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江苏省老年病预防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代谢
  • 1篇低骨量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钙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中老年人群
  • 1篇肾病
  • 1篇糖化
  • 1篇糖化血红蛋
  • 1篇糖化血红蛋白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糖尿病肾病
  • 1篇尿微量白蛋白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作者

  • 1篇李红美
  • 1篇黄圣雁
  • 1篇蔡晓琴
  • 1篇张彬

传媒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40岁以上人群骨密度与血清钙磷代谢、维生素D及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苏州市吴江区40岁以上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血清钙(Ca)磷(P)代谢、维生素D及骨代谢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3—7月吴江区社区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调查数据。采取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进行腰椎正位(L_(1-4)和L_(2-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骨)BMD的测定。结果:本调查对象217例中男8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7.03±10.43)岁。各部位BMD水平男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P、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羟基维生素D[25(OH)D 3]仅在大转子BMD、全髋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性别、年龄、BMI后,Ca、25(OH)D 3在各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P与L_(1-4)、L_(2-4)BMD仅在0.05水平上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是BMD的危险因素,BMI与各部位BMD呈正相关(均β>0,P<0.05),P与股骨颈(β=-0.158)、大转子(β=-0.158)、全髋(β=-0.158)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吴江区40岁以上人群BMD与相关血生化、骨代谢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P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BMD呈负相关,PINP与各部位BMD值均呈负相关。
杨梅沈红宇沈建新许锬薛爱龙沈红梅张荣艳姚小燕俞哲宇沈霞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下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关联情况,探讨糖尿病不同HbA1c控制水平与其肾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5年昆山市中医医院所有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信息,采集人口学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检测空腹血糖、HbA1c、血脂、血肌酐、血尿酸及mAlb等指标。对HbA1c控制不良及其他因素与mAlb异常的关系采用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 0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556例,女性481例,年龄24~82岁。调查对象HbA1c平均水平为8.40%,控制在6.50%以下的比例为15.81%。mAlb水平中位数为21.10 mg/L(范围值为9.20~79.10 mg/L),>20.00 mg/L者537例,占总人数的51.78%。在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病程、是否使用降糖药、高血压史、血脂异常、血肌酐、血尿酸及白细胞数等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6.50%者mAlb升高的危险性是<6.50%者的1.60倍(OR=1.60,95%CI:1.10~2.32)。结论 HbA1c浓度控制不达标将增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受损的危险性。
张彬薛庆黄圣雁蔡晓琴吴鑫翰胡漪璐李红美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吴江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流行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吴江区4个乡镇8个村/社区40岁以上居民380人开展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描述分析调查结果和检测结果。结果本次调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11.32%,低骨量率为43.68%;女性骨质疏松、低骨量率高于男性(P<0.05),年龄组越高,骨质疏松和低骨量率越高。骨质疏松或低骨量组与骨量正常组平均年龄、性别、未接受正规教育者构成、家庭年收入、食用鸡鸭鹅等禽肉情况、食用鲜榨果蔬汁情况、饮用茶情况、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老龄是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和低骨量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7、3.70,P<0.05),体重增加是保护因素(OR=0.91,P<0.05)。结论吴江区中老年人群低骨量检出率较高,应早期开展筛查和干预,预防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
张荣艳许锬沈红宇薛爱龙沈建新沈红梅姚小燕杨梅俞哲宇沈彤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低骨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