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方药系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6H指数:9
-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成药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6
- 2007年
- 通过回顾我国传统中成药品种的整顿工作,中成药品种的保护工作,新药审评方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对我国中成药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中成药质量标准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使中成药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策略和中医药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 高学敏张建军张德芹王景霞欧丽娜陈绍红
- 关键词:中药保护新药审评
- 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平脉辨证,服务临床被引量:9
- 2018年
- 仲景脉法是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在总结继承总结《内经》《难经》脉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切合实用,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脉法对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伤寒论》中的仲景脉学思想,学习继承仲景脉法,传承经典,实践创新,融合各家脉学思想,领会其中的深意,为现代临床服务。
- 刘宁杨桢张保春贾海忠赵进喜肖遥
- 关键词:仲景学说伤寒论脉法脉诊
- 中药学青年教师必须练好教学基本功被引量:2
- 2008年
- 陈绍红钟赣生
- 关键词:教学基本功中药学
- 一氧化氮与抑郁症被引量:13
- 2011年
- 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类型,其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资料提示抑郁症与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相应受体的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一氧化氮(NO)作为神经系统重要的信使分子和神经递质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从NO与神经递质的关系、NO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NO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物质以及NO的双向作用等方面,对NO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NO与抑郁症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 王景霞刘妍张建军
- 关键词:抑郁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环磷酸鸟苷
- 走窜类药临床应用举隅
- 所谓走窜类药,泛指具有走窜之性的一类药物,其特点为善动不居,走而不守,作用广泛,凡人体脏腑、经络、骨髓、皮毛、孔窍等无所不至,其性味多辛温或芳香。临床上常用的走窜类药物主要有麝香、牛黄、蜈蚣、地龙、穿山甲、白花蛇、川乌、...
- 黄斌
- 关键词:药理作用
- 文献传递
- 聂惠民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被引量:2
- 2007年
- 李献平王丽颖
- 关键词:用药特点脾胃病中医临床博士生导师
- 《神农本草经》的药物成就被引量:33
- 2006年
- 文章在研究《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上,从品种与分类、产地与采制、药性理论、剂型剂量、服用时间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学成就。
- 钟赣生李少华
-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中药学
- 十八反中甘草大戟反药组合临床同用文献的文献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甘草大戟反药组合临床同用文献的文献特征。方法:系统检索十八反中甘草大戟组合同用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两者同用治疗疾病、用药剂量、配伍比例、给药剂型、给药途径及炮制入药情况等方面对两者临床同用文献的文献特征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结果:临床共检索到甘草大戟组合同用文献36篇,有1篇文献文中提及不良事件情况。文献记载两者组合同用主要治疗中医内科的痰饮、臌胀、痹证等病,骨科主要治疗附骨疽。组合同用时两者多以"生甘草""醋大戟"的炮制形式、以1:1的比例配伍使用,而且多以"汤剂""口服"的形式使用。结论:临床确有甘草大戟组合同用的文献记载存在,但由于文献信息不足,无法进行定量疗效评价;而且由于文献提及不良事件观察的研究以及作者明确说明反药同用理论的研究均太少,仅有1篇文章记载不良事件且尚不能从文中判断是否是反药组合同用的原因所引起,所以甘草大戟反药同用的安全性尚不能确定。
- 刘佳费宇彤钟赣生柳海艳高源刘云翔王茜
- 关键词:十八反甘草大戟反药
- 脉理精微,贵在实践;脉证互参,审因论治
- 2015年
- 脉诊是中医学里最具特色的诊察方法,是探求病因病机、指导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脉象的形成具有客观物质基础。要学好脉诊,应重视传承经典,多参师,在实践中体认。临床上应重视四诊合参,以全面把握病情,审因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 孙慧怡赵进喜杨桢贾海忠王艺霖贾冕
- 关键词:中医脉诊
- 杜文燮《药鉴》浅识
- 2009年
- 《药鉴》2卷,明朝杜文燮撰,是专为指导临床用药而作的一部歌赋体医书。杜氏是明代宛陵仙源(今安徽太平县)名医,比李时珍稍晚。他一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但著述不多,足迹亦不远,故后世知之者不多。《药鉴》的成书年代不详,但刊刻时问确切,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刘乔山刊刻发行。全书共2卷,卷1类似总论性质。作者首先对244种常用药物的性能,按寒、热、温、平作了概括介绍,并明确指出这是“增补东垣未尽之意”。其次,为配合临床用药的需要,逐次介绍《用药分根梢》、
- 黄斌
- 关键词:浅识临床用药成书年代常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