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所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5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信仰
  • 2篇民间社会
  • 2篇民间信仰
  • 2篇聚落
  • 2篇城邑
  • 2篇传统文化
  • 1篇性格
  • 1篇性格特点
  • 1篇一体性
  • 1篇遗产
  • 1篇遗址
  • 1篇殷商
  • 1篇原始崇拜
  • 1篇远古
  • 1篇早期文明
  • 1篇中古
  • 1篇中国传统社会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文化

机构

  • 15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5篇马新
  • 2篇齐涛

传媒

  • 3篇齐鲁学刊
  • 3篇东岳论丛
  • 2篇文史哲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史学集刊
  • 1篇民俗研究
  • 1篇月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文明前夜民间社会的出现与民间信仰的生成被引量:1
2010年
在远古时代,社会结构较为单一,社会分层尚未形成,原始信仰与崇拜自然也就未有分野。在文明前夜的文明形成过程中,城乡分野出现,社会结构也显现出以权力人物为核心的上层社会和以普通劳动者为主组成的民间社会。权力人物与上层社会垄断了与天地沟通的种种崇拜与信仰,那些与社会生产和生活较为密切的信仰则由民间社会所传承。
马新
关键词:民间信仰民间社会
关于民间信仰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5
2010年
民间信仰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主要存在于民间社会所存在的历史时段中;它发生于文明诞生的过程中,与民间社会共同萌发、共同形成。同时,民间信仰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精神世界,不同时代的民间信仰因其信仰群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民间信仰的研究范围是民间社会所发生与传承的种种信仰,对于官方社会中所存在的民间信仰的行为,可视之为民间信仰的影响与延伸。
马新
关键词:民间信仰民间社会上层社会
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被引量:9
2005年
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精神世界形成的标志。在中国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中,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文明的进展,又演化为天、地、祖先崇拜。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构建。
马新
关键词:原始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原始聚落与公共权力的生成被引量:8
2008年
原始聚落是进入农业社会之后的基本社会组织形态,也是公共权力的萌发之地。公共权力缘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距今七八千年左右,与稳定的聚落形态出现的同时,聚落内的公共事务与公共权力也告出现。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聚落形态走向成熟,聚落的内部结构与功能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聚落内的社会组合也日益清晰、复杂,无论是聚落的内部组织结构,还是人员的分工与社会分层;无论是个人意识、贫富分化,还是公共权力,都日益凸现。随着聚落内部的分层与管理者的出现,聚落权力的继承或许也已出现;而且随着聚落内部公共事务的增加以及管理范围的扩大,聚落共同体的功能与聚落权力也处在不断的强化之中。
马新
关键词:公共权力公共事务
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被引量:5
2008年
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中,方国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从分散的聚落向方国的演进过程,则是其最为重要的环节。从聚落群内诸聚落关系的演化到群落的出现,从群落组织体系的形成与群落权力的实现,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道路,既不能简单地用部落与部落联盟理论解释,也不能一味地套用酋邦理论,而是应当立足于从群落向方国的演进实际,探讨早期中国特有的文明发生之路。
马新
关键词:聚落聚落群群落
论两汉时代的乡村神祇崇拜被引量:4
2004年
两汉时代正处在中国古代宗教的萌生阶段 ,乡间社会充满着浓厚的原始信仰与原始崇拜气氛 ,人们所崇仰、祭祀的神、鬼怪多种多样 ,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乡村社会神崇拜的独特风格。
马新
关键词:两汉时代鬼怪
原始家族与中国早期文明的发生被引量:4
2004年
中国远古时代较为清晰的血缘关系发生于新石器时代,至文明前夜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家族体系。家族成为原始聚落中基本的社会单元与经济单位。社会分工与生产分工的家族性以及贫富分化的家族性是中国原始家族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早期文明萌发的重要基因源,由此而形成的家族间的差异以及一个家族对另一个家族的统治与拥有则构成了最早的社会政治关系,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道路。
马新
关键词:中国早期文明遗址随葬品
殷商村邑形态初探被引量:4
2010年
商代之聚落可以清楚地分为城邑与村邑。城邑包括王都、方国都邑等;村邑则是较为典型的乡村聚落,包括宗邑与村邑两大类型。前者是宗族长所在的较大型村邑,后者是普通宗族成员所居的小型村邑,其居民均系聚族而居。从考古调查资料看,一处宗邑往往伴存着若干小型村邑,宗邑与村邑的关系应当是宗族长所在之宗族与其他分支家族之关系。村邑家族只是生产单位,宗邑及其所统领的村邑则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军事与祭祀单位。
马新
关键词:殷商城邑
试论魏晋隋唐时期的宗族政策
2012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古宗族势力发展的顶点,也是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各王朝在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虽然必须借助于宗族与士族势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们都与异己的宗族与士族势力进行着强力的较量,并开始清理宗族势力在乡村社会中的根基。就其宗族政策而言,魏晋以依托为主,南北朝以收拢为主;收拢之力度南不如北。至隋唐时期,旧式宗族逐渐消解,新式宗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隋唐王朝则从制度上完成了对宗族这一社会力量的有效分解与钳制。在隋唐宗族政策的冲击下,中古宗族的政治与军事功能逐渐消退,经济互助功能以及血缘凝聚力的效能与影响明显逊于前代,宗族威权发生蜕变,开始了向近古新型宗族的演进。
马新齐涛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隋唐士族
中华传统文化的性格
2017年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拥有了世界各文明体所不具备的连续性和一体性,历五千年而不衰,中国传统社会的构架与特质又给中华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东方式烙印,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点。第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世性。
马新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性格特点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文明一体性连续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