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4,408 被引量:14,831H指数:36
相关作者:董闯赵杰雷明凯齐民金俊泽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52篇期刊文章
  • 1,02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0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02篇一般工业技术
  • 659篇理学
  • 265篇化学工程
  • 201篇电子电信
  • 184篇冶金工程
  • 141篇电气工程
  • 102篇机械工程
  • 84篇医药卫生
  • 7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0篇文化科学
  • 46篇航空宇航科学...
  • 36篇核科学技术
  • 30篇动力工程及工...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1篇建筑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80篇合金
  • 252篇金属
  • 188篇力学性能
  • 188篇力学性
  • 187篇不锈
  • 186篇不锈钢
  • 181篇值模拟
  • 180篇数值模拟
  • 164篇复合材料
  • 164篇复合材
  • 163篇等离子体
  • 163篇纳米
  • 159篇显微组织
  • 157篇凝固
  • 153篇连铸
  • 148篇镁合金
  • 147篇铝合金
  • 145篇强流脉冲
  • 133篇改性
  • 125篇离子镀

机构

  • 4,38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09篇中国科学院金...
  • 74篇大连海事大学
  • 65篇中国科学院
  • 49篇大连交通大学
  • 43篇沈阳鼓风机(...
  • 40篇中航工业北京...
  • 39篇大连理工大学...
  • 34篇东北大学
  • 34篇大连大学
  • 31篇哈尔滨工业大...
  • 31篇中国兵器科学...
  • 31篇中航工业沈阳...
  • 26篇吉林大学
  • 25篇大连工业大学
  • 24篇辽宁工程技术...
  • 23篇中航工业北京...
  • 22篇宝钢集团中央...
  • 20篇中国工程物理...
  • 19篇辽宁科技大学

作者

  • 358篇董闯
  • 288篇李廷举
  • 224篇赵杰
  • 210篇雷明凯
  • 179篇张立文
  • 175篇齐民
  • 156篇杨大智
  • 140篇林莉
  • 137篇王同敏
  • 128篇张兴国
  • 117篇李喜孟
  • 116篇刘黎明
  • 114篇马腾才
  • 114篇程从前
  • 113篇周文龙
  • 112篇谭毅
  • 109篇金俊泽
  • 109篇姚曼
  • 109篇曹志强
  • 104篇张庆瑜

传媒

  • 219篇大连理工大学...
  • 153篇金属学报
  • 136篇功能材料
  • 118篇物理学报
  • 99篇机械工程材料
  • 96篇材料工程
  • 92篇中国有色金属...
  • 87篇材料导报
  • 84篇特种铸造及有...
  • 81篇金属热处理
  • 75篇材料热处理学...
  • 67篇铸造
  • 62篇真空科学与技...
  • 55篇热加工工艺
  • 54篇稀有金属材料...
  • 54篇Transa...
  • 53篇焊接学报
  • 46篇无机材料学报
  • 43篇材料科学与工...
  • 41篇材料研究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126篇2023
  • 127篇2022
  • 119篇2021
  • 129篇2020
  • 123篇2019
  • 107篇2018
  • 163篇2017
  • 152篇2016
  • 148篇2015
  • 163篇2014
  • 166篇2013
  • 169篇2012
  • 229篇2011
  • 162篇2010
  • 234篇2009
  • 252篇2008
  • 339篇2007
  • 287篇2006
  • 247篇2005
4,4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脉冲束流材料表面改性
强脉冲束流是一类新兴的表面改性处理技术,与传统高能量束比较具有瞬时能量更高(可达10W/mm)、作用时间短(10~10s)、可控性高、改性层深等优点,瞬态能量沉积所引发的快速熔凝及蒸发、热击波、能量膨胀、增强扩散等效应为...
董闯郝胜智梅显秀王晓刚吴爱民秦颖邹建新高波关庆丰
文献传递
非晶碳氢膜刻蚀率与离子能量分布函数关系的研究
在微波ECR设备中,利用能量分析器进行了对非晶碳氢膜刻蚀过程中离子能量的测量,对比根据在线椭偏仪所测的刻蚀率,我们得到离子能量分布及离子流密度对非晶碳氢膜刻蚀过程的影响关系。
孙超
关键词:椭偏仪刻蚀
文献传递
高掺硼多晶金刚石薄膜的XPS分析
采用热丝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以N型(100)单晶高阻si片为衬底,制备了不同掺硼浓度的金刚石薄膜。采用四探针法测试了薄膜的电阻率,结果表明,硼碳原子比B/C<10000ppm时,电阻率随着掺硼浓度急剧下降;...
屈芳白亦真姜辛
热处理对CuAlNiMn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滞后的影响
1前言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相变滞后较小。马氏体相变的研究指出:在电阻一温度回线上的相变滞后在不同合金中差别甚大。CuAlNiMnTi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组元间相互作用复杂,组织结构随热处理制度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陈騑騢王凤庭李江涛杨大智
文献传递
电磁搅拌对半固态Al-24%Si合金凝固过程及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研究了Al-24%Si过共晶合金在未搅拌和电磁搅拌下凝固时,熔体沿径向的温度变化,以及凝固后组织变化,并用电子探针对基体的硅含量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施加搅拌时,合金温度沿半径方向仍然是从型壁到中心依次升高,但合金的径向温度梯度与未施加搅拌时相比大幅度减小;凝固后合金的共晶基体上产生了近球形或条状α相,且共晶基体的硅含量明显增大;降温速率低于10℃/min时,初生硅成簇状分散在合金的基体上,当降温速率增加到60℃/min时,初生硅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合金的基体上。
曹志强任振国张婷陈东风
关键词:电磁搅拌初生硅
金属液在旋转电磁搅拌器作用下的流动分析被引量:34
2007年
对自行研制的电磁搅拌器中金属液的电磁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旋转磁场搅拌器作用下,金属液中除存在横截面上的旋转离心流动外,还存在着纵向的大环流,但二者速度不同,前者比后者高出一个数量级;金属液表面的磁感应强度B0与电流频率成反比,与输入的电压成正比;金属液所受电磁力的最大值与磁感应强度B0的平方成正比,与频率的n次方成反比,其中1/2≤n≤3/2;n与金属液的电阻率有关,电阻率越小则n越小;对于纯铝n为1/2,对于纯锡和纯铅n为1;金属液的转速与磁感应强度B0成正比,与金属液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张琦金俊泽王同敏李廷举郭庆涛
关键词:金属液数值模拟
富铁相形态对电磁净化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Al-2%Fe初生富铁相形貌的改变对电磁分离效率的影响。以Mn作为变质剂来改变富铁相形态,当摩尔比Mn/Fe=1.3~1.5时,富铁相由针状转变为规则的块状或球状。分别在变质前后进行电磁分离试验,并且分析了试样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试验表明:变质后,富铁相的形貌有利于在熔体中迁移,并且电磁净化的效率比变质前提高了20%,可达到90%以上。
陈东风曹志强杨淼张婷
关键词:电磁净化富铁相
Logistic满映射混沌序列的趋势波动分析
2009年
目的研究实际计算中不同初始值迭代之后产生的序列具有的标度指数,解决初始值的选择问题和以Logistic满映射为基础的伪随机数产生的长程相关性影响.方法针对Logistic满映射,采用了检验伪随机数序列的长程相关性的趋势波动分析(DFA)方法,实现了以Logis-tic满映射的混沌加密实际应用中可以选取的初值迭代产生的序列.结果不同的初值和序列的起始位置可以对Logistic满映射迭代产生的混沌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有较大影响.以Logistic满映射为基础的实际应用可以选取初值在区间(0.349,0.440)和(0.544,0.570)迭代产生的序列.结论Logistic满映射混沌序列具有比较好的独立性,序列前后之间存在较小的相关性,能提高混沌序列的伪随机性.
牛彦孟竟实鲍俊呈王磊
关键词:伪随机数
电弧离子镀制备耐事故包壳材料厚Cr涂层及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在Zr-4包壳材料表面制备具有耐事故高温性能的抗氧化厚Cr涂层,保护Zr基体,以防止与高温水蒸汽反应。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φ155 mm大弧源电弧离子镀技术在Zr-4合金表面制备约20μm的Cr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氧化前后的物相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研究厚Cr涂层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多种缺陷,探究厚Cr涂层对Zr基体的防护机制。结果当涂层沉积速率>3μm/h,制备的Cr涂层均匀致密,结合力优异,具有柱状晶结构,可经受至少15.8%的形变量,其抗塑性形变能力优异。沉积Cr层样品经过1000、1100、1200℃氧化,保温1h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厚Cr涂层分化为Cr Ox层、Cr_2O_3层、残余Cr层和Cr-Zr扩散层。经受苛刻条件(1200℃/3600 s)测试,除保持连续性的氧化层外,在基体上仍残余良好结合的6.8μm Cr层。氧化层两次开裂阻止基体被进一步破坏。Cr-Zr扩散层是由Zr元素向Cr涂层方向渗透生长的。1200℃时,在基体近表面处产生的大尺寸隆起,是由于在近表面处韧性β-Zr(O)相转变为脆性α-Zr相,以及Cr偏聚贫Sn造成的。残余Cr层的柱状晶结构会形成Zr-O扩散通道,对涂层最后失效将起关键作用。结论 Zr合金包壳材料镀覆20μm的Cr涂层具有充分的耐事故能力,在严苛的事故条件测试下,各缺陷均未能使Zr-4合金基体暴露,涂层能够形成有效壁垒,防止锆合金基体暴露造成核事故,阻止基体进一步被破坏。
胡小刚董闯陈宝清杨红艳张瑞谦谷伟陈大民
关键词:厚膜高温抗氧化
双辊薄带连铸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9
2002年
主要介绍了有关薄带连铸的工艺及其数值模拟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对比分析了薄带连铸的凝固行为和组织形貌、力学性能 ,提出了薄带连铸过程中存在的尚待解决的工艺问题 。
王义海邹强曹志强李廷举
关键词:双辊连铸薄带连铸工艺参数凝固
共4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