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作品数:7 被引量:34 H指数:3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生物学 更多>>
甘蔗渣栽培鲍鱼菇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利用甘蔗渣加入10%麦麸和适量(约5%)泥土进行堆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后的甘蔗渣培养料能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而且明显地促进菌丝生长,缩短鲍鱼菇的生长周期,产菇量较高,生物学效率可高达174%。 石木标关键词:甘蔗渣 生物学效率 鲍鱼菇 栽培 适用于获取最优化配方的一种算法 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应用印楝种仁提取物(F3)与敌敌畏混配为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为目标害虫,介绍一种适用于获取最优化配方的算法,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的基础上,经参数辨识,获取二次回归方程,经失拟性、回归显著性检验,本方程基本能够反映杀虫剂用量与斜纹夜蛾幼虫死亡机率值之间的关系.在害虫防治实践中,要求在防治费用最小的基础上,目标害虫有最大的死亡率.因此,以防治目标害虫的费用作为优化算法的目标函数,以害虫死亡机率值最大作为约束条件,有如下的一组优化算式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式中a1,a2分别为参试杀虫剂1,2最低用量,b1,b2则为相应的最高用量.C1,C2分别为杀虫剂1,2的单价,N1,N2为杀虫剂l,2的用量.Y为目标害虫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本文所依据的试验设计中,以对数函数关系变换编码值与使用浓度之间的关系,所以应用拉格朗日求极值原理求取最优化配方.由计算所得的混配比例与其他方法所获结果一致. 陶方玲 田世尧紫背金盘(Ajuga nipponensis)杀虫活性探索 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报道了紫背金盘地上部分的初步分离及其各组分杀虫活性的研究.发现氯仿提取物C部分昆虫(菜青虫)拒食活性最强,0.5%浓度下拒食率为78.9%,拒食中浓度AFC_(50)为0.121%.在毒力试验中发现该提取物有显著的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在0.2%和0.5%浓度下有效率分别达到70%和80%,有效中量值ED_(50)为0.335 mg/g虫体.尤其是,该组分对小菜蛾两个抗性品系的毒力无明显差异,与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无交互抗性.田间初步试验也有一定药效. 刘准 尚稚珍 李宗钦 陈茹玉 张业光 邱宇彤 赵善欢关键词:杀虫活性 拒食 A NEW GENUS OF THRIPIDAE(THYSANOPTERA),WITH TWO NEW SPECIES FROM CHINA 被引量:1 1992年 The new genus Graminothrips and two new species G. cyperi and G. longisetosus are described from China.In the course of sorting out the grass-living thrips of South China, the authors found some interesting specimens. They belong to a new genus, Graminothrips, and two new species as described below. All types are preserved in the Insect Collection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张维球 童晓立关键词:THRIPIDAE 甘薯瘟病防治研究 该研究鉴定了甘薯瘟病的病原细菌是Pseadomonasb detae并向世界作了首次报导。明确提出了引进带菌薯种和薯苗以及病田进行连作,是引起薯瘟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通过抗薯瘟品种的筛选,获得了“台农46”,“台农31...关键词:关键词:抗病性 水旱轮作 细菌病 病虫害防治方法 甘薯 鱼藤酮及其混剂对蔬菜害虫的毒效研究 被引量:21 1994年 用杀虫剂联合作用方法优选出鱼藤酮混氰戊菊酯(4:1)具明显增效作用。对5龄菜粉蝶幼虫共毒系数为342.2(触杀),449.8(胃毒);对菜蚜LC501.23mg/L。该混剂对菜粉蝶幼虫有明显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AFC50为0.7mg/L;用18mg/L混剂处理幼虫,发育抑制率为84.4%。田间试验表明:鱼藤混剂对多种害虫有高效。30mg/L的混剂对莱粉蝶幼虫的防效相当于50mg/L的氰戊菊酯,优于75mg/L的鱼藤精乳油;而对蚜虫30mg/L的混剂防效高于50mg/L的氰戊菊酯和75mg/L的鱼藤酮。 莫美华 黄彰欣关键词:鱼藤酮 氰戊菊酯 共毒系数 菜粉蝶 番木瓜环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995年 根据田间和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番木瓜环斑病的季节流行动态、蚜虫田间消长规律以及显症和传染动态。在田间自然状态下,有翅蚜的迁入每年出现3个高峰(6月上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在蚜虫迁入后的10~20d,病害的发展也相应出现高峰,病害的发展与蚜虫的迁入量以及温度、湿度、风速等的变化有关。比较3种数学模型(Logistic、Gompertz和Weibull)对此病流行曲线、显症动态及传染动态的拟合效果,结果前者以Gompertz方程为最佳,后两者以Weibull方程为最优。对流行曲线进行参数分析,推断此病为低毒源量、低速度、长流行期类型,其潜伏期(11d)比潜育期(17d)短6d。 张德雍 王振中 范怀忠 林孔勋关键词:番木瓜 病害流行 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