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
- 作品数:52 被引量:281H指数:10
- 相关作者:张志远赵毅王运张志可荣政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系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潮州筝曲演奏特色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本文分析了潮州筝曲特有的谱、调、板式,左手吟、揉、滑、按、颤、回滑,和右手指尖触弦以及右手大指弹弦的特色,并举例加以说明。
- 王运
- 关键词:潮州筝曲演奏特色
- 关于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被引量:12
- 2011年
- 高等音乐艺术类院校是人类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对于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如何全面提高质量,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思考,推动探索实践。文章主要就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 胡志平
- 关键词:音乐艺术拔尖创新
-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的乐器被引量:4
- 1998年
- 周可奇
- 关键词:琵琶羌笛乐器
- 论琵琶曲中的模拟音效——兼谈左右手技法的运用被引量:6
- 2010年
- 模拟音乐在各类琵琶乐曲中,从象征性到几可乱真的不同程度模拟,并不是生搬硬套的或者卖弄技巧的存在于乐曲中,而是有机的结合于乐曲中。它们通过左、右手各种技法的模拟运用,使音乐形象更加逼真鲜明、精彩别致,是乐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周红
- 关键词:琵琶技法传统乐曲锣鼓音乐
- 传承与拓展——从《欢乐的夜晚》看胡登跳西方理念民族化道路被引量:1
- 2014年
- “丝弦五重奏”这一民族器乐重奏的乐器组合形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胡登跳先生确立,其乐器基本编制为二胡、柳琴、扬琴、琵琶以及筝这五件乐器,每件乐器各自担任一个声部,形成五重奏的组合形式.这种形式使中国传统小型合奏的形式与西方室内乐重奏形式相结合,并融合西方技法以及创作观念,从而确立“丝弦五重奏”成为中国民族室内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 解骏
- 关键词:夜晚欢乐传承五重奏
- 古筝早期谱式与弦式流变脉络被引量:9
- 1999年
- 本文通过对古筝的早期谱式与弦式流变情况的梳理,假存见最早的筝谱集《仁智要录》和至今仍存活于民间的“二四谱”为分析材料,以期归纳出古筝早期以数字弦位记谱的方式和渐变的定弦形式的脉络。
- 赵毅
- 关键词:古筝谱式
- 黄海怀作品魅力探源--为纪念恩师逝世40周年而作
- 2008年
- 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已经逝世40周年,他创作的《赛马》与移植并订弓指法的《江河水》不仅彪炳于中国音乐史,而且仍然是今天正在世界传播的经典作品。
自1959年到1964年,我在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就读大学本科期间,黄海怀是我的二胡主科老师。
- 吴素华
- 关键词:逝世二胡演奏家恩师中国音乐史
- 中国汉族唢呐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成因探析被引量:4
- 2004年
- 中国汉族唢呐由于流传地域的不同,其南北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一个民族或地区往往都具有根基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成果与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成果与文化现象是这个民族或地区的历史性、民俗性、群众性等综合因素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及内涵中的体现和反映。文章从部分唢呐发展的地域之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习俗和审美心理等层面进行研究和阐述,以期寻求其区域性差异成因。
- 张志可
- 关键词:传播环境审美
- 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被引量:17
- 2008年
- 20世纪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是二胡这一乐器历经千年来最为迅猛的一个时期,百年的历程就是一个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过程。对20世纪二胡艺术发展历程的总结与审视,对于新世纪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二胡音乐作品和杰出的代表人物为主线,对20世纪二胡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简要的分析评述。
- 王艺胡志平
- 关键词:二胡艺术
- 李协勤笛曲创作的艺术特点
- 2009年
- 文章概括、总结了李协勤先生在竹笛教学、演奏、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民间音乐风格、地域性音乐风格、音乐分析的普遍性视角及特定的演奏技法入手,在风格特点、音乐题材、创作手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分析了李协勤先生笛曲创作的艺术特点。以其代表作笛子独奏曲《夺丰收喜开镰》一曲为例进行了具体论证。同时,从笛子艺术发展历史的角度,审视、总结了李协勤先生创作的笛曲对中国竹笛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 荣政
- 关键词:竹笛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