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作品数:27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蒋旻刘珺珺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地理
  • 2篇全明词
  • 2篇明词
  • 2篇句式
  • 2篇考论
  • 2篇《全明词》
  • 1篇地理观
  • 1篇地域性
  • 1篇叙事
  • 1篇学术思想
  • 1篇隐士
  • 1篇原貌
  • 1篇韵律
  • 1篇韵律节奏
  • 1篇杂记
  • 1篇上古
  • 1篇尚书
  • 1篇生平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王德华
  • 2篇周明初
  • 1篇朱传季
  • 1篇杨唐衍
  • 1篇徐永明
  • 1篇唐妍
  • 1篇刘珺珺
  • 1篇蒋旻

传媒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文化遗产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斯文
  • 1篇开封文化艺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逸《招隐士小序》各本辨误被引量:3
2009年
目前人们研究《楚辞》最常用的版本即是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本,此本宋本不存,所存为明翻宋刻本。其中王逸《楚辞章句》,不论是序还是注都存在一定抵牾。这一点在《招隐士》作者及《招隐士小序》上反映尤其明显。本文拟从三种不同文献记载,对《招隐士》作者及王逸《招隐士小序》进行辨误,认为《文选集注》《招隐士小序》最近王逸小序原貌。
王德华
关键词:原貌
《全明词》所收明太祖、建文帝词辨伪
2021年
《全明词》收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词各一首,经考证皆是伪作。其中明太祖的《折桂令》,编者辑自《金坛县志》,该词实为金坛一带世代层累的民间传说的衍生品;另一首建文帝的《满江红》,编者辑自《莲子居词话》,其实此词在《(弘治)吴江志》卷二十二中已经收录,为宋代无名氏所作。
周明初王禹舜
关键词:明太祖建文帝《全明词》词作辨伪
施公案故事中的水域叙事与权力象征
2021年
《施公案》小说和清车王府藏曲本《施公案》鼓词中,故事集中于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这体现了河运这一水域空间的特殊意义。运河沿岸的水域逐渐被赋予了公堂、秩序等权威意义,展现了官方权威对于盗匪猖獗的“水域”“河道”等代表私人、江湖权力空间的控制欲望及控制态势。这类空间往往展现出权力的临时性特征。而施公故事中的私访情节则进一步展现了庙堂和江湖公私势力合流的趋势。
王一雯
关键词:京杭运河公案权力
《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的南北建构
2023年
《山海经》十八篇的篇目及分类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山海经》文本叙写结构与内容体现了《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的南北建构。前十三篇两个“天下之中”反映了以“海内昆仑”为中心的神话地理中心向王朝“地中”地理思想的演进,是北方中原对“天下之中”的地理建构。后五篇则是南方族群构建的两个“天下之中”。《海内经》以“帝俊”为首的“天下之中”,反映了部落联合时代以南方巴蜀族群为中心对“天下之中”的地理建构;《大荒四经》以血缘缔结的四方地理空间,反映了边缘族群对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族群认同。“事类相附”的文本编纂原则,是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山海经》上古“天下之中”地理思想南北建构的重要原因。南北对上古“天下之中”的建构与趋同,体现了南北共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结构,对我们理解早期中国国家的形成及其特点具有深刻的启示。
王德华
关键词:天下之中地理观文本结构
汉代记载屈原生平事迹考论
2003年
屈原生平史料较缺,我们据以研究的是《史记·屈原列传》、刘向《新序·节士》两篇史料。不仅两篇史料之间似有抵牾之处,而且各篇史料本身也似存在着矛盾,这就使得後人对屈原生平尤其是屈原於怀、襄两朝被“疏”与“放”的次数及时间产生多种解释,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王德华
关键词:生平事迹考论汉代史料
风土记探源被引量:1
2016年
方志在宋代成型后,风土记并未与之合流而消泯。这一文类继承了多种早期地理写作的体式,具有浓厚文艺趣味和史乘色彩,其传承路径及不同于方志的综合性不应被"杂记"的性质遥蔽。本文对风土记的清理与溯源分三个步骤:首先借助传统目录分类,明确其与其他地志类型的关系,然后对风土记写作的六个要素分别溯源,发现风土记内容构成之传统及其与方志、地方史的异同,最后在《周礼》地理类官员职掌与地理文献类型的对应关系中发掘地志类型差异的功能性根源,与要素分析相呼应。通过溯源可以明确风土记的性质、类型,并确立其独特价值。
刘珺珺
关键词:风土记
冯小青其人真伪考述被引量:4
2014年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明代才女冯小青悲凉的呻吟和凄苦的命运,令后世无数读者为之唏嘘感叹,伤悼不已。然冯小青其人和作品的真伪,明清以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许多文人和学者的笔墨都曾涉及到冯小青,如钱谦益、陈子龙、卓发之、卓人月、徐士俊、来集之、吴炳、朱彝尊、焦循、陈文述、俞樾、陈寅恪、潘光旦等。本文对四种主要的《小青传》的版本和源流以及明清以来小青真伪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考述,补充了小青为冯梦祯儿子冯云将之妾的证据,否定了小青为钟小天(开平)之妾的说法。本文还认为戋戋居士所作的《小青传》有可能出自钱谦益之手。
徐永明
关键词:朱彝尊陈寅恪潘光旦
唐前辞赋句式演变与诗歌韵律节奏被引量:9
2019年
唐前辞赋句式演变一方面突出了屈原骚体的基本节奏句式与核心韵律节奏,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诗体语言,反映了唐前辞赋与诗歌韵律节奏对唐前辞赋句式演变的双重制约。《离骚》对《九歌》基本韵律节奏革新所呈现的核心韵律节奏,孕育了五言诗体节奏句式的产生。辞赋核心韵律节奏在唐前辞赋创作中的实践与五言诗体的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促进了"五言腾踊"的文人五言诗高潮的到来。
王德华
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与修复被引量:8
2006年
宋代儒学的全面复兴,使屈骚精神中不合儒学《中庸》的言行受到贬议,从而表现出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而宋代朋党之争造成的处穷群体的存在,又使宋人对屈骚精神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产生认同,从而使屈骚精神得以修复。文化与政治的合力使宋人在对屈骚精神排斥与吸纳的过程中,又对屈骚精神进行了重新建构,使屈骚精神在宋代适应了儒家文化的要求与宋人的审美趣味,从而表现出宋代的特征。
王德华
关键词:宋代文学离骚文学精神
论《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文学形象的生成被引量:4
2005年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有很多,但史料记载显示这一故事的男主人公其实另有他人。历史上唐寅的生活中既无点秋香一事,亦非全然是诗画艺术。晚年时陷于经济窘境而郁郁寡欢的唐寅更与故事中的“唐伯虎”相差甚远。唐寅身上带有浓重的放荡不羁的名士风流是“点秋香”故事被移接在他身上的主要原因。
蒋旻
关键词:文学形象《唐伯虎点秋香》文艺作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