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作品数:1,563 被引量:6,162H指数:24
相关作者:乐晓波唐贤瑛余飞史长琼彭玉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81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3篇电子电信
  • 100篇文化科学
  • 35篇电气工程
  • 1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理学
  • 14篇机械工程
  • 13篇经济管理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医药卫生
  • 5篇建筑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社会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28篇网络
  • 139篇图像
  • 115篇聚类
  • 102篇神经网
  • 102篇神经网络
  • 78篇遗传算法
  • 73篇小波
  • 67篇聚类算法
  • 58篇教学
  • 57篇子群
  • 57篇粒子群
  • 56篇群算法
  • 53篇向量
  • 53篇传感
  • 53篇传感器
  • 51篇计算机
  • 51篇感器
  • 48篇传感器网
  • 48篇传感器网络
  • 46篇支持向量

机构

  • 1,520篇长沙理工大学
  • 63篇湖南大学
  • 59篇中南大学
  • 38篇南京理工大学
  • 31篇国防科学技术...
  • 26篇吉首大学
  • 2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2篇广州大学
  • 12篇湖南安全技术...
  • 11篇武汉大学
  • 10篇湘潭大学
  • 9篇湖南商学院
  • 8篇北京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国防科技大学
  • 6篇湖南工程学院
  • 6篇湖北理工学院
  • 5篇长沙学院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05篇李峰
  • 104篇罗可
  • 80篇徐蔚鸿
  • 74篇傅明
  • 61篇乐晓波
  • 59篇蒋加伏
  • 57篇李平
  • 48篇陈曦
  • 41篇周书仁
  • 40篇熊兵
  • 40篇曹敦
  • 34篇龙敏
  • 33篇唐贤瑛
  • 33篇吴佳英
  • 32篇陈沅涛
  • 32篇史长琼
  • 31篇何锫
  • 30篇叶吉祥
  • 29篇龙鹏飞
  • 28篇张建明

传媒

  • 229篇计算机工程与...
  • 111篇计算机工程
  • 85篇计算机工程与...
  • 71篇计算机工程与...
  • 70篇长沙理工大学...
  • 55篇计算机应用
  • 52篇计算技术与自...
  • 52篇微计算机信息
  • 41篇小型微型计算...
  • 30篇计算机时代
  • 28篇计算机应用与...
  • 27篇长沙电力学院...
  • 26篇计算机应用研...
  • 21篇计算机技术与...
  • 16篇长沙交通学院...
  • 15篇计算机教育
  • 14篇电脑与信息技...
  • 14篇计算机仿真
  • 14篇计算机与数字...
  • 12篇软件导刊

年份

  • 2篇2024
  • 31篇2023
  • 23篇2022
  • 19篇2021
  • 28篇2020
  • 48篇2019
  • 63篇2018
  • 52篇2017
  • 89篇2016
  • 66篇2015
  • 75篇2014
  • 66篇2013
  • 87篇2012
  • 102篇2011
  • 116篇2010
  • 118篇2009
  • 133篇2008
  • 106篇2007
  • 126篇2006
  • 110篇2005
1,5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变换的频谱特性及人工免疫的人脸识别被引量:2
2004年
该文提出了用小波分解的频谱性和人工免疫系统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人脸图象经过小波分解后,其能量集中在分解的低频带上,因此对低频带图象进行频谱性分析后提取的特征向量具有对人脸图象表情不敏感且大大降低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性的优点。人工免疫系统是对自然免疫系统的模拟,通过进化学习后,可以在外部病原体和身体自己的细胞之间进行辨别,并且人工免疫系统的克隆算法能够较好地保持群体的多样性,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因此对每一个人脸模板特征都可以用人工免疫系统中的模式识别方法生成一个特征评判集合,然后待识别的图象就可以用模版特征的评判集合来进行评判。
杨洁冯力刚蒋加伏
关键词:小波分解人工免疫系统
基于Linux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FIBDS模型
2005年
防火墙是内部网络用来防止来自外部网络侵害的一种安全防范工具.入侵检测系统则用来对外部网络的非法入侵进行监督和报警.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软件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FBIDS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实现的关键技术.
刘翌南
关键词: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NETFILTERSNORT
一种基于混合聚类和支持向量机的用电数据分类算法
2006年
用电数据分类是判断线路电量是否异常的重要方法.由于计量监测终端获得线路上的实时数据存在不明显的差别,而且目前尚未有较好的算法来区分这种差别,因此,针对用电管理过程中的不可预知性,根据线路上实时用电数据的特点,提出了首先利用聚类算法对电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进一步优化分类结果的算法.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用电数据分类的准确性,降低了训练的复杂度.
徐增敏赖勇李文彬
关键词:用电管理支持向量机混合聚类模糊推理
通识教育的理论构架及其实践探索被引量:3
2008年
杨鼎强宋剑飞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层次图像增强算法被引量:13
2006年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层次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4级小波分解,得到尺度系数和多个层次的小波系数;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小波系数采用不同的增强算法进行处理,并对图像的尺度系数采用多尺度方法进行处理;最后用得到的小波系数和尺度系数进行逆变换得到增强后的图像.试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优于传统增强算法的增强效果和抗噪性能.
陈志坚成培李峰
关键词:小波变换图像增强小波系数逆变换
空间数据聚类中的网格粒度求解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提出一种空间数据聚类中的网格粒度求解方法。在网格动态划分过程中,根据密网格和稀疏网格的产生情况,确定最佳网格粒度与密度阈值。在给定一组密度阈值的条件下,利用该方法可以确定一个最佳的密度阈值及相应的网格粒度。给出该求解方法的聚类算法描述及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陈曦马一峰
关键词:网格划分
多特征融合的图像自动变形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图像变形算法中特征基元提取和匹配方式大部分都是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并且在遮挡区域变形时出现较多的鬼影和模糊现象,使得针对同一场景图像变形实现繁琐且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自动图像变形算法。方法该算法提取多种图像特征信息(如Surf特征算子、Harris算子、Canny算子等)并进行多特征融合匹配,得到一个分布适当且对应关系正确的三角网格,再结合图像变形,实现自动图像插值。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自动的提取特征基元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操作,而多特征融合匹配有效地抑制了图像变形时边缘或遮挡区域鬼影的产生。结论提出的融合匹配方法,将不同的特征信息有效地融合匹配从而改善了图像变形算法。通过对多组实验结果进行问卷调查,91%的参与者认为该算法有效地改进图像变形结果。
肖红光肖树根刘京李淳芃陈立福
关键词:图像变形
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器的导频间隔优化设计
2012年
研究了导频子载波方式下,信道相干带宽、多普勒频移和信噪比对信道估计器的最优导频间隔设计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导频间隔。实验结果表明,要达到相同误码率性能,相干带宽越小的信道对应的信道估计器所需的最小导频间隔越小,而且在信道信噪比较低时,误码率不随导频间隔增加而线性增加,因此存在不为最小值的最优导频间隔。导频子载波方式适用于高速移动通信的最佳导频位置方式。
曹敦李明瑞
关键词:信道估计器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
WSN中基于区间小波的偶合数据压缩算法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传感数据的偶合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区间小波的偶合数据压缩算法。根据数据的强偶合特性处理传感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强偶合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合区间小波良好的分频特性,减少传感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传感数据进行有效压缩,减少网络能耗。
程剑李平朱海荣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压缩
高效鲁棒的高速网络并发连接管理方案
2014年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和日趋复杂,网络数据包处理必须以连接会话为单位进行语义级的深层次分析.针对高速网络环境下连接管理的性能需求,提出了一种高效鲁棒的并发连接管理方案.首先建立初始连接隔离法ICS(Initialized Connection Separation),将网络恶意行为产生的虚假连接与正常的已建连接分离开来,形成规模可控的初始连接表ICT(Initialized Connection Table)和已建连接表ECT(Established Connection Table).然后通过分析ICT表和ECT表的访问操作特点,应用"移至最前"MTF(Move-To-Front)启发法优化连接表的访问操作.借助实际高速网络流量样本,对本文所提的ICS-MTF连接管理方案进行了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ICS-MTF方案在高效性和鲁棒性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的连接管理方案.
熊兵赵锦元廖年冬陈晓苏
关键词:高速网络连接管理
共1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