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作品数:3,776 被引量:15,910H指数:42
相关作者:刘清国朱江程凯图娅嵇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57篇期刊文章
  • 1,197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453篇医药卫生
  • 132篇文化科学
  • 24篇生物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哲学宗教
  • 9篇语言文字
  • 8篇社会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政治法律
  • 5篇理学
  • 4篇水利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19篇针灸
  • 574篇针刺
  • 389篇电针
  • 284篇中医
  • 179篇疗效
  • 173篇抑郁
  • 171篇针刀
  • 158篇细胞
  • 157篇穴位
  • 148篇灸治
  • 139篇痛经
  • 136篇关节炎
  • 132篇推拿
  • 132篇关节
  • 128篇蛋白
  • 128篇灸疗
  • 128篇灸疗法
  • 124篇慢性
  • 122篇针灸治疗
  • 118篇应激

机构

  • 3,65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9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28篇中国中医科学...
  • 96篇北京中医药大...
  • 94篇首都医科大学
  • 91篇首都医科大学...
  • 68篇中日友好医院
  • 51篇北京中医药大...
  • 3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1篇北京中医药大...
  • 28篇北京按摩医院
  • 27篇北京医院
  • 27篇中国康复研究...
  • 27篇河北联合大学
  • 25篇天津中医药大...
  • 25篇新奥集团
  • 24篇山东中医药大...
  • 2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82篇刘清国
  • 221篇朱江
  • 220篇李晓泓
  • 220篇郭长青
  • 211篇张露芬
  • 207篇李志刚
  • 185篇嵇波
  • 184篇赵百孝
  • 171篇图娅
  • 143篇王朝阳
  • 115篇任晓暄
  • 114篇于天源
  • 111篇魏玉龙
  • 100篇马惠芳
  • 100篇马文珠
  • 98篇程凯
  • 98篇解秸萍
  • 87篇郭孟玮
  • 85篇马良宵
  • 81篇刘存志

传媒

  • 256篇中国针灸
  • 213篇针刺研究
  • 169篇中华中医药杂...
  • 14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24篇环球中医药
  • 91篇第三届国际针...
  • 83篇2011中国...
  • 80篇世界中医药
  • 6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2篇世界科学技术...
  • 49篇中医杂志
  • 47篇上海针灸杂志
  • 45篇中国中医药现...
  • 4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1篇中医教育
  • 39篇中国中医基础...
  • 39篇中医药导报
  • 38篇中国社区医师
  • 35篇中国医药导报
  • 32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11篇2024
  • 154篇2023
  • 173篇2022
  • 117篇2021
  • 158篇2020
  • 173篇2019
  • 138篇2018
  • 130篇2017
  • 215篇2016
  • 198篇2015
  • 244篇2014
  • 253篇2013
  • 316篇2012
  • 330篇2011
  • 195篇2010
  • 126篇2009
  • 152篇2008
  • 116篇2007
  • 102篇2006
  • 118篇2005
3,7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神的气功学解析
通过研究《内经》经典文献和文字学的方法,分析"治"的含义,提出治神是一长期的锻炼过程,而非局限于医者针刺时的精神状态,这一锻炼的目的是令医者正气充足。"治神"当中的"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同时包含精神和气血的因素。治神取...
葛鹏张海波刘峰陈珑方郭建红魏玉龙陈昌乐刘天君
关键词:治神气功
文献传递
针刺与艾灸对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差异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比较针刺与艾灸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和疗效差异。方法:雄性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后者进行CUMS抑郁模型制备。2周后通过行为学检测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随后各组进行相关干预,6 d/周,共计3周。治疗过程中,模型组及各干预组仍施以CUMS模型刺激。行为学检测采用开野实验(Open-Field)记录水平及垂直得分,糖水消耗实验计算糖水偏爱百分比并结合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分别于实验第1、14、21、28、35天进行。结果:(1)造模14 d后,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得分、糖水偏爱百分比、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均低于正常组(P<0.01),直至实验结束。(2)针刺、艾灸、氟西汀组干预1、2、3周后开野实验水平及垂直得分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第21天艾灸组水平及垂直得分低于针刺组(P<0.01或P<0.05)外,其余各时段针刺与艾灸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各干预组糖水偏爱百分比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艾灸组第28天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针刺组(P<0.05)外,其余各时段各干预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4)各干预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各干预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同组比较显示,针刺组第28天体质量明显低于第21天(P<0.01),各干预组体质量均于第35天出现显著增长(P<0.01或P<0.05),体质量变化结果相同。结论:治疗3周后针刺与艾灸均能很好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并使体质量增长,且二者疗效相当,但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方式,推测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完全重合。
丁宁李瑞田环环
关键词:抑郁症针刺艾灸行为学
古代医籍中女性更年期体质初探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对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中更年期体质文献的研究,发现体质影响绝经年龄,同时绝经也影响更年期时女性的体质。女性更年期时体质的共性特点为肾虚、冲任不足及血少气余。通过调理肾、脾、肝三脏脏腑及经络可以有效地改善更年期时体质的偏颇状态,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已有疾病的损害。
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关键词:更年期体质
艾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近况
本文对艾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综合分析了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特点,发现艾灸法具有简单易行,效用广泛,疗效迅速等诸多优点。但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临床追踪及设置对照等方面亦不足,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标准尚欠规范...
唐银杉李志刚
关键词:艾灸肩周炎
九刺法临床应用文献的计量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九刺法为源于《灵枢.官针》篇的"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及"焠刺",是古代针灸临床用于不同病症的九种刺法。对1998-2007年九刺法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发现九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神经、循环、消化、皮肤等多个系统疾病,说明九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推广。
王洪彬李晓泓宋晓琳徐莉莉莫捷
关键词:计量学
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对经穴血流灌注量影响的比较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干预合穴对同经原穴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的影响,探索精确测量和调节经络气血平衡的"精准针灸学"途径。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线扫描仪(LDLS)对31名健康受试者的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及肝经的(厥阴–少阳小循环)左右原穴的BP进行测量,计算其偏离标准值的血流偏离率(bias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BR)。使用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对BPBR较大原穴所属经脉的合穴进行干预,BPBR低于–30%使用电热砭石,高于30%使用抽气罐,干预前重复测量两次血流量,干预后即刻及干预后20 min各测1次,计算干预前后的BP均值及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的血流量变化率(change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CR)。结果:(1)使用电热砭石后,BP均值由(103.51±41.21)PU升高至(121.97±56.22)PU(P<0.05);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0.58±16.18)%、(23.58±48.85)%、(25.62±65.89)%,干预后即刻比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维持较高的变化率。(2)使用抽气罐后,BP均值由(194.83±81.14)PU降至(173.88±88.26)PU(P<0.01);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7.62±30.49)%、(–12.12±18.20)%、(–14.35±21.25)%,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热砭石作用于合穴可使本经原穴的血流量升高,而抽气罐有相反的作用。
赵朋娜王燕平古菲菲李朝政魏玉龙王广军张维波
关键词:电热砭石原穴合穴
武汉抗疫1号方治疗社区隔离人群发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索武汉抗疫1号方治疗武汉社区隔离状态发热人群的疗效,分析中医药在“武昌模式”中防治新冠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系列报告的方法,对武汉地区多个社区隔离状态发热人群进行观察性研究;通过“渔歌医疗平台”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和诊疗数据,以发热治愈时间和治愈率为主要疗效指标,分析武汉抗疫1号方对隔离状态发热人群的疗效。结果纯中药武汉抗疫1号方的疗效优于非纯武汉抗疫1号方人群,纯中药武汉抗疫1号方发热中位治愈时间为1 d、治愈率为82.7%,非纯中药组治疗发热中位治愈时间为2 d、治愈率为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类发热人群使用纯中药武汉抗疫1号方治疗,发热中位治愈时间均为1 d,治愈率:状态不明者66.7%、密切接触者75.0%、疑似病例80.8%、确诊病例92.6%。对于确诊病例,使用纯中药武汉抗疫1号方与非纯中药的发热中位治愈时间均为1 d,治愈率分别为92.6%、75.5%。结论纯中药武汉抗疫1号方对于隔离状态发热人群的疗效优于非纯中药组,1 d可以看到明显的退热效果;其具有“通用方”的特性,不仅对确诊病例有效,也适合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防治,为武汉抗疫1号方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证据。
何丽云李凌香张小平闫世艳王鑫李晓东张清张昕王超文天才仝小林刘保延
关键词:中医药发热
艾灸与针刺对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膀胱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艾灸与针刺对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模型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效应差异及其传入神经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脊髓横断法复制神经源性OAB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4天开始针刺三阴交穴或艾灸神阙穴治疗,连续治疗7d后观察各组大鼠尿动力学指标和盆神经电信号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大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5),最大膀胱排尿压升高(P<0.05),盆神经放电频率增加(P<0.05)。针刺或艾灸处理后,各组大鼠排尿间隔时间显著延长(P<0.05),最大膀胱排尿压明显降低(P<0.05),盆神经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但艾灸组与针刺组大鼠之间各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灸与针刺均能有效的改善神经源性OAB模型大鼠的膀胱功能,且作用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盆传入神经C纤维的活动有关。
汪露张娜杨静雯刘艺付渊博石广霞刘存志
关键词:艾灸针刺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功能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痛阈及血清中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耐痛阈及脊髓和外周血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长效镇痛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
郭长青刘乃刚李晓泓孙红梅卢婧马惠芳陈占露胡波刘琳许红吴海霞朱汉章
关键词:针刀松解法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痛阈5-羟色胺P物质
文献传递
导师团队制教学在中医教育中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3
2010年
在满足社会对中医药人才总量需求的前提下,为加强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中医教育特殊性,思考与探索在现有中医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团队制教学,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相关问题,发挥其对现有教育教学的积极补充作用。
刘飞赵百孝
关键词:导师制团队教学中医教育
共3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