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北方农作物病害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56 被引量:409H指数:12
相关作者:吴海云尤雪颜李大海黄伟东白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篇玉米
  • 22篇病菌
  • 12篇斑病
  • 9篇玉米丝黑穗
  • 9篇玉米丝黑穗病
  • 9篇丝黑穗病
  • 9篇黑穗病
  • 8篇玉米丝黑穗病...
  • 8篇丝黑穗病菌
  • 8篇黑穗病菌
  • 6篇叶斑
  • 6篇叶斑病
  • 6篇叶斑病菌
  • 6篇小麦
  • 6篇抗病
  • 6篇抗性
  • 6篇寄主
  • 5篇玉米弯孢叶斑...
  • 5篇玉米弯孢叶斑...
  • 5篇内生细菌

机构

  • 56篇沈阳农业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河北科技师范...
  • 3篇聊城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市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八五...

作者

  • 38篇高增贵
  • 27篇庄敬华
  • 17篇陈捷
  • 16篇薛春生
  • 13篇张小飞
  • 11篇赵辉
  • 8篇肖淑芹
  • 8篇贺字典
  • 7篇赵柏霞
  • 6篇常迺滔
  • 4篇李大海
  • 4篇尤雪颜
  • 4篇高玉峰
  • 4篇高颖
  • 4篇姜晓颖
  • 3篇王桂清
  • 3篇张宝艳
  • 3篇刘继霞
  • 3篇白丹
  • 3篇唐琳

传媒

  • 9篇玉米科学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4篇北方园艺
  • 3篇植物保护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种子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蔬菜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亲缘关系的血清学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血清学反应,可以对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菌丝研磨物的上清液作为抗原可成功制备抗血清,虽然效价不很高,但足以用来研究病菌间的亲缘关系。从血清学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蛋白质水平上,玉米灰斑病菌存在普遍的相似性,说明玉米灰斑病菌具有广泛的同源性,是一种普遍分布的地区间相似的病原菌。研究表明,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的血清学反应不同,主要表现在沉淀线的条数和颜色深浅上,说明玉米灰斑病菌在血清学上存在多样性。
王桂清陈捷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血清学对流免疫电泳
绿色木霉菌T23对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的初步研究
2010年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和常规生长量测定法,研究了木霉菌T23对7种微量元素Mn2+、Ca2+、Mg2+、Cu2+、Zn2+、Fe2+、Mo6+的吸收利用及7种微量元素对木霉菌T23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T23对7种微量元素的吸收率存在明显差异,能够大量吸收Mg2+、Zn2+、Cu2+、Ca2+、Mn2+和Fe2+,基本不吸收Mo6+元素。在微量元素对木霉菌T23生长的影响方面,则表现为Ca2+、Mn2+、Zn2+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木霉菌T23产孢,Cu2+、Mn2+、Mg2+、Ca2+、Zn2+在组合培养基中促进木霉菌T23菌丝生长,Mo6+抑制木霉菌T23的菌丝生长和产孢。
唐琳高增贵赵辉
关键词: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为明确近年来中国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生理小种变化和种群消长情况,分析玉米大斑病逐年加重的原因。采用常规Ht单基因(Ht1、Ht2、Ht3和HtN)鉴别寄主,对2005年和2006年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北京-天津-唐山地区共10个省区28个地区的20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利用毒力频率法分析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及其在中国的分布频率。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了近30年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化趋势。共鉴定出0,1,2,3,12,13,23,123,23N共9个生理小种,其中0号小种和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62.25%和19.12%,其他小种占供试菌株的18.63%;所鉴定的204个菌株,对Ht1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最高,为33.33%;对HtN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最低,为1.47%;对Ht2和Ht3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6.18%和6.37%。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呈现复杂化,不断有新小种出现。Ht1和Ht2抗性基因在中国大部分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丧失"。玉米大斑病菌新小种出现、0号和1号小种以外其他生理小种出现频率的的升高和品种抗性的"丧失"是玉米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赵辉高增贵张小飞庄敬华隋鹤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毒性频率
玉米尾孢菌毒素组分及致病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对玉米灰斑菌产生毒素的成分和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斑病菌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类物质;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结果与灰斑病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薛春生肖淑芹韩洪强薛继生石磊高增贵
关键词:毒素致病作用
微量元素对生防木霉菌T23遗传变异的影响
2008年
首先对木霉菌T23在含有Mg、Cu、Zn、Fe、Mn、Mo、Ca共7种微量元素的组合培养基上经过7代继代诱导,然后运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70条引物中筛选出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条,共扩增出141条RAPD谱带,多态性谱带为107条,占扩增总谱带数的75.9%。DNA片段大小范围500~3000bp,并利用NTSYSpc2.1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统计和聚类。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T23诱变后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和遗传多态性,生防木霉菌T23经过上述微量元素长时间诱导能发生遗传变异。
唐琳高增贵庄敬华赵辉
关键词:生防木霉菌微量元素诱变株
东北地区玉米骨干自交系对瘤黑粉病抗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1个自交系中,沈139、沈137、沈151、丹340、84-7、C 8605-2、543、昌7-2和408-3表现为高抗;沈152表现为抗病;沈135、330、旅9宽、598、丹599、K 12和营851表现为中抗;Lx 9801、Mo 17和A801为感病;910为高感。
姜晓颖薛春生高颖薛玉梅石磊滕涛
关键词:玉米瘤黑粉病自交系抗病性
食用菌木霉种类及棉籽皮菌糠上木霉产孢量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从河北省栽培的食用菌上分离到了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拟康木霉、哈茨木霉、桔绿木霉、长枝木霉和非钩木霉。其中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是河北省食用菌木霉菌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经过筛选向棉籽皮菌糠中添加黄腐酸可以增加木霉菌产孢量,可达6.5×108个/g。
贺字典高增贵侯东军
关键词:食用菌黄腐酸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类型分化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利用鉴别寄主和同工酶技术,对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4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的致病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鉴别寄主技术将26个菌株的致病类型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强和中等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吉林省公主岭市和河北省保定市。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在酯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存在差异,不同菌株间的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差异显著。
薛春生肖淑芹翟羽红高颖高增贵陈捷
关键词: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鉴别寄主同工酶
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镰孢菌病原学相互关系及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邹庆道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茎腐病镰孢菌病原学
玉米瘤黑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对影响玉蜀黍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双核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pH为3,碳源为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双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pH为8,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光照条件对冬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肖淑芹姜晓颖黄伟东张悦魏二琴薛春生石洁
关键词:玉米生物学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