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446 被引量:2,015H指数:20
相关作者:王朝阳林广涌黄绍钧吴柏源严宇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34篇期刊文章
  • 10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2篇化学工程
  • 143篇理学
  • 4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5篇医药卫生
  • 12篇电气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冶金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8篇聚氨酯
  • 32篇树脂
  • 32篇改性
  • 29篇分子
  • 28篇丙烯
  • 27篇合金
  • 26篇乙烯
  • 25篇环氧
  • 21篇共聚
  • 20篇橡胶
  • 19篇光谱
  • 18篇涂料
  • 18篇纳米
  • 18篇丙烯酸
  • 16篇乳液
  • 16篇水凝胶
  • 16篇凝胶化
  • 15篇电泳涂料
  • 13篇阴极电泳
  • 13篇阴极电泳涂料

机构

  • 445篇华南理工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广东药学院
  • 7篇五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5篇佛山科学技术...
  • 5篇岳阳大学
  • 5篇广州市花都科...
  • 5篇南方科技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3篇吉首大学
  • 3篇香港城市大学
  • 2篇广州科技贸易...
  • 2篇深圳职业技术...
  • 2篇湖南理工学院
  • 2篇深圳新宙邦科...
  • 2篇化工研究院
  • 2篇广东省有机硅...
  • 1篇大阪大学

作者

  • 158篇童真
  • 71篇王朝阳
  • 61篇刘新星
  • 51篇任碧野
  • 42篇潘慧铭
  • 40篇修玉英
  • 35篇孙尉翔
  • 35篇罗钟瑜
  • 24篇刘平
  • 24篇曾钫
  • 19篇王涛
  • 14篇高峰
  • 13篇李瑞珍
  • 13篇孙启龙
  • 12篇汪国杰
  • 12篇黄素娟
  • 11篇邓文基
  • 11篇黄绍钧
  • 11篇梁栋
  • 11篇游长江

传媒

  • 36篇华南理工大学...
  • 22篇中国胶粘剂
  • 15篇高分子材料科...
  • 13篇高等学校化学...
  • 12篇高分子学报
  • 11篇合成材料老化...
  • 11篇热固性树脂
  • 9篇功能高分子学...
  • 9篇高分子通报
  • 8篇涂料工业
  • 8篇2001年全...
  • 7篇化工新型材料
  • 7篇特种橡胶制品
  • 6篇化学学报
  • 6篇化学进展
  • 6篇新知客
  • 6篇2011年高...
  • 5篇粘接
  • 5篇合成橡胶工业
  • 5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20篇2011
  • 22篇2010
  • 13篇2009
  • 19篇2008
  • 28篇2007
  • 18篇2006
  • 34篇2005
  • 20篇2004
4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复合水凝胶表面细胞培养与细胞片快速脱附
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利用细胞片(cell sheet)构筑三维组织已成为制造人工器官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行的细胞培养是以聚苯乙烯培养皿(TCPS)表面为基质进行贴壁生长,然后用胰酶(trypsin)进行细胞消化、分散,...
WANG Tao王涛LIU Dan刘丹LIU Xinxing刘新星TONG Zhen童真
关键词:生物医学纳米复合水凝胶
有机硅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2002年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压敏胶的研究开发现状,着重分析了溶剂型、高固含量型、辐射固化型、热溶型、树脂改性型及其它类型有机硅压敏胶的特点和组成与性能的关系,并对有机硅压敏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尹朝辉潘慧铭
关键词:有机硅压敏胶溶剂型
多重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多腔纳米复合聚苯乙烯微球
<正>近年来,基于Pickering乳滴模板法的聚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制备具有超结构杂化微球的手段。本文采用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铁纳米粒子作为稳定粒子,然后以粒子稳定的多重乳液为模板,悬浮聚合制备了纳米复合多腔(多孔)结...
邹声文王朝阳刘浩魏增江童真
文献传递
用高分子材料制备人工玻璃体方法的初探
刘新星谢小莉童真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人工玻璃体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文献传递
聚氨酯柔性固化剂/环氧体系固化动力学及机理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自制的聚氨酯柔性固化剂ATPU/环氧树脂E-44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机理。通过Kissinger和Crane方程求解了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并运用该参数研究了固化反应速率常数、固化反应速率、固化度等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通过反应级数的研究证明了固化反应为一复杂反应,不同的固化交联反应同时发生,但主要进行的是伯氨基及仲氨基与环氧基之间的反应,该类反应使得体系得以固化。
修玉英汪青罗钟瑜
关键词:聚氨酯柔性固化剂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
聚脲多元醇的合成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在实验室以间歇法制备了聚脲多元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分散剂S,研究分散剂S对体系粘度、固含量、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分散剂的加入有利于降低反应体系和产品的粘度,提高聚脲多元醇的固含量和稳定性。采用FTIR、DSC、粒径分布仪、TEM等手段分析了聚脲分散体的结构、热性能、分散性及形态。
修玉英贾云龙罗钟瑜郑旭生
关键词:聚脲多元醇接枝共聚分散剂聚氨酯
α-PSMA共聚物与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被引量:2
1992年
用浊点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微差扫描热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交替共聚物(α-PSMA)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相容性。结果表明:α-PSMA共聚物与PMMA共混物在共混比7/93~30/70范围内相容性得到改善,其原因是由于α-PSMA与PMMA之间存在特殊的相互作用。
游长江雷文学魏秀萍刘新星
关键词:相容性聚丙烯酸酯
钙-海藻酸水溶液凝胶化转变的临界行为
<正>凝胶化(gelation)是指体系从分子分散状态向形成贯穿整个体系的无限大三维网络转变的过程。由于大分子网络交联方式的多样性,使得高分子凝胶化过程非常复杂,实验研究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本工作利用动态粘弹谱跟踪了钙-...
鲁路刘新星童真
关键词:凝胶化
文献传递
工程陶瓷放电加工的蚀除机理被引量:4
1998年
简要叙述了工程陶瓷放电加工的蚀除过程,并通过三个数学模型的讨论进一步阐明了金属材料与工程陶瓷蚀除机理的异同点。
华子乐严松浩林广涌饶平根
关键词:工程陶瓷放电加工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2024年
随着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应用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比能电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的硅材料被认为是缓解电动汽车行业里程焦虑的新一代负极材料,预示着未来几年将是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的黄金时期。然而,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会反复收缩膨胀(体积变化率约为300%),致使负极材料粉化、脱落,进而失去电接触,造成负极材料的失活;其次,循环过程中不断的体积变化会对其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造成持续不断的破坏,因此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这导致大量活性锂和电解液的消耗,最终导致容量快速衰减。本综述旨在从电解液添加剂在SEI形成和修饰、Lewis碱中和、溶剂化调控等作用机理角度对硅基负极界面恶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的最新成果。此外,通过对氟、硅烷、酰胺、氰酸酯等官能团构效关系方面的深入讨论和比较,本综述还深入研究了电解液添加剂的设计问题,以激发读者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协助读者识别或者设计合成适用于硅基负极的电解液添加剂,为高比能电池的发展铺平道路。
陈珊珊郑翔王若原铭蔓彭威鲁博明张光照王朝阳王军邓永红
关键词: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