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岛增殖实验站

作品数:49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林建国王大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魁蚶
  • 11篇杂交
  • 10篇养殖
  • 9篇扇贝
  • 7篇虾夷扇贝
  • 7篇苗种
  • 7篇牡蛎
  • 6篇地理群体
  • 6篇栉孔扇贝
  • 5篇吊笼
  • 5篇不同地理群体
  • 5篇长牡蛎
  • 4篇性腺
  • 4篇杂种
  • 4篇杂种优势
  • 4篇浅海
  • 4篇子一代
  • 4篇海马
  • 4篇饵料
  • 3篇投喂

机构

  • 4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鲁东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省海洋生...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山东省海洋水...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威海长青海洋...
  • 1篇烟台市海洋经...
  • 1篇烟台宗哲海洋...

作者

  • 10篇吴彪
  • 9篇于涛
  • 7篇周丽青
  • 6篇刘志鸿
  • 4篇孙秀俊
  • 4篇杨爱国
  • 4篇赵春暖
  • 4篇蔡忠强
  • 3篇王晓梅
  • 3篇林建国
  • 2篇梁洲瑞
  • 2篇刘福利
  • 2篇岳冬冬
  • 2篇王大伟
  • 2篇李致远
  • 2篇任利群
  • 2篇赵丹
  • 1篇徐炳庆
  • 1篇周雨思
  • 1篇孙杰

传媒

  • 9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科学养鱼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齐鲁渔业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3篇2024
  • 11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19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膨腹海马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膨腹海马的养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养殖方法通过选择驯化后的健康海马个体作为稳定亲本繁育子海马,提高养殖海马环境适应能力,根据繁育子海马不同规格控制合理养殖密度,通过人工延长光周期、简化...
赵春暖蔡忠强王晓梅于涛李波郑言鑫任利群
不同地理群体魁蚶杂交受精过程的荧光观察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是一种冷水性的大型蚶类,又被人们称为'赤贝'、'血贝'、'大毛蛤'等,广泛分布于日本北海道以南、朝鲜、菲律宾、俄罗斯南部等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海域,其中山东、...
吴彪于涛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魁蚶杂交育种受精过程
文献传递
低氧预适应对魁蚶在低氧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本研究以未进行低氧预适应的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为对照组(C组),分析了2次低氧预适应(H2组)和4次低氧预适应(H4组)的魁蚶在溶解氧(DO)约为2.0mg/L低氧胁迫48h内的摄食、呼吸代谢和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3组魁蚶的摄食率(IR)在胁迫初期急剧下降,后期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48 h时,H组恢复程度显著高于C组(P<0.05);C组、H2组和H4组魁蚶的耗氧率(OR)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48 h比0 h分别提高了1.15、1.08、0.73倍;3组排氨率(NR)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至48h时,C组、H2组和H4组分别为0h的1.67、1.30、0.97倍;C组的氧氮比(O/N)相对平稳,H组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大。3组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酶(GSH)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预低氧组的酶活力在低氧胁迫期间变化相对平稳,应激反应小。研究表明,魁蚶经低氧预适应后再次受到低氧胁迫时,IR升高,OR降低,酶活性相对稳定,低氧预适应能提高魁蚶的耐低氧能力。本研究丰富了魁蚶低氧耐受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探讨魁蚶低氧耐受机制和创制耐低氧新种质提供了参考资料。
吴丽娜吴彪刘志鸿刘志鸿孙秀俊周丽青孙秀俊王振原
关键词:魁蚶低氧预适应低氧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干露胁迫对鼠尾藻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2023年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上,在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低潮露空下的干露胁迫是影响鼠尾藻生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集野生鼠尾藻为实验材料,在培养箱中分别失水干露0、1、3、6 h,并在海水中恢复培养,测定不同胁迫时间下藻体的失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化参数。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的鼠尾藻干露胁迫不同时间后的失水率显著不同,胁迫时间越短,藻体越大,失水率越低,大藻体鼠尾藻的保水能力高于小藻体;干露胁迫使鼠尾藻的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同株鼠尾藻不同部位对干露胁迫的耐受程度显著不同,梢部耐受能力较差,基部耐受能力较强,小藻体和大藻体的梢部伤害较大,不能恢复,鼠尾藻基部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干露胁迫时,鼠尾藻以非调节性能量耗散机制为主;干露胁迫时,藻体梢部通过抗氧化酶类[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非抗氧化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共同作用来应对胁迫,藻体基部主要是通过上调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含量抵抗胁迫。高中潮带的鼠尾藻较易处于高温、强光和干露失水叠加的胁迫状态,同时,又因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藻体各部分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鼠尾藻干露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状态,对研究鼠尾藻抵抗环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袁艳敏刘福利梁洲瑞梁洲瑞刘义郑言鑫张海宁
关键词:鼠尾藻失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生化特性
一种魁蚶浅海吊笼养殖新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关魁蚶的生态、集约、健康养殖方法。一种魁蚶浅海吊笼养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养殖步骤进行:1)、苗种选择;2)、器材准备:3)、投苗;4)、一次倒笼;5)、二次倒笼;6)、三次倒笼;7)、魁蚶长成。本发明...
于涛蔡忠强李波李志远王崇明林建国
长牡蛎贝壳损伤后的再固着能力初探
2023年
牡蛎是重要的养殖贝类,营固着生活,能聚集形成牡蛎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成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将牡蛎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去掉其左壳腹缘端的表面鳞片并打磨平整,露出棱柱层,将其紧密粘合于水泥砖、橡胶片、磨砂玻璃三种固着基表面,背缘端用水泥固定,观察并记录牡蛎贝壳的修复及再固着情况。结果发现:左壳损伤后,在贝壳边缘会生长出新的透明壳膜,此时壳膜虽然会紧靠固着基表面生长,但却不能再次固着;将牡蛎从固着基上剥离下来,在三种固着基表面均未发现有“附着斑”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左壳损伤后贝壳修复的分子机制以及不能再次固着的原因,对长牡蛎左壳损伤后的外套膜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损伤后的第1 d、第5 d、第9 d、第13 d、第17 d和第21 d,左侧外套膜中差异上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TGF-β等信号通路,而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对温度以及对非生物刺激反应相关通路。通过基因表达数据,还发现壳损伤后Cgfmp、CgTyr、EGF-P1等与黏附相关的基因呈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成体长牡蛎无法再次固着的原因。长牡蛎贝壳损伤后再固着能力的研究,为贝类生物矿化、附着等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牡蛎养殖方式的优化、牡蛎礁的人工修复、牡蛎污损的防控等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胡乐彬范妮妮蔡帅王晓梅郑言鑫魏磊黄宝玉刘雅琼韩怡静王晓娜孙宗哲张美溦王晓通
关键词:长牡蛎
酸碱粗提配合超声破碎法制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首先选用酸碱法,从黑色长牡蛎中提取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进行处理,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离心取上清并干燥后得到一种黑色可溶性固体;再将该黑色固体分别用激光粒度测试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扫描仪进行检验后,发现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经过超声降解处理后,颗粒粒度大幅下降,其溶解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则显示出1630nm左右有明显的峰值,说明超声降解处理并未破坏真黑色素吲哚环等官能团;紫外吸光图谱的比较则显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破碎后,吸收峰仍然出现在210nm左右,但吸收值明显升高,说明超声降解法可以将难溶于水的天然长牡蛎黑色素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颗粒可溶性黑色素,从而提高了紫外吸收值。可溶性牡蛎黑色素的制备成功对推动牡蛎黑色素的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何成于文超蔡忠强魏磊陈军李佳荣盖超伟李壮张子豪郭文王晓通
关键词:长牡蛎黑色素可溶性
Foxl2基因在虾夷扇贝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2022年
Foxl2是叉头状转录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Fox)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卵巢发育和性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Foxl2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性腺发育中的表达调控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虾夷扇贝Foxl2的序列特征;采用半定量PCR(RT-PCR)检测了Foxl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ISH)揭示了Foxl2在性腺发育4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虾夷扇贝Foxl2序列包含Fox基因家族共有的FH结构域;多重序列比较分析显示,虾夷扇贝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欧洲大扇贝(Pecten maximus)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9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在不同物种以及进化的过程中,Foxl2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定量分析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在虾夷扇贝的鳃、肾、肝胰腺、精巢中,都可检测到少量Foxl2转录本的存在,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卵巢成熟期达到最高值。随着性腺发育和精细胞的逐级分化,Foxl2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原位杂交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Foxl2在虾夷扇贝卵巢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其是雌性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调控中的关键基因,可为今后阐明其在虾夷扇贝性别分化进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赵丹赵丹郑言鑫周丽青吴彪孙秀俊吴彪刘志鸿
关键词:虾夷扇贝FOXL2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性腺发育
不同离岸距离的养殖海区对海带养殖性状及苗绳老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本研究选取不同离岸距离的养殖海区(由远到近分别为高区、中区、低区),研究不同海区环境对3个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品种/品系(“寻山2号”、“寻山3号”和“205”)的生长性状,如长度、宽度、厚度、鲜重和干重的影响,结合不同捻距(80.8、65.6、61.1、53.4和48.3 mm)的养殖苗绳,分析了影响海带脱苗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比研究了不同海区和苗绳捻距对养殖苗绳力学性能和老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海带品种/品系,其长度、宽度和厚度性状在不同海区表现不同,海带“寻山2号”和海带“寻山3号”在高区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状。不同品种海带的鲜重和干重均呈现为在高区较大、中区次之、低区最低,但离岸养殖对不同品种鲜重与干重的提升作用不同。无论养殖前后,特制养殖苗绳的断裂强力均显著高于传统养殖苗绳(P<0.05),养殖使用1年后,特制养殖苗绳的强力保持率为93.8%,而传统养殖苗绳仅为63.6%。捻距为61.1mm的苗绳脱苗率较低,捻距过大(80.8 mm)或过小(≤53.4 mm)的苗绳脱苗率均显著增大。高区养殖的苗绳分子链氧化更剧烈,老化程度更高。本研究表明,离岸式养殖对不同海带品种/品系产量均有提升作用,但不同品种对不同离岸距离,尤其是离岸深水区的适应性不同;通过控制苗绳捻距可有效降低海带脱苗率;离岸水域环境下进行海带养殖,选择耐老化、捻距为61.1 mm的特制苗绳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并降低脱苗率。本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离岸式海带养殖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刘义梁洲瑞余雯雯余雯雯卢龙飞肖露阳郑言鑫刘福利
关键词:海带捻距
不同地理群体魁蚶杂交受精过程的荧光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以韩国统营海区的雌性魁蚶为母本、中国长岛海区雄性魁蚶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运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两群体魁蚶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统计了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畸形率。结果表明,中国魁蚶的精子能够顺利进入韩国魁蚶卵细胞,并激活成熟分裂活动,随后卵细胞相继排放出两个极体,之后雌、雄原核形成,两原核相互靠近并完成联合形成合子,启动有丝分裂开始胚胎早期发育,胚胎能够顺利发育至D形幼虫;受精率为92%,胚胎畸形率为23.5%,相对较高的畸形率可能由于多精入卵导致染色体分离紊乱所致。
吴彪于涛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
关键词:魁蚶杂交受精过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