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98 被引量:173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佩烔张书圣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语角三角”中的反叙画诗学--比较文学视野下叙画诗的古典修辞学转向与形象文本的多元视角建构被引量:1
- 2021年
- 西方传统意义上的“ekphrasis”既指一种古老的修辞现象(艺格敷词),亦指以被描述客体为叙述主题的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叙画诗)。米歇尔(W.J.T.Mitchell)针对叙画诗中语词与图像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语象三角”一说,亦开启了诗人与被描述客体、语词与图像权力关系以外,来自读者的他者凝视。本文试图超越西方评论界传统的“诗画一致说”和“诗画异质说”之辩,结合东西方两种语境探讨叙画诗如何通过语象三角中的反叙画诗学——即一种古典修辞学的转向,以及建立在诗人与读者共知经验基础之上的形象文本多元视角建构——来消解叙画诗学中的他者威胁。
- 熊莺
- 东亚汉文小说的衍变及本土特色被引量:2
- 2009年
- 明清时期中国小说大规模传播到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直接促进了东亚地区汉文小说创作的全面兴盛。中国小说在东亚的传播与东亚各国汉语学习的旺盛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学习尤其是汉语口语学习便成为明清通俗小说得以在东亚各国广泛流传的重要契机。对中国体制的模仿及文化崇拜,给中国小说在东亚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机会,也为东亚汉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创造了契机。正是在吸收和改编中国小说的过程中,朝鲜、日本及越南的汉文小说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本土文化特色。
- 严明
- 《马赛勒斯》:《织工马南》早期传教士译本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将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之早期传教士译本《马赛勒斯》作为研究宗教与翻译文学关系的模板,以此考察传教士翻译文学中的普遍现象和规律。译者亮乐月受制于美以美会传教士的身份,通过改写、增删、刻意误读等方式强化作品的基督教色彩,与原著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很大出入,体现了宗教对文学翻译的操控。译者甚至不惜为抬高自身所属差会地位,进行与原著背道而驰的改写。该译本还对儿童给予了女性特有的关注,显示了性别意识与宗教因素对翻译的双重干预。译著凸显了女婴的形象及其对灵魂的救赎作用,以基督教的儿童观重新定位儿童的社会地位,有助于推动近代中国儿童观念的转变。译著强化了小说的宗教寓言性质,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向性。它反映了近代来华传教士试图借助文学翻译传播宗教思想,对处于剧变中的中国近代社会进行基督教的引导,以确立基督教信仰的有效性,促使其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
- 宋莉华
- 关键词:《织工马南》翻译基督教
- 巴斯奈特同谁“较劲”、又同什么“较劲”?被引量:1
- 2009年
- 西方的比较文学危机及其出路,一直成为不少西方比较文学者驱之不去的梦魇和心病。它既在20世纪的“理论研究”和“文化转向”的浪潮中觅活,又在21世纪初的“理论终结”和“学科之死”的宣言中求生。
- 孙景尧段静
- 关键词:奈特文学危机文化转向梦魇
- 索尔·贝娄:双重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文化创作
- 2012年
-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 黄铁池宗连花
- 关键词:双重文化背景
- 日本狂诗创作的三次高潮——从东亚汉文学史的发展角度着眼被引量:1
- 2009年
- 狂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汉诗创作,在日本近世诗坛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江户明治时期狂诗的盛行,印证了汉诗扎根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其形式及表现内容都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演绎出汉诗风格样式的丰富多样性。在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日本汉诗人不仅创造出了传统形式的日本汉诗,而且还在努力探求汉诗与日本俗体诗的结合之途。日本狂诗表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滑稽和俚俗两大要素的巧妙融合。日本狂诗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三次创作高潮期,对市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近世日本汉诗的一大新变,对近代东亚汉诗发展贡献独特。
- 严明
- 关键词:日本汉诗
- 西方汉学中沃尔夫林中国艺术研究的影响——兼论高居翰的视觉研究方法被引量:1
- 2018年
- 20世纪前半期西方文艺理论的理性现代性思潮,催生了各种以艺术语言学取向和作品本体论为根本特点的形式主义流派。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和艺术风格学也是构成这一思潮并反映其特点的一部分,不但奠定了现当代西方艺术研究的一些基本面,也符合了西方汉学领域的中国艺术研究的一些特定需求,从而在这一领域构成了基础性的影响。高居翰以作品和画面分析为中心的视觉研究方法,即是沃尔夫林理性化的艺术语言学取向与西方汉学中艺术研究需求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例证。
- 吴佩烔
- 关键词:理性化艺术语言学
- 《诗学》中的柏拉图声音——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诗学思想互文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尝试将一般适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当代西方"互文性"理论资源开创性地延伸至理论著述的分析,从而研究和揭示亚里士多德《诗学》与不在场的柏拉图诗学思想复杂的、潜在的互文性关系,并辩证地阐释《诗学》互文性的古今内涵及其转换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实在性地推进与拓展古典学与当代理论融合的新视域。
- 李平莫为
- 关键词:互文性《诗学》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 谢文洊与西学被引量:2
- 2011年
- 文章对清初江右“程山之学”的创始人谢文涛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经由教徒刘凝而达成的;论文根据新的材料对刘凝的生卒年代及入教时间进行考辨,并就二者的“上帝观”之异同提出了新的看法,然后结合《日录》的材料,对《七克》与谢氏思想的内在相通之处做出了细致的比较论析。
- 刘耘华
- 关键词:西学
- 希腊城邦的诗人和诵诗者
- <正>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的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柏拉图《伊安篇》世界上任何民族最早出现的文学种类都是诗歌,这与今天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总...
- 李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