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汪才坤刘兰洪坡佘栋宇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重组aFGF乳酸菌的构建、表达及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携带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aFGF)基因序列的乳酸菌重组表达载体pGMN4,转化并筛选出高效表达aFGF的重组菌株,制成活菌制剂。口服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活菌制剂灌胃17d。通过比较小鼠的毛色、体重、便血、结肠长度、病变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以及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验证重组aFGF乳酸菌对DSS诱导的小鼠UC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重组aFGF乳酸菌的表达量可达50μg/mL,高剂量重组活菌制剂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溃疡导致的结肠缩短,促进组织修复,保持结肠结构的完整性,并下调MPO的活性。重组aFGF乳酸菌对小鼠UC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将为UC治疗制剂的开发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 仝雷张齐好邱壮伟苏志坚陈红霞黄亚东
- 关键词:乳酸菌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溃疡性结肠炎
- 人巨细胞病毒UL23基因编码蛋白的B细胞表位预测
- 2009年
- 目的预测人巨细胞病毒UL23基因编码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互联网软件分析Hopp&Woods亲水性(Hydrophilicity)、可及性(Accessibility)、极性(Polarity)及柔韧性(Flexibility)、Welling抗原性(Antigenicity)和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s)等参数,用吴玉章等建立的B细胞表位预测法综合评价。结果多种预测法重复了人巨细胞病毒UL23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的N端第27~43、104~119、125~160位氨基酸区域内或附近,该区域含有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极可能是B细胞识别表位。结论为应用合成肽或原核表达大片断蛋白制备抗人巨细胞病毒UL23基因编码蛋白的抗体提供了依据。
- 朱峰李弘剑李月琴何智强李实骞张欣周天鸿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B细胞表位
-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突变体的高效表达被引量:4
- 2005年
- 用PCR法将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中编码第2 5、69和92位的半胱氨酸(Cys)密码子突变为丝氨酸(Ser)密码子,将突变的hbFGFcDNA片断与表达质粒pET3c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c hbFGFSer2 5,69,92 。hbFGFSer2 5,69,92 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的表达量大于30 %。通过阳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层析两步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5 %的hbFGFSer2 5,69,92 。MTT法测定纯化的产物活性表明,hbFGFSer2 5,69,92 突变体促Balb/c细胞增殖的活性与野生型hbFGF相当,为下一步对hbFGFSer2 5 ,69,92 突变体进行定点化学修饰打下了基础。
- 吴晓萍李校堃苏志坚郑青吴思娴
- 关键词: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突变体阳离子交换生物学活性化学修饰蛋白质类药物
- 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瞬时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HEK293F细胞瞬时表达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rh HER2-m Ab),优化转染条件,并初步鉴定纯化后的抗体抗肿瘤活性。分别构建rh HER2-m Ab重、轻链表达载体(p CMV-HC和p CMV-LC),采用聚乙烯亚胺(PEI)为转染试剂,共转染重、轻链质粒到HEK293F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Protein A亲和色谱纯化抗体,以WST-8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效果。经优化后,HEK293F细胞瞬时表达rh HER2-m Ab的最佳条件为:细胞接种密度4×106 cells/ml,DNA浓度2.0?g/106 cells,DNA∶PEI为1∶2,重链∶轻链为1∶1,抗体表达量可达73.0 mg/L,抗体纯度大于98%。rh HER2-m Ab对高表达HER2的乳腺癌BT-474细胞抑制率为(72.3±2.0)%,对中表达HER2的乳腺癌SK-BR-3细胞抑制率约(32.1±1.2)%,但对低表达HER2的乳腺癌MCF-7细胞无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凋亡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rh HER2-m Ab对BT-474细胞的凋亡率约25%,对SK-BR-3细胞则近15%。
- 刘东晨洪坡詹显龙夏倩坤谢秋玲
-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 信号肽优化对重组抗体分泌表达的影响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重组抗体药物在抗肿瘤、抗自身免疫病、抗感染等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且市场的需求量正在逐年上升。然而许多的抗体药物在研究、生产过程中都面临着产量低、稳定性差、活性低等问题。目前,在大规模制备抗体药物的过程中,常常利用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来生产分泌蛋白,而信号肽作为连接在分泌蛋白N端的一段氨基酸序列,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分泌途径进而影响抗体蛋白的表达产量。简要概述了信号肽的一级结构与作用机制,同时,指出其对重组抗体蛋白分泌效率的影响途径,最后结合各种研究成果总结出信号肽序列优化策略。
- 陈龙冠覃锦红黄云娜麦俊新谢秋玲
- 关键词:信号肽序列
- 人胰淀素类似物普兰林肽体外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 2012年
- 建立体外人胰淀素类似物普兰林肽活性测定的方法,为普兰林肽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细胞检测方法。将L6细胞培养并分化成有明显肌管的成熟骨骼肌细胞,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检测普兰林肽对高糖培养环境下骨骼肌细胞葡萄糖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10-9~1×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普兰林肽能显著增加分化后的L6细胞的糖吸收量,在16 h达到最大值。普兰林肽浓度的负对数(x)与细胞糖吸收增加量(y)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y=-4.750x+59.54,R2=0.991 9)。应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检测了市售普兰林肽醋酸盐注射剂的活性,结果显示1×10-6、1×10-7和1×10-8mol/L的普兰林肽注射剂作用于分化的L6细胞16 h,细胞的糖吸收增加率为(61.89±9.54)%,(43.68±10.06)%和(33.30±13.03)%(P<0.01);与单用胰岛素组对比,普兰林肽与胰岛素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分化后的L6细胞的糖吸收量(P<0.05),与普兰林肽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结果一致。本实验为普兰林肽的活性测定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细胞替代模型。
- 王欢歌肖雪胡浩苏志坚项琪张齐好黄亚东
- 关键词:普兰林肽活性测定
- 抗Her-2抗体与人β防御素Ⅱ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 2011年
- 利用小分子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融合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Origami B(DE3)中表达人β防御素Ⅱ(humanβdefensin 2,HBD2)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链抗体(4D5 scFv)的融合蛋白。经20℃,l mmol/L IPTG诱导24 h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 kD的SUMO-HBD2-4D5融合蛋白,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上清总蛋白的42.2%。利用组氨酸亲和凝胶色谱(Ni-NTAsepharose)、特异性SUMO蛋白酶(SUMO protease)酶切和分子筛(Sephadex G-25)联用的方法可获得纯度大于95%的目的蛋白HBD2-4D5,其最终得率达到15 mg/L。HBD2-4D5 200μ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肠杆菌K12D31具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HBD2-4D5蛋白能结合于Her-2高表达的人乳腺癌细胞SK-BR-3表面。本实验表达的HBD2-4D5双功能蛋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和特异性结合SK-BR-3表面Her-2的能力,为日后用于靶向治疗Her-2高表达的肿瘤疾病提供研究基础。
- 袁丰瑞张敏静仝雷苏志坚项琪黄亚东
- 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融合蛋白靶向作用
- 蓝藻抗病毒蛋白-N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被引量:8
- 2010年
- 蓝藻抗病毒蛋白-N(Cyanovirin-N,CVN)具有强效抗HIV及其他包膜病毒活性,该蛋白序列特殊,难以重组制备,在大肠杆菌细胞质中形成包涵体。本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CVN原始核苷酸序列进行优化,通过多次PCR合成SUMO-CVN的全长DNA序列,构建pET3c-SUMO-CVN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通过对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的优化,发现以0.5mmol/LIPTG在20℃诱导24h可获得最高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SUMO-CVN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8%;经特异性的SUMO蛋白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及两步Ni-NTA凝胶亲和层析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CVN蛋白。ELISA结果表明,重组蛋白CVN与gp120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表明,重组蛋白CVN在纳摩尔浓度具有很好的抗HSV-1和HIV-1/ⅢB活性;这为开发基于CVN的新型、高效抗病毒药物打下了基础。
- 陈伟韩波钱垂文刘秋英熊盛
- 关键词:纯化HSV-1
- 三种不同来源的α-葡糖苷酶合成L-抗坏血酸2-葡糖苷的比较被引量:3
- 2022年
- L-抗坏血酸2-葡糖苷(L-ascorbic acid 2-glucoside,AA-2G)是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衍生物,相比L-AA,其稳定性极好,并且容易被人体利用。α-葡糖苷酶(alpha glucosidase,AG)是最早发现可以产生AA-2G的酶,但合成效率很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评价来源于黑曲霉、粳稻以及大鼠的AG合成AA-2G的活性,为进一步分子改良提高AG合成AA-2G功能筛选候选AG出发酶。人工合成黑曲霉、粳稻以及大鼠来源的AG基因,构建重组工程菌,表达和纯化3种重组酶(AAG,JrAG,RAG),并对它们产生AA-2G的条件进行优化,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比较这3种酶的活力、合成AA-2G的产量和转糖率等。研究结果显示,JrAG的比活力为1.9 U/mg、生成AA-2G的量为2577.2 mg/L、转糖苷率为7.6%;AAG的比活力为1.0 U/mg、生成AA-2G的量为153.10 mg/L、转糖苷率为0.5%;RAG的比活力为0.4 U/mg、生成AA-2G的量为861.0 mg/L、转糖苷率为2.5%;在这3种来源的AG重组酶中,JrAG的比活力和转糖率最高。JrAG具有较高转麦芽糖合成AA-2G的活性,是进一步分子改良提高合成AA-2G产量的良好出发酶,本研究结果也可为开展AG在AA-2G合成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丁伟秋周伟杰谢春芳刘大岭姚冬生
- 关键词:Α-葡糖苷酶酶法合成麦芽糖粳稻
- 氨基酸定点突变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稳定性
- 2006年
- 为了提高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体外稳定性,分析比较了野生型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和半胱氨酸(Cys)定点突变型hbFGF的生物活性、肝素结合能力、体外聚合程度和聚合成分,以及两种蛋白单体的表面静电分布和溶剂可及表面面积.结果表明,突变型hbFGF保持了野生型hbFGF的生物活性以及肝素结合能力,并显著了降低了体外聚合程度,而单体三维结构中的静电分布和溶剂可及表面面积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Cys突变影响了hbFGF的共价聚合,而对非共价聚合影响不大.
- 谢秋玲张玲洪岸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稳定性定点突变静电作用疏水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