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作品数:402 被引量:1,044H指数:14
相关作者:谢华王烈林刘艳黄炜赖捷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8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8篇核科学技术
  • 46篇理学
  • 29篇天文地球
  • 28篇化学工程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生物学
  • 18篇农业科学
  • 9篇机械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矿业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电气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8篇
  • 30篇废物
  • 28篇污染
  • 25篇烧绿石
  • 20篇放射性
  • 20篇
  • 18篇胁迫
  • 16篇锕系
  • 16篇固化体
  • 14篇锆英石
  • 14篇
  • 12篇植物
  • 12篇土壤
  • 12篇核废物
  • 12篇PU
  • 11篇SR
  • 11篇CS
  • 10篇植物修复
  • 10篇放射性废物
  • 9篇铀污染

机构

  • 401篇西南科技大学
  • 72篇成都理工大学
  • 66篇中国工程物理...
  • 22篇四川理工学院
  • 12篇四川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教育部
  • 5篇四川建筑职业...
  • 4篇南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核动力研...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核四川环保...
  • 3篇中国原子能科...
  • 3篇后勤工程学院
  • 3篇黄龙国家级风...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宜宾学院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69篇庹先国
  • 42篇董发勤
  • 42篇卢喜瑞
  • 34篇罗学刚
  • 31篇易发成
  • 24篇张东
  • 24篇谢华
  • 21篇石睿
  • 21篇王烈林
  • 20篇李怀良
  • 20篇代群威
  • 18篇王丹
  • 18篇唐敬友
  • 18篇王哲
  • 17篇崔春龙
  • 16篇王晓丽
  • 16篇聂小琴
  • 15篇唐永金
  • 14篇刘明学
  • 14篇冷阳春

传媒

  • 30篇原子能科学技...
  • 20篇西南科技大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技...
  • 15篇强激光与粒子...
  • 15篇核农学报
  • 14篇核化学与放射...
  • 14篇核电子学与探...
  • 1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0篇核技术
  • 9篇中国岩溶
  • 8篇安全与环境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无机材料学报
  • 6篇功能材料
  • 5篇物理学报
  • 5篇非金属矿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自动化与仪表
  • 5篇计算机工程与...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3篇2024
  • 15篇2023
  • 15篇2022
  • 19篇2021
  • 11篇2020
  • 15篇2019
  • 28篇2018
  • 51篇2017
  • 40篇2016
  • 59篇2015
  • 36篇2014
  • 35篇2013
  • 33篇2012
  • 20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4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微生物对铀胁迫下凤眼莲荧光生理及铀累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为探究微生物对植物修复铀(U)污染效果的影响,获得更好的放射性重金属生物修复模式。通过大棚水培实验,研究了3种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在不同U浓度下(0、5、15、25 mg·L^(-1))对凤眼莲生物量、荧光生理特性及U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胁迫下,3种微生物对凤眼莲均有促生作用。在U浓度为25 mg·L^(-1)时,枯草芽孢杆菌可使凤眼莲根系干质量增长34.8%,胶质芽孢杆菌使凤眼莲茎叶干质量增长60.5%。黑曲霉对凤眼莲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枯草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则对它们有促进作用。在实验浓度下,3种微生物对凤眼莲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均有明显提高,但是,光合性能指数(PIabs)与可变荧光强度(Vj)仅在5、15 mg·L^(-1)下有明显上升。实验条件下,3种微生物对凤眼莲富集U均有明显影响,在U浓度为25 mg·L^(-1)的条件下,胶质芽孢杆菌可使凤眼莲根系U富集浓度提高36.6%,枯草芽孢杆菌可使凤眼莲茎叶富集浓度提高14.1%,并且3种微生物对凤眼莲植株的U富集量及富集浓度均有促进作用,其中胶质芽孢杆菌对U富集量提高最为明显(51.8%)。枯草芽孢杆菌能明显提高凤眼莲的转移系数(TF),最高为1.192,黑曲霉则对生物富集系数(BCF)提升明显,最高为272.8。在植物根系接种微生物可能会对植物修复过程产生影响,凤眼莲根系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或黑曲霉可以提高凤眼莲的生物量和U富集能力。
邓闻杨罗学刚罗蓝王焯
关键词:凤眼莲微生物
Gd_(2-x)Nd_xZr_2O_7烧绿石的高温高压快速合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探索模拟三价锕系核素在Gd2Zr2O7基材中的快速固化方法,按照化学计量关系Gd 2-x Nd xZr2O7(x=0.42和x=0.86)设计配方,以Gd2O3,ZrO2和Nd2O3(Nd3+作三价锕系核素替代物)粉体为原料,进行了高温高压合成实验。制备的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压力分别为3 GPa,3.5 GPa,4 GPa,温度为1 573 K,1 673 K条件下保温保压15 min,获得了单相烧绿石结构的Gd 2-x Nd xZr2O7致密烧结体。该方法可为锆基烧绿石陶瓷固化锕系核素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技术途径。
刘莉唐敬友袁松谢华易发成罗学刚肖正学
关键词:烧绿石核废物
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勘探数据的三维反演及其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9年
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空间形态上的不足。将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勘探数据做三维反演,不仅实现了地下空间结构的三维电阻率成像,还克服了传统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经济成本上的限制。将此方法应用到岩溶勘探中,利用DUK-2A高密度电法仪系统采集数据;然后,把二维高密度数据拼接转化成三维可反演数据,再将反演得到的结果通过三维成像软件实现任意三维地电切片,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电结构信息;最后,结合三维切片与钻孔资料对溶洞进行解释,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孟凡松张刚陈梦君李怀良
关键词:三维反演切片技术
铀、钍在Nd_(2)Zr_(2)O_(7)烧绿石中的固化研究
2021年
为研究锕系元素铀、钍在烧绿石中的固化行为,通过喷雾热解-高温烧结成功合成了含铀、钍的系列Nd_(2)Zr_(2)O_(7)烧绿石固化体,并采用XRD、SEM、EDS、Raman光谱和XPS等方法对所得固化体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铀、钍均能进入Nd_(2)Zr_(2)O_(7)晶格的A位形成稳定的烧绿石结构。Th在固化体中的固溶量(摩尔分数,下同)达到40%,固化体保持较好的烧绿石单相结构;随着Th含量的增加,固化体转变为烧绿石、立方ZrO_(2)和ThO_(2)共存的多相陶瓷结构。U在Nd_(2-x)U_(x)Zr_(2)O_(7)烧绿石中的固溶量仅为10%,固化体结构无序化明显增加;随着U含量的增加,固化体快速转变为萤石结构,铀固溶量约为20%。铀、钍在Nd_(2)Zr_(2)O_(7)烧绿石固化体中固溶量存在较大差异。XPS分析发现,Th在烧绿石固化体中以+4价存在;U在固化体中以+4价和+6价存在,导致固化体A位离子的配位结构发生变化,更多氧离子进入烧绿石体系,导致体系转变为无序化萤石结构,固溶量明显下降。
王烈林谢华陈青云李江博谢宇骐
关键词:烧绿石
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ATRP)制备海水提铀吸附剂
吸附剂的制备是海水提铀的关键,实验以聚氯乙烯(PVC)为基材,通过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ATRP)在PVC上引入了偕胺肟(AO)和丙烯酸叔丁酯(tBA)基团,合成了偕胺肟基纤维吸附剂(PVC-A...
匙芳廷金路卢喜瑞毛雪丽丁艺舒小艳易发成
关键词:吸附剂海水提铀
文献传递
阻容耦合式前置放大器前沿定时误差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在核信号时间分析中,前沿定时误差分析是常用的方法。针对阻容耦合式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前沿是非线性的特点,通过泰勒级数对阻容耦合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近似,推导出其前沿定时误差分析公式,从公式可以得到影响前沿定时误差分析的不同参数及其定量关系,确定最佳信号与预值比和时间常数的关系。
吴军龙金革李锋南旭阳李江波田保单李全伟
关键词:泰勒级数
少根紫萍对水中U(Ⅵ)的吸附和矿化行为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室内水培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生植物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活体和干粉对水体中U(Ⅵ)的吸附能力,并对作用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少根紫萍2.5g·L^-1(FW)活体和1.25g·L^-1(DW)干粉在pH 5下对5mg·L^-1 U(Ⅵ)溶液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8.70%和95.55%。活体和干粉对U(Ⅵ)的吸附率随pH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pH 4~5时达到最大,并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U(Ⅵ)初始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作用5min时,活体和干粉对水体中U(Ⅵ)的吸附率分别为13.90%和79.97%,在24h时吸附率均达90%以上,吸附逐渐趋于平衡。当U(Ⅵ)初始浓度增加至250mg·L^-1,活体和干粉对U(Ⅵ)的吸附量分别达到4.05 mg·g^-1(FW)和131.76 mg·g^-1(DW),相比Langmuir模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少根紫萍对U(Ⅵ)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r均在0.99以上。FTIR分析结果表明:少根紫萍表面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磷酸基等多种活性基团;SEM-EDS表明少根紫萍活体与水体中U(Ⅵ)作用48h后,大量片状无机磷酸铀晶体在其根系表面生成,结晶主要由P,O,U元素组成,不含C,其中P和U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76%和82.53%,原子百分比分别为25.19%和30.89%,而对照组P的质量百分比和原子百分比仅为0.24%和0.11%,干粉未观察到类似晶体存在。XPS分析结果表明:活体吸附后,部分U(Ⅵ)被还原为U(Ⅳ),而干粉吸附的铀主要以U(Ⅵ)形式存在。由此推断,少根紫萍干粉对U(Ⅵ)的吸附主要通过静电吸引,离子交换,络合配位等方式实现;活体对U(Ⅵ)吸附的同时还存在还原和矿化的过程,在U(Ⅵ)胁迫下活体根系表面会分解释放出无机磷酸根,与吸附的U(Ⅵ)及部分被还原的U(Ⅳ)结合矿化为难溶的氢铀云母。
聂小琴董发勤刘宁张东刘明学杨杰张伟
关键词:矿化
模拟含铀废液的除铀方法与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受天然铀矿物形成条件的启发,通过改变含铀废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即能在含铀废液中形成较稳定沥青铀矿或者其他沉淀物,实现除铀目的。这种除铀方法被定义为沥青铀矿结晶法。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采用此方法处理了含铀废液,其结果表明,升高温度、降低Eh,除铀速度加快,除铀效率提高,其中,在物理化学条件为T=85℃、p H=3、Eh=+61.1 m V时,铀元素以沥青铀矿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除铀率高达99.6%,效果良好。
崔春龙李强王晓丽吴涛张东易发成张玲
外源硼酸对铀胁迫下四季豆生理以及铀富集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外源硼酸对铀胁迫下四季豆生理生化以及铀富集能力的影响,笔者以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 L.)为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在含有铀污染的土壤中分别施加0、10、20、30、40、50 mg/kg的硼酸,在温室中种植培养四季豆,待四季豆开花前取样测定其生理指标和铀富集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硼酸浓度的升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以及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力(TRo/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DIo/RC)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随着外源硼酸浓度的升高,四季豆地上部和地下部铀含量以及植物铀含量都升高。说明了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硼酸可以提高四季豆对重金属铀的抗性,增加四季豆对铀的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
金星罗学刚唐永金贾文甫焦阳
关键词:四季豆抗氧化酶系统
基于Al_2O_3单晶闪烁屏和CCD相机的脉冲离子束束流截面测量被引量:2
2017年
结合脉冲中子管的结构特征,建立了一套基于Al_2O_3单晶闪烁屏和CCD相机的中子管氘离子束束流截面测量系统。闪烁屏直径为15mm,厚度为0.5mm。为了降低测量本底,CCD相机工作在触发模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了典型中子管束流参数下的闪烁屏温度,并利用该测量系统获得了中子管氘离子束在靶面处的典型强度分布。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可以准确地反映脉冲离子束束流的横向强度分布特征。
王小胡杨振李杰彭宇飞龙继东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