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深空探测基础研究中心

作品数:311 被引量:1,239H指数:17
相关作者:黄晓瑞宋其江岳富占李爽连葆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8篇期刊文章
  • 6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8篇电子电信
  • 10篇理学
  • 8篇天文地球
  • 5篇机械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6篇深空
  • 39篇深空探测
  • 32篇导航
  • 31篇自主导航
  • 30篇软着陆
  • 30篇航天
  • 28篇航天器
  • 27篇着陆
  • 26篇月球
  • 26篇小天体
  • 25篇天体
  • 23篇滤波
  • 21篇行星
  • 21篇小行星
  • 19篇深空探测器
  • 19篇推力
  • 17篇小推力
  • 16篇组合导航
  • 15篇故障诊断
  • 14篇制导

机构

  • 310篇哈尔滨工业大...
  • 5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4篇北京工业大学
  • 12篇青岛科技大学
  • 5篇北京空间飞行...
  • 5篇吉林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沈阳航空航天...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国家国防科技...
  • 3篇北京控制工程...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空间技术...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济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作者

  • 212篇崔平远
  • 149篇崔祜涛
  • 44篇徐敏强
  • 32篇王日新
  • 24篇张泽旭
  • 23篇朱圣英
  • 19篇李玉庆
  • 18篇田阳
  • 16篇居鹤华
  • 13篇尚海滨
  • 10篇高艾
  • 10篇冯军华
  • 10篇曹梦龙
  • 9篇常晓华
  • 9篇宋其江
  • 9篇徐瑞
  • 9篇邵巍
  • 8篇栾恩杰
  • 8篇岳富占
  • 8篇裴福俊

传媒

  • 61篇宇航学报
  • 25篇深空探测研究
  • 19篇哈尔滨工业大...
  • 15篇航空学报
  • 12篇系统工程与电...
  • 12篇系统仿真学报
  • 1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1篇飞行力学
  • 8篇控制理论与应...
  • 6篇深空探测学报
  • 5篇高技术通讯
  • 5篇控制与决策
  • 5篇2008年全...
  • 4篇空间科学学报
  • 4篇计算机测量与...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机器人
  • 3篇上海航天
  • 3篇中国空间科学...
  • 3篇中国宇航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5篇2011
  • 24篇2010
  • 42篇2009
  • 46篇2008
  • 38篇2007
  • 26篇2006
  • 23篇2005
  • 8篇2004
3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据关联性分析的飞轮异常检测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航天器早期故障在闭环系统下难以被检测、数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关联性分析的归纳式系统异常监测(IMS)方法。该方法采用无监督学习的聚类算法,利用具有关联性的参数构建数据向量,通过聚类分析自动建立健康数据向量的族类阈值区间。关联关系的破坏将引起部分参数超出族类阈值区间,使系统的异常程度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引入云模型评价指标,将闭环系统异常程度的不确定性通过熵与超熵定量表示,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闭环系统的异常程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建立卫星飞轮闭环系统的族类知识库,并可以根据云模型提供的定性知识有效判断系统的异常程度。
龚学兵王日新徐敏强
关键词:闭环系统飞轮关联性分析无监督学习异常检测云模型
基于分离策略的航天器多故障模式诊断方法被引量:8
2012年
针对定性模型诊断方法在处理多故障模式复杂系统时计算量大,不能满足航天器自主诊断实时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诊断方法。为了减小冲突识别的实时计算规模,引入冲突识别的分离策略,提出了解析冗余计算方法。扩展了候选产生算法,先识别可能的异常部件,再通过冲突环境对异常部件的故障类型进行确定,在实现多故障模式系统故障诊断的同时,缩小了匹配空间。以某卫星一次电源系统为例,通过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诊断的规模,提高诊断效率,满足航天器自主诊断的需求。
金洋王日新徐敏强
关键词:故障诊断解析冗余
软着陆小行星的自主导航与制导被引量:16
2002年
讨论了软着陆小行星的自主导航与制导问题 ,首先给出了一种使用星上光学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自主导航方法 ,测量探测器相对着陆点的距离与速度 ;接着提出了一种自主软着陆的制导方案 ,为了保证垂直软着陆 ,事先规划了满足约束的理想下降高度与速度轨迹 ,并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跟踪理想轨迹 ,实现在小行星表面垂直软着陆。
崔祜涛崔平远
关键词:软着陆行星自主导航制导
稀疏奖励下基于强化学习的异构多智能体对抗被引量:2
2021年
文中在多智能体对抗问题研究过程中,采用强化学习为研究方法,以完全中心化训练架构为基础,选用基于策略的强化学习算法,针对领域研究中广泛存在的稀疏奖励问题,采用基于任务局部的奖励工程设定方法,以人为经验知识为导引,加速训练过程,提升训练结果。最后以对抗问题中典型的攻防对抗为场景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王瑞星董诗音江飞龙黄胜全
基于太阳为参考天体的深空自主导航方法
考虑到深空自主光学导航系统中可用导航信标有限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以太阳为参考天体的星际任务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以航天器与太阳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及太阳的方位数据为观测量,在轨自主确定星际航天器的状态。具体内容包括:...
陈建清崔平远崔祜涛
关键词:自主导航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文献传递
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小天体探测最优发射机会被引量:7
2006年
针对传统pork-chop图方法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小天体探测发射机会搜索方法。该方法以探测任务所需总的速度增量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作为搜索寻优算法,通过对星历的计算和Gauss问题的求解,将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搜索寻优问题简化成一个两变量的搜索寻优问题,减少了编码数量和搜索空间,使其具有全局搜索功能和快速收敛特性,提高了计算效率。最后以近地小行星4660 Nereus为例,对其在2008-2012年采用两脉冲转移的交会型探测任务的发射机会进行了搜索。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搜索方法与传统的搜索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且所用时间仅为传统方法的4.19%。
乔栋崔祜涛崔平远
关键词:小天体探测遗传算法
基于火星借力的小行星交会轨道设计方法
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新世纪深空探测的一个新热点和未来世界航天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转移轨道的设计与分析是小行星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有效减少探测任务所需的燃料消耗,本文采用火星借力技术对小行星探测轨道进行了设计,给出了轨道设...
崔祜涛崔平远乔栋尚海滨
关键词:借力飞行交会轨道
文献传递
地球-火星的燃料最省小推力转移轨道的设计与优化被引量:14
2006年
小推力转移轨道的设计与优化一直是深空探测轨道设计方面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图的初始发射机会搜索方法,该方法通过绘制探测器-火星距离的等高线图寻找满足任务约束的小推力转移轨道发射机会;同时,本文还给出了一种小推力轨道的直接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将连续的控制变量参数化,把轨道优化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然后基于所提搜索方法,采用逐次二次规划方法进行求解。数值计算验证了该发射机会初值猜测方法和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尚海滨崔平远栾恩杰
关键词:小推力转移轨道
星际小推力转移轨道快速设计方法被引量:11
2007年
针对星际探测任务中燃料最省小推力转移轨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称轨道的快速设计方法。首先以具有相同端点时刻的无摄动标称轨道为参考,对传统的非线性轨道优化模型进行合理变换,将复杂的优化问题简化为可解的两点边值问题;然后基于标称轨道3个独立积分推导出解析的状态转移矩阵,并以此为基础导出了两点边值问题的最优解析解。该方法无需数值迭代,有效地克服了数值优化方法收敛性差、计算效率低的缺点。最后,以探测火星的小推力转移轨道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与精确的数值结果相比,该方法计算的燃料消耗误差小于1%。
尚海滨崔平远栾恩杰
关键词:小推力两点边值
星群观测任务自主规划的星地联合运行机制被引量:6
2018年
对地观测卫星经常遇到发现新目标、偶发故障不能执行原观测任务等非预期情况,为了提高观测卫星的运行效率,解决在缺乏地面测控支持的情况下非预期观测任务的快速响应问题,需要设计面向自主任务规划的星地联合运行机制.首先针对遥感卫星星群的自主运行和任务规划问题,将其划分为地面规划和星上自主规划两部分,进而充分考虑地面和星上的资源特点和任务需求特点,提出了一种星地联合进行任务规划的运行机制,并详细设计了运行流程.通过自行开发的分布式仿真演示软件的仿真运行表明:该运行机制能够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和地面规划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配合,既能够发挥地面计算资源优势、体现控制意图,又能充分利用星上计算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对非预期任务进行快速响应;解决了地面对非预期观测任务响应不及时、星上计算资源受限、星地规划配合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遥感卫星对非预期观测任务的响应能力.
张超李玉庆冯小恩唐梦莹江飞龙王日新徐敏强
关键词:遥感卫星快速响应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