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作品数:760 被引量:2,614H指数:17
相关作者:陈锐岳冬辉李萍崔为尚晓玲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3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5篇医药卫生
  • 116篇文化科学
  • 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7篇语言文字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6篇中医
  • 100篇教学
  • 48篇细胞
  • 37篇课程
  • 32篇小鼠
  • 30篇中医药
  • 29篇教育
  • 25篇温病
  • 24篇糖尿
  • 24篇糖尿病
  • 23篇中药
  • 22篇黄帝
  • 21篇心肌
  • 21篇院校
  • 21篇黄帝内经
  • 18篇缺血
  • 18篇金匮
  • 16篇医经
  • 16篇金匮要略
  • 15篇伤寒

机构

  • 744篇长春中医药大...
  • 43篇吉林大学
  • 38篇长春中医药大...
  • 1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4篇吉林省人民医...
  • 1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0篇广州中医药大...
  • 9篇吉林大学第二...
  • 7篇广东医学院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吉林大学第一...
  • 6篇吉林省中医药...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吉林省肿瘤医...
  • 4篇东北电力大学
  • 4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58篇张文风
  • 48篇苏颖
  • 38篇岳冬辉
  • 37篇李一帆
  • 34篇熊丽辉
  • 30篇李萍
  • 30篇张茂云
  • 30篇周丽雅
  • 29篇尚晓玲
  • 28篇王冰梅
  • 28篇张焱
  • 26篇陈锐
  • 23篇聂金娜
  • 23篇李欣
  • 21篇胡亚男
  • 20篇刘智
  • 19篇崔为
  • 18篇苏鑫
  • 16篇王迪
  • 15篇郭焱

传媒

  • 90篇长春中医药大...
  • 62篇吉林中医药
  • 50篇中国中医药现...
  • 30篇上海中医药杂...
  • 27篇中国老年学杂...
  • 26篇中国中医基础...
  • 19篇时珍国医国药
  • 18篇中医杂志
  • 15篇中华中医药杂...
  • 14篇解剖学杂志
  • 14篇辽宁中医杂志
  • 12篇光明中医
  • 10篇中国实验诊断...
  • 10篇中国医药导报
  • 9篇吉林大学学报...
  • 8篇吉林省教育学...
  • 7篇中国实验方剂...
  • 7篇中国社区医师...
  • 7篇中国实用医药
  • 6篇中医教育

年份

  • 2篇2024
  • 38篇2023
  • 58篇2022
  • 62篇2021
  • 46篇2020
  • 38篇2019
  • 35篇2018
  • 53篇2017
  • 38篇2016
  • 49篇2015
  • 72篇2014
  • 47篇2013
  • 49篇2012
  • 25篇2011
  • 46篇2010
  • 30篇2009
  • 23篇2008
  • 26篇2007
  • 7篇2006
7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肉桂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及神经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肉桂水提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复制慢性脑缺血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肉桂高、低剂量组,每组20只,并设置20只假手术大鼠作对照。肉桂高、低剂量组于术后24h分别给予肉桂水提液以4.2g/kg、2.1g/kg剂量灌胃,连续4周。4周后用Y型迷宫检测认知能力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神经生长因子(NGF)、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认知能力下降,脑组织SOD活性下降,MDA的含量增多。肉桂能提高SOD活性,减少MDA含量,提高NGF、BDNF表达,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肉桂通过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及NGF、BDNF表达,降低MDA含量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张文风
关键词:肉桂慢性脑缺血丙二醛神经生长因子
点压五脏俞穴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探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点压五脏俞穴配合捏脊对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捏脊治疗,治疗组进行常规捏脊与五脏俞穴按压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有效率达到75.00%,治疗组达到93.75%。结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失眠均有效,点压五脏俞穴配合捏脊对失眠的治疗优于单纯捏脊治疗。
王旭毕岩曹阳王爽岳冬辉
关键词:捏脊五脏俞穴失眠足太阳膀胱经
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PKAC-a、Rho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PKA-RhoA信号传导通路在EAE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探讨益肾达络饮治疗EAE的作用机制,以及对EAE小鼠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脑和脊髓组织中PKAC-a、RhoA的含量,旨在了解PKAC-a、RhoA在EAE发生后的作用以及益肾达络饮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情况。结果检测脑组织中PKAC-a表达显示,正常组和模型组、中药组、激素组均有差异(P值均<0.05);模型组和抑制剂组、中药组、激素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中药组和激素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0.01)。RhoA根据多项比较组间P值可知:脊髓组织中,正常组和模型组、激素组、中药+激素组、抑制剂组均有差异(P值均<0.05);模型组和抑制剂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和中药组、激素组、中药+激素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0.01);脑组织中,模型组和中药+激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中药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0.01)。结论 cAMP-PKA-RhoA信号通路与p38MAPK的表达有关,多发性硬化(M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发病部位的区别,中药益肾达络饮和激素醋酸泼尼松在促进中枢神经再生时均有疗效,作用大小不同。
郭江燕张贯石张家颖公培刚胡亚男王琼尚晓玲
关键词:EAE益肾达络饮RHOA
基于“阳虚阴结”理论从脾肾阳虚辨治甲状腺肿
2023年
甲状腺肿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肿大为特征,多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肿等疾病,中医称之为“瘿病”。本文通过阐述甲状腺禀受脾肾二脏的资养,甲状腺功能正常离不开脾肾阳气的激发、温煦与调节,甲状腺功能与脾肾功能具有相通之处,探析脾肾阳虚可致痰气瘀滞、情志不遂、代谢紊乱,最终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病情之初,肿块边界不清、按之柔软、随情志消长,即为“气瘿”,相当于西医上的单纯性甲状腺肿;肿块柔软质韧,并可伴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中医称为“肉瘿”,西医称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肿等;肿块由柔软散漫渐转为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称之“石瘿”,即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癌。然滞气、浊痰、瘀血者皆为甲状腺肿大之标,探其根本,在于脾肾之阳虚。治疗上,宜温通、温助、温补阳气以去因,行气化痰散瘀以除果,以达温补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助阳以制阴之功,使得瘿结渐消。
周佳慧杨晗陈锐
关键词:甲状腺肿瘿病阳虚温阳法
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教学的认识与体会被引量:1
2014年
预防医学课程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教学对于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传承发展中医药预防医学思想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是解决现存问题的主要对策。
姜爽李璐王星云
关键词:中医药专业教学改革
《温病条辨》对开玄府治法的应用与发挥被引量:2
2021年
以开玄府为治疗思路,从玄府闭塞导致温病发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温病条辨》进行梳理研究,分别从发汗开玄,和谐营卫;通下开玄,畅达气液;和解开玄,宣通气机;通窍开玄,转运神机,探讨开玄府治法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在温病的诊治中有多种由玄府闭塞而引发的病证,通过对玄府学说进一步研究,根据开玄府提出的相应治疗策略,将为温病的临床证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雯迪岳冬辉
关键词:《温病条辨》温病治法
论《黄帝内经》中“五畜为益”的食养原则被引量:7
2014年
《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五畜为益"是食养原则之一,通过对五畜肉食阴阳五行属性及其与四气五味、五脏关系的梳理,分析不同体质类型、疾病情况以及四时季节在食用"五畜"肉食时的膳食养生原则,提出食用不当或偏嗜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饮食养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张岩张焱
关键词:《黄帝内经》饮食养生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和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右侧腋动脉在距锁骨下方22.0mm处于其内侧发出2条胸上动脉;距锁骨下方37.3mm处向前内侧发出1条胸肩峰动脉(外径4.0mm);距锁骨下方52.0mm处发出第1条胸外侧动脉,命名为胸外侧动脉Ⅰ(外径5.0mm),距胸外侧动脉Ⅰ下方12.9mm处又发出另一条胸外侧动脉,命名为胸外侧动脉Ⅱ(外径3.6mm);腋动脉主干继续向下,在距锁骨下方100.0mm处向后下方发出1条肩胛下动脉(外径6.0mm),该动脉下行6.9mm处,向后内上方发出1条肩胛上动脉,肩胛下动脉继续下行7.6mm处,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腋动脉在距锁骨下方105.9mm处,向外侧平行发出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动脉在距锁骨下方145.2mm处,向后发出1条桡侧副动脉,向后追踪与桡神经伴行,肱动脉继续下行16.9mm处,向后发出1条的中副动脉和1条支配肱三头肌的动脉肌支,肱动脉全程未见肱深动脉(图1、2)。
孙振山张志刚
关键词:动脉分支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
明清疫病源流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明清时期是中国疫病爆发的最高峰,期间有关疫病的名家论著繁冗复杂,从各个论著中可以探析出有关疫病的理论脉络。从明代《伤暑全书》始见温热病类专书与《温疫论》创疫病学专书之始,至清代温疫学派发展到温病学派的演变,当中还夹杂着疫病理论归于伤寒与温病的争鸣,结于温病学派形成独立辨证体系而被后世不断地扩充发扬。
张文风马源
关键词:疫病明清
RNA干扰抑制肌腱细胞V型胶原表达对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
2018年
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下调肌腱细胞中V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探讨V型胶原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分别设计干扰大鼠V型胶原2个亚基COL5α1和COL5α2表达的siRNA序列,转染大鼠肌腱细胞。检测V型胶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检测组织工程肌腱的胶原含量和胶原原纤维直径。转染特定的siRNA后,V型胶原2个亚基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被明显抑制。抑制COL5α1和COL5α2亚基对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不同。本实验探究了V型胶原对胶原纤维生长自聚的影响,为肌腱损伤修复提供有用的基础生物学信息。
张国荣李铁军
关键词:肌腱V型胶原RNA干扰
共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