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海洋气象学系

作品数:69 被引量:649H指数:13
相关作者:戴平傅聃贺赟万寒魏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气溶胶
  • 10篇降水
  • 7篇能见度
  • 7篇气旋
  • 7篇夏季
  • 7篇夏季降水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5篇环流
  • 4篇中国夏季降水
  • 4篇年代际
  • 4篇年代际变化
  • 4篇气溶胶光学
  • 4篇气温
  • 4篇热带
  • 3篇水平能见度
  • 3篇暖心结构
  • 3篇气象
  • 3篇极地低压
  • 3篇光学

机构

  • 68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民用航空...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广州地理研究...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3篇傅刚
  • 12篇黄菲
  • 10篇盛立芳
  • 8篇郭敬天
  • 6篇李鹏远
  • 6篇罗德海
  • 6篇李子良
  • 5篇屈文军
  • 4篇李春
  • 4篇王宏
  • 4篇戴平
  • 4篇焦艳
  • 3篇庞华基
  • 3篇张仁健
  • 3篇张小曳
  • 3篇马柱国
  • 3篇王启
  • 3篇傅聃
  • 3篇王丹
  • 3篇王帅

传媒

  • 2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电瓷避雷器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山东气象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半岛南部海岸一次局地极端降雨过程分析
2014年
2012年9月21日山东半岛南部海岸发生了一次局地性的极端暴雨过程,在约13h内降雨量达到394.1mm。该降雨过程不属于常规的暴雨天气形势,在高低空均没有典型的天气系统。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雷达探测资料和0.25(°)×0.25(°)的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再分析资料,对引发这次暴雨过程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天气系统并不深厚,但低空水汽辐合显著。自高层到低层大气层结呈现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的态势,利用位涡来表征的动力对流层顶出现明显的折叠现象,中高层干冷空气下滑与低层暖湿气流混合产生凝结可能是产生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湿位涡(MPV)的2个分量MPV1和MPV2的变化均发生在降雨前,MPV2在低层对降雨落区具有较好的示踪效果。中低层的等位温面上具有较强的向东位涡平流,风向与等位涡线几乎垂直,说明本次过程移动较快。
庞华基李鹏远傅刚
关键词:位温位涡湿位涡等熵位涡
一次黄海海雾事件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以2004年4月11日为例被引量:72
2004年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AtmosphericModelingSystem)模式 4.4版对 2 0 0 4年 4月 11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研究。利用GOES(GeostationaryOperationalEnvironmentalSatellite) 9和NOAA(NationalO 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 14可见光卫星云图对海雾的发生范围、演变过程等进行了描述 ,并对海雾发生前的大气背景场和气海温差场进行了分析 ;利用青岛和韩国济州岛 2个站的探空资料对海雾发生时低层大气的稳定度进行了分析 ;利用RAMS模式对本次海雾事件进行了模拟 ,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计算结果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分布吻合很好。
傅刚王菁茜张美根郭敬天郭明克郭可彩
关键词:三维数值模拟水平能见度
2012年1月西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的云微物理属性垂直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利用FNL(Fin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MODIS可见光云图和CloudSat卫星数据,对2012年1月10—13日发生于西北太平洋上的一个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1月12日02 UTC该爆发性气旋的云微物理属性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该爆发性气旋中心附近的云为深厚宽广的深对流云,云系向上伸展到9 km左右的高空。云中冰粒子有效半径大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大值集中在冰云下部。而冰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大值集中在冰云上部。云中冰水含量随高度变化不明显,其大值集中在云的中下部。冰粒子有效半径、冰粒子数浓度和冰水含量大值区在气旋中心南侧的高度比北侧更高,气温高值区和比湿大值区也集中于气旋中心南侧,这可能与冷暖空气的空间配置及气旋中心南侧有更显著的潜热释放有关。据此可以推测,云系在气旋中心南北侧有明显差异可能与云的不同发展机制有关。
孙柏堂李鹏远傅刚
关键词:爆发性气旋CLOUDSAT
挪威学派气象学家的研究工作和生平:J.皮叶克尼斯、H.索尔伯格和T.贝吉龙
学的挪威学派(Norwegian School,又称卑尔根学派(Bergen School of Meteorology))由挪威气象学家V.皮叶克尼斯(Vilhelm Bjerknes)创立,在20世纪大气科学发展中贡...
叶鑫欣焦艳傅刚
关键词:气象学家生平经历
对一个西北太平洋上冷锋结构和锋生过程的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为做好海上危险天气系统的预报,利用GMS(GeostationaryMeteorologySatellite) 5红外卫星云图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的航空FNL(FinalAnalysis)资料对2 0 0 3年1月3日至4日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1个典型冷锋结构和相伴随的锋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卫星云图显示,该冷锋于2 0 0 3年1月3日0 0UTC形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空,与锋面相伴随的云带呈东北 西南走向,东起日本岛西南部,西至台湾岛以西。该冷锋于1月4日0 4UTC在西北太平洋上空消亡。FNL资料分析表明,在锋区内存在1个较大的水平温度梯度带,水平风切变明显。该冷锋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鼻状”结构,“鼻尖”约在90 0hPa高度上。分析发现锋生函数呈水平带状分布,其后缘基本上与海洋冷锋相重合。90 0hPa以下的低空锋区内剪切项起主要的锋生作用,85 0hPa以上的高空锋区内拉伸项起主要的锋生作用,而扭转项与锋生函数的特征一致———锋生作用在锋前最为显著。
毕玮傅刚杨育强郭敬天石睿
关键词:冷锋锋生函数
2004年11月南大洋上一对气旋的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包括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发行的FNL(Final Analysis)资料和GOES-9(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4年11月15日至25日中国"雪龙"号南极科学考察船穿越南半球西风带时对其影响最大的一对气旋M和N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天气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利用FNL资料和卫星云图对气旋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对这对气旋的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气旋M具有明显的暖心结构,斜压性较弱,而气旋N有不太明显的暖心结构,在其上空有明显的螺旋云团,斜压性较强.
傅刚郝燕刘娜郭敬天李鹏远
关键词:南半球西风带气旋
一类耦合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Painlevé性质、严格解及其在大气重力波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讨论了大气科学里的一类耦合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Painlevé可积性和严格解.并给出了这个耦合方程通过Painlevé性质检测的参数条件.应用椭圆余弦函数展开法,得到了这个耦合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20个周期椭圆余弦波解.这些严格解被用应用于解释大气重力波的产生和传输机制.
刘萍李子良楼森岳
关键词:严格解大气重力波
阿拉伯海热带风暴“PHET”的研究Ⅰ——观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客观再分析CSFR资料、最佳路径(Best track)资料、KALPANA-1红外卫星云图和探空站资料等,对2010年5月30日~6月7日发生在阿拉伯海上的热带风暴"PHET"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大尺度环流形势,根据卫星云图的特征,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对成熟阶段风暴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垂直方向对流旺盛,各物理量在风暴中心周围分布不对称,"暖心"结构明显。
焦艳傅聃王帅李鹏远傅刚
关键词:热带风暴空间结构暖心结构
利用连续小波提取近海大气湍流中的相干结构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Morlet子波对南海塔基风脉动资料进行连续小波分析,并根据能量极大值法则辨识相干结构的尺度,从而构建基于相干结构主要尺度的湍流模型。通过对小波系数进行谱分析,得到相干结构的生成周期,进而刻画相干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相干尺度提取的准周期结构在数值和波形上能够很好的反映原信号的主要结构。在分析频段内,大气湍流相干结构的生命尺度和生成周期相近,相干结构以连续出现为主,而小尺度涡旋结构的生成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最后,结合观测期间天气过程以及相应的湍流统计特征分析,给出了典型天气条件下相干结构涡动能量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姚菡盛立芳贺赟黄健
关键词:大气湍流相干结构小波变换谱分析
2003年12月19日日本海极地低压个例的观测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为进一步认识冬季灾害性天气 ,利用尽可能多的观测资料对 2 0 0 3 12 19~ 2 0日在日本海北部发生的 1个中α尺度的极地低压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时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极地低压于 19日 11UTC在 1个天气尺度的低压后部形成 ,2 0日 0 8UTC消亡在日本以东洋面上 ,持续时间约为 2 0h以上 ,卫星云图显示其成熟阶段出现了罕见的“双眼壁”结构。利用高分辨率的NCEP (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的FNL(FinalAnalyses)资料的分析发现 ,来自欧亚大陆的冷空气侵入到日本海上空相对暖的空气中并相互扭缠在一起 ,为极地低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成熟阶段极地低压中心出现了“暖心”结构。
郭敬天傅刚
关键词:极地低压暖心结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