会简讯
2013年
2012年12月25日,由外交学院主办以“中国外交:机遇、挑战、对策”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2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张志军、副部长宋涛出席会议,并与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
郦莉
关键词:中国外交党委书记专家学者
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被引量:10
2018年
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重申了"美国优先"和"美国再次伟大"原则,以更具竞争性的视角总结了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威胁,强调了经济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文本分析的方法入手,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发展变化及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主要政策倾向以及可能的影响。
王秋怡
从结构—施动者角度看实践施动——兼论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能动性问题被引量:20
2013年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能动性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问题,但是学术界对该问题的学理性分析一直较少。作者试图从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问题——结构---施动者关系入手,对结构和施动性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能动性问题。作者首先讨论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三种结构观:关系结构观、规则结构观和实践结构观。前两者强调了体系结构的形态本质,后者则强调了体系结构的生成演变。其次,在梳理亚历山大·温特和科林·怀特对施动性概念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内含主体性、位置性和策略性三位一体的实践施动概念,突出以实践施动模式为基础实现施动性和结构的二元统一。最后考察了中国与国际体系互动过程中的实践施动情况。正是中国的参与实践能动地改造了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其中,主体性、位置性和策略性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策略性往往是能动性的关键。
朱立群聂文娟
关键词:中国与国际体系能动性策略性
全球海洋治理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被引量:20
2022年
当前世界海洋战略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海洋地缘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海洋"公地悲剧"日益严峻,在此形势下,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构建海洋安全共同体、海洋发展共同体和海洋责任共同体三方面要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海洋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为解决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然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现实中面临国际认知赤字、海洋二元秩序障碍、海洋地缘战略争夺阻力等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应着力完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话语体系,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多边主义制度化建设,打造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卢静
关键词:多边主义协同治理
共9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