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1,408 被引量:4,018H指数:27
相关作者:曾繁仁程相占胡友峰谭好哲韩清玉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04篇期刊文章
  • 1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6篇文学
  • 432篇哲学宗教
  • 166篇艺术
  • 159篇文化科学
  • 22篇经济管理
  • 22篇历史地理
  • 20篇社会学
  • 19篇语言文字
  • 12篇建筑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政治法律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18篇美学
  • 180篇文学
  • 150篇艺术
  • 148篇文艺
  • 143篇审美
  • 124篇生态美学
  • 117篇文化
  • 64篇主义
  • 62篇生态
  • 45篇环境美学
  • 44篇文论
  • 44篇文艺理论
  • 43篇马克思主义
  • 40篇美育
  • 38篇教育
  • 37篇国文
  • 36篇代文
  • 36篇哲学
  • 31篇诗学
  • 29篇生生

机构

  • 1,343篇山东大学
  • 11篇山东经济学院
  • 10篇安徽大学
  • 10篇南昌大学
  • 10篇曲阜师范大学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7篇东北财经大学
  • 7篇白城师范学院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阜阳师范学院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济南大学
  • 5篇山东艺术学院
  • 5篇山东建筑大学
  • 4篇哈佛大学
  • 4篇山东理工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商丘师范学院
  • 4篇临沂大学
  • 4篇波恩大学

作者

  • 147篇曾繁仁
  • 119篇程相占
  • 95篇谭好哲
  • 66篇胡友峰
  • 34篇曹成竹
  • 33篇凌晨光
  • 33篇杨建刚
  • 32篇马龙潜
  • 30篇陈炎
  • 27篇韩清玉
  • 26篇周来祥
  • 25篇祁海文
  • 22篇王汶成
  • 18篇陈后亮
  • 17篇王祖哲
  • 14篇胡建次
  • 12篇屠友祥
  • 11篇仪平策
  • 10篇李自雄
  • 10篇傅松雪

传媒

  • 68篇山东社会科学
  • 30篇东岳论丛
  • 29篇文史哲
  • 26篇文艺理论研究
  • 26篇百家评论
  • 24篇文学评论
  • 23篇文艺争鸣
  • 17篇文艺研究
  • 17篇江苏大学学报...
  • 16篇社会科学辑刊
  • 15篇山东大学学报...
  • 14篇马克思主义美...
  • 13篇学习与探索
  • 13篇天津社会科学
  • 12篇中州学刊
  • 12篇人文杂志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2篇美育学刊
  • 11篇求是学刊
  • 11篇阴山学刊

年份

  • 30篇2024
  • 97篇2023
  • 79篇2022
  • 89篇2021
  • 71篇2020
  • 75篇2019
  • 54篇2018
  • 56篇2017
  • 78篇2016
  • 67篇2015
  • 56篇2014
  • 51篇2013
  • 50篇2012
  • 53篇2011
  • 60篇2010
  • 69篇2009
  • 73篇2008
  • 44篇2007
  • 40篇2006
  • 47篇2005
1,4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美学的人生论转向与中西美学会通——以徐复观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一 在标榜艺术终结的后现代语境中,西方传统的美学面临着衰落。当代西方美学重新思考审美功能,其美学的转向是以重新考量美与生活的关系为重点,而道德乃是其中的难点:美与善如何能够在人生中获得统一迄今仍然是美学致力于解决的难题。在西方美学的当代转向中,美学家对传统美学的批判集中在对康德关于审美无功利性这个作为其美学基石的观点的颠覆上。
刘毅青
关键词:中西美学当代美学人生论徐复观会通西方美学
比较诗学与各种艺术的相互阐发
2017年
比较诗学是一个以文学理论比较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既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诗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还包括跨学科、跨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但其中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绘画、音乐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比较与阐发,一直以来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莱辛的《拉奥孔》只是少数例外之一)。
凌晨光
关键词:比较诗学艺术门类《拉奥孔》文化诗学
康德美学的身体维度及其生态美学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康德美学是典型的"心灵-表象"美学:心灵运用其各种认知能力,将客体通过综合而呈现为表象,客体于是通过表象被给予主体,心灵中的鉴赏力则将表象与主体的感受联系起来进行审美判断。但是,康德对于感受力与鉴赏力之间的关系一直语焉不详,从而使其美学主要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学"而不是感性的"感受学"。不过,康德也曾经提出了与"反思的鉴赏力"相对的"感官的鉴赏力",还曾经偶然提及舌头、软腭、喉咙、眼睛与耳朵等身体感官,这都可以视为康德审美理论的身体维度。今天看来,人体的各种感官都具有特定的感知能力,客观世界正是通过这些感官而向人类显现的。按照康德目的论哲学包含的"适合性"原理,人类感官与客观事物具有天然的对应关系,客观事物能够以它们为通道而显现其自身。身体美学由此反思、批判进而超越了康德美学,从忽视、掩盖事物自身的"心灵-表象"美学,走向了关切事物自身、邀请事物自身如其本然地显现的"身体-事物自身"美学--后者正是生态美学的核心主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身体美学是扭转康德美学的非生态倾向、进而将之重构为生态美学的最佳中介之一。
程相占
关键词:康德美学感受力身体美学生态美学
论文学话语的语用特性
话语在成为话语之前有一个语用过程,而研究文学话语的语用特性就是研究其语用过程的独特性。包括文学话语在内的一切话语都有共同的语用目的——"指涉意义",而文学话语的语用特性则在于"以审美的方式指涉意义",或者说,在于指义性与...
王汶成
关键词:文学话语
文献传递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与方东树“气”论的互文关系
2022年
宗白华美学的关键词,包括气韵生动、节奏、空灵与充实、形式与内容等,可以与方东树“气”论中的“生气”“气韵”“章法”等概念形成互文关系。方东树认为诗文应与自然万物一样生气贯注,否则便成为“腐败臭恶”的死文,宗白华也主张艺术要表现出精神和生命的流动;方东树以画论中的“气韵”论诗,追求“形色之外”的韵味,宗白华的“生动之气”亦是空灵无迹的,认为虚灵是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根本特征;作为古文家的方东树强调“道”的同时也注重文章的艺术性,即主张气与章法的结合,推崇汉魏诗歌的“迴曲顿挫”的节奏感,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宗白华那里也占有重要地位,而“节奏”除了基本的形式层面以外,更是贯穿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对二者互文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宗白华文艺美学建构与桐城派文论的逻辑关联,也为建构当代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视角。
韩清玉黄长明
关键词:气韵生动节奏
文学研究: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被引量:1
2015年
本质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学科使用范围的混淆,本质主义的研究路向在人文学科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高度个性化创造的文学活动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成为文学研究健康发展的致命阻碍。深入分析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的深层原因,借鉴和尝试反本质主义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有益于文学研究从一元的独断论走向多元、平等、对话的多维研究模式,使文学研究走出困境成为可能。
孙宁
关键词:文学研究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
“俄国革命的镜子”的反映论的沉思——并非仅仅关于列宁和托尔斯泰
2005年
现代文化的关键角色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中介、管理者和发行商。资产阶级文化歪曲了社会存在,任何革命在真实反映的过程中开始于中介的消失。与资本主义竞争的企图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而且也主宰了文化领域,在这个完全的反映的进程里文化的角色是明显的:零自治。
安德烈·麦迪逊庞璃曾军
关键词: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中介反映论
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勾勒与周来祥美学理论述评被引量:1
1998年
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勾勒与周来祥美学理论述评韩德信一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态势从形成过程看,它是从接受西方美学思想到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建立中国美学体系的过程;从其理论形态上看,它是由近代对立崇高阶段向现代辩证和谐美过渡的过程。鸦片战争隆隆...
韩德信
关键词:现代美学实践美学审美关系审美主体
中国古代道家与西方古代基督教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需要借助中国古代道家和西方古代基督教文化,通过比较对其深入阐释。它们两者都是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审美观,都是一种超越之美与内在之美,又都贯穿着终极关怀精神和悲剧色彩。这些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仍需结合新的时代给予必要的改造。
曾繁仁
关键词:生态危机
环境哲学中科学认知主义的真美善统一问题
2023年
如何贯通环境科学、环境审美和环境伦理是追求规范性和客观性的科学认知主义所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认知主义者所秉持的认识论科学观。这种认识论科学观具有确定性、客观性、规范性等特点,但其事实和价值的二分与主体和客体的二分却割裂了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造成了关于环境的真、美、善分离。经验自然主义的科学概念对摆脱这一困境具有启发性。科学所具有的情境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作为求真的科学可以连带出来审美和伦理的意蕴。由此出发,我们就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把关于环境的真、美、善统一起来,并最终走向知行合一的实践性环境哲学。
李如
关键词:环境科学环境伦理经验自然主义
共1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