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79 被引量:217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晓霞王万涛万霞李红菲刘阳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理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核科学技术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催化
  • 11篇光催化
  • 8篇缓蚀
  • 8篇缓蚀作用
  • 8篇分子
  • 7篇印迹聚合物
  • 5篇光催化性
  • 5篇光催化性能
  • 5篇分子印迹
  • 5篇分子印迹聚合...
  • 5篇催化剂
  • 5篇催化性
  • 4篇性能研究
  • 4篇盐酸
  • 4篇蒙特卡罗
  • 4篇可见光
  • 4篇缓蚀剂
  • 4篇合金
  • 4篇废物
  • 3篇电荷

机构

  • 79篇四川理工学院
  • 18篇西南科技大学
  • 15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工程物理...
  • 4篇四川文理学院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农业部沼气科...
  • 1篇信息产业电子...
  • 1篇内蒙古久科康...

作者

  • 13篇庹先国
  • 9篇石睿
  • 8篇冷阳春
  • 8篇郑洪龙
  • 6篇成建峰
  • 5篇袁东
  • 5篇付大友
  • 5篇袁基刚
  • 5篇赖捷
  • 4篇刘宇琦
  • 4篇邓超
  • 3篇吴宇
  • 3篇李瑞桢
  • 3篇邹立科
  • 3篇李雪梅
  • 3篇王成端
  • 2篇龚敏
  • 2篇司玉军
  • 2篇彭汝芳
  • 2篇郑兴文

传媒

  • 7篇四川理工学院...
  • 5篇强激光与粒子...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分析试验室
  • 3篇应用化工
  • 3篇核技术
  • 3篇广东化工
  • 2篇现代化工
  • 2篇腐蚀与防护
  • 2篇食品工业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广州化工
  • 2篇核电子学与探...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轻合金加工技...

年份

  • 6篇2019
  • 25篇2018
  • 37篇2017
  • 11篇2016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表面离子液体自组装膜的构建及其缓蚀作用
本文通过电化学阻抗、红外全反射光谱、拉曼光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离子液体1-辛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AOIM]Br)在铜试样表面自组装膜的构建及其对铜在0.5mol·L-1硫酸中的缓蚀作用.结果...
朱林金巧郑兴文龚敏
关键词:铜表面离子液体自组装膜缓蚀作用
温压耦合作用下煤样变形破裂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煤岩在温度和压力耦合作用下的变形破裂特性,选取新疆硫磺沟煤矿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程序升温箱对煤样进行25、80、140、200℃恒温处理,再进行MTS单轴压缩试验和CT扫描试验。结果表明:经25℃处理的煤样孔隙压密阶段不明显;140℃处理的煤样,应力峰值和应变均最大;200℃处理的煤样,微孔裂隙数目最多,应力峰值和应变最小;随着压力和温度逐渐升高,煤样的裂隙发育,形态明显。
鲁昆仑肖旸王媛媛李海军
关键词:单轴压缩CT扫描煤田火灾防灭火
稀土铈对化学镀Ni-Co-P合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在正交试验法确定化学镀Ni-Co-P合金镀液配方的基础上,向镀液中加入硫酸铈,在AZ91D镁合金基材上得到了性能最佳的Ni-Co-P-Ce合金镀层。最佳的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碘化钾0.06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2g/L,硫酸镍25.0g/L,硫酸钴15.0g/L,次磷酸钠25.0g/L,氟化铵30.0g/L,柠檬酸三钠45.0g/L,硫酸铈0.15g/L,pH值8.5,温度85.0℃,时间1.5h。加入适量的稀土铈能明显提高镀层的耐蚀性和硬度。在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下,得到孔隙率低、耐蚀性较好的镀层,并且镀层与基体结合较好。
郑兴文曾宪光张颖君蒋小朗
关键词:化学镀正交试验稀土铈耐蚀性
气相中二氧化铁活化H-H键的理论研究
2016年
运用密度泛函DFT//CCSD(T)//B3LYP/6-311G(2d,p)的方法对FeO+2+H2生成产物[Fe O++H_2O]的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发生在四重态和六重态两个势能面上的反应通道,揭示了Fe O+2活化H-Hσ键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势能面交叉现象,在整个反应路径中发生了两次自旋翻转的现象,属于Hammond假设的第四种情况;自旋翻转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反应效率和反应速率。
陈晓霞司玉冰陈超
关键词:密度泛函
C60/BiOCl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低成本、高效率、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去除空气和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之一[1]。BiOCl因易制备、成本低及较高的光催化性能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2]。然而,单独的BiOCl作为光催化剂使...
马冬梅钟俊波李建章彭汝芳
关键词:光催化C60电荷分离表面修饰
文献传递
油酸钠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对AM60镁合金的缓蚀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油酸钠对AM60镁合金在50%(体积分数)乙二醇-水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油酸钠能抑制AM60镁合金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腐蚀,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随着油酸钠量的增加,缓蚀率逐渐增大;油酸钠在常温和高温下对AM60镁合金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且常温下油酸钠的缓蚀效果更好;油酸钠在AM60镁合金表面的吸附为自发过程,且符合Temkin吸附等温方程。
张龄丹龚敏郑兴文刘川文静
关键词:AM60镁合金油酸钠缓蚀作用
甲基橙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以甲基橙(MO)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溶胀剂、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通过种子溶胀法,探讨了不同溶剂制备的甲基橙分子印迹聚合物(MO-MIPs)的红外谱图及其对模板分子的吸附能力;使用最佳溶剂进行溶剂用量探讨。当溶剂用量为10 m L时,所制备的M O-M IPs对M O吸附效果最好;选取最优条件下制备的M O-M IPs,进行了最佳p H确定、斯卡查德曲线分析、热力学模型曲线拟合以及循环使用次数测试,结果最佳吸附p H为6;吸附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其中高亲和力位点平衡解离常数为3.59 mg/L,最大吸附量为1.87 mg/g;低亲和力位点平衡解离常数为33.43 mg/L,最大吸附量为5.47 mg/g;热力学模型更符合弗伦德里希模型;经过8次循环利用,吸附量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王宗来袁东付大友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甲基橙吸附量
新型高效Ag2WO4/ZnWO4异质结的制备与表征
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减少CO,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钨酸锌(ZnWO)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宽带隙及光诱导电子和空...
刘欢欢黄娇陈久福钟俊波李建章
关键词:半导体
温度对U(Ⅵ)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以高岭土为吸附剂,研究高岭土对水中U(Ⅵ)的吸附特征,对比探究了298.15 K、308.15 K、318.15 K和328.15 K下U(Ⅵ)的不同初始浓度、溶液pH和共存离子对其吸附的影响。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U(Ⅵ)初始浓度增加,高岭土对U(Ⅵ)的吸附量增强,吸附热力学分析证明高岭土对U(Ⅵ)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升温对高岭土吸附U(Ⅵ)产生促进作用;当pH为7时,高岭土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佳,相同pH条件下升温对高岭土吸附U(Ⅵ)产生促进作用;共存离子中Ca^(2+)、CO_3^(2-)和SO_4^(2-)对吸附有较大的抑制作用,相同离子条件下升温对高岭土吸附U(Ⅵ)产生促进作用;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高岭土吸附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比发现:温度升高后吸收峰发生了移动和强度变化,并且有新峰出现,说明升温后高岭土对U(Ⅵ)的吸附不仅是物理吸附,还存在化学吸附。
张虹冷阳春王彦惠刘建庹先国
关键词:高岭土温度吸附热力学
西维因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4
2017年
以西维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添加Cd Se/Cd S量子点,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具有荧光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优化条件和仪器表征,得到有特异性吸附性能的CdSe/CdS@MIPs,且对不同浓度的西维因标准溶液有较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后续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应用于食品、环境中西维因的快速检测。
郭雪琰付大友袁东周睿璐李雪梅胡林清
关键词:西维因CDSECDS量子点荧光分光光度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