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 作品数:1,242 被引量:7,945H指数:43
- 相关作者:缪林昌李伟李仁民邹海峰经绯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江苏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根据江苏徐州 -连云港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工程出现的开裂、滑移现象 ,就该地区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软土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典型路段软土的力学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总结得出 :我国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地质问题多是因为软土层厚薄分布不均、勘测过程中现场及室内试验提供的设计指标与实际差异过大等综合因素造成。经综合对比我国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地质灾害 ,提出勘测设计指标的确定应以十字板。
- 陈艺南谈清殷红岩
- 关键词:软土层十字板CPT高速公路软土路基
- 自由约束条件下分层地基中PHC能源桩热力响应原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现场PHC能源桩在分层地基中的热力学响应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现场原型试验,对位于分层土地基中PHC能源桩热学响应及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结合桩周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与钻孔取样试验分析能源桩的热–力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桩身温度总体分布较均匀,平均上升20.0℃,桩两端与高热导率土层处温度较低,分层地基的换热能力不均对桩温增长量产生显著影响;桩身内产生压应力,其中最大桩身应力为4.70 MPa,桩底应力为3.77 MPa;中性点在16.3 m深左右,位于靠近桩下端2/3桩长处,且位置不变;对比其他现场试验发现,桩身附加应力大小与桩侧土强度、成桩工艺与桩型有关;桩上部出现负摩阻力,下部产生正摩阻力,其中负摩阻绝对值较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端桩–土相对位移大小不同。最后,依试验结果提出一种简化的桩–土相对位移与桩身应力分布形式。
- 郭易木钟鑫刘松玉张国柱陈乐
- 关键词:桩基础分层地基
- 电阻率法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 从电阻率法在从现场测试与室内测试两个不同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电阻率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仪器设备,介绍了课题组研制的ESEU-1型电阻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利用ESEU-1型土电阻率测试仪,试验研究了土的电阻率与温度、含...
-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
- 关键词:电阻率环境岩土工程污染土
- 文献传递
- 基于体积分维数的改性土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 通过粒度分析的结果,利用体积分维数对不同掺料的改性土的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土样,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粒径小于0.002 mm和0.005mm的颗粒含量均明显减少,即部分细颗粒转化为粗颗粒,土的分...
- 李春苗方磊龚文宗
- 关键词:土壤学
- 文献传递
- 软土地基上路堤沉降变形特征分析被引量:92
- 2001年
-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 ,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填土高度下 ,硬壳层和软土层厚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不同。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采用粉喷桩和砂垫层预压法两种方法加固软基后 ,路基填筑过程中实测路堤沉降资料的深入分析 ,总结出在该地区硬壳层和软土层厚度对路堤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 ,并提出了相应的填土临界高度 (约 2 .5m)。
- 经绯刘松玉邵光辉
- 关键词:沉降高速公路
- 排水粉喷桩(2D工法)加固软土地基对桩周土体强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排水粉喷桩(简称2D工法)作为一种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淮盐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试用,效果良好;但是目前对其桩间土强度的变化规律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首次通过大量现场试验,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等试验手段,测得了排水粉喷桩施工后桩间土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在排水粉喷桩施工后,桩间土强度先降低,之后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提高。
- 杜广印吴燕开刘松玉
- 关键词:粉喷桩静力触探桩间土
- 含水层类型对结构阻挡作用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含水层是地铁隧道等地下结构全寿命周期的危险源,学者研究地下结构对含水层的阻挡作用较少,其实长期的阻挡作用会引起地下结构两侧非均匀受力和变形.为了研究含水层类型对地下结构的阻挡作用影响,研制了一套具有双重挡板的试验装置.通过阻挡作用模型试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放置挡板后,挡板两侧水位差首先迅速产生,然后逐渐减小,在一小时左右趋于稳定.不同含水层中的无量纲阻挡作用趋势一致,而当挡板的插入比J<0.55时,承压水中的阻挡作用比潜水小50%~80%,对于更常见的插入比0.55
- 张明飞童立元车鸿博徐向春
- 关键词:承压水地下结构模型试验
- 层状地层能源管桩传热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能源管桩与传统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在换热器结构、环境敏感性和热传递行为等方面会存在显著差异,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能源管桩原型试验场地,开展层状地层能源管桩长期原位热响应试验,能源管桩桩长为24 m,热交换管为单U型布置,试验时间长达1100 h,在距离能源管桩中心0.5,0.65和1.15 m处设置20 m深的地温孔对地温进行监测,并结合数值仿真技术,分析研究层状地层能源管桩的热传递行为,以及层状地层对能源桩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开始加热时,距离能源桩越近,升温越快;经历长时间加热后,各层土体升温幅度和速度均有所下降:加热760 h后土中各点温度上升速度相比第一次连续加热下降80%以上。(2)当热响应功率变化时,距离能源桩越近的土体,受能源桩温度影响越大且响应越敏感,随着距离增大,温度影响变小;土体温度响应存在延迟效应,且距离能源桩越远,延迟越大。(3)在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较高的土层中,靠近能源桩的土体温度升幅和上升速度均较小;反之,在热导率较低的土层中,靠近能源桩的土体温度升幅较快和上升速度较大。(4)热响应仪停止加热后,各点地温均下降。近处地温恢复较快,而远处由于延迟效应,地温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5)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热导率和比热容对土体传热有不同的影响;土层热导率较高时能源桩换热量增大。
- 陈家威张国柱郭易木陈乐陈乐张书棋亚洲高鹏举
- 关键词:桩基础热响应试验温度场
- 高含水率疏浚泥沙堆场的颗粒分选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疏浚泥吹填时的水力分选,导致堆场疏浚泥土性分区,影响堆场存储能力评估和疏浚泥脱水工艺选择。基于不平衡输沙理论,将连续方程、悬移质级配等离散求解,构建疏浚泥分选模型,分析底泥物质组成、初始含水率和吹填速率对分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物质组成对分选起主导作用,初始含水率和吹填速率对分选具有显著影响。底泥细颗粒含量高、不均匀系数大时,分选系数大,颗粒分选显著,偏离系数沿程增大,堆场疏浚泥颗粒组成与底泥差异增大。偏离系数的沿程分布特性受控于底泥物质组成。初始含水率越高,分选系数越大,偏离系数越小。吹填速率越大,分选系数和偏离系数越大。堆场疏浚泥分选规律与土性分布的相关性较好,可有效预测堆场疏浚泥土性分布。
- 杨瑞敏杨瑞敏丁建文
- 关键词:高含水率疏浚泥影响因素
- 连徐公路液化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针对公路路基液化的特点,提出一种简化的平面有限元模拟方法,并对连云港至徐州高速公路液化路基进行了二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对其典型两断面填土对液化的影响及碎石桩处理效果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为公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韩立华刘松玉
- 关键词:公路液化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