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作品数:1,100 被引量:3,543H指数:21
相关作者:严立刘寅东郑长良孙昂路慧彪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03篇期刊文章
  • 29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61篇理学
  • 13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7篇机械工程
  • 111篇化学工程
  • 89篇经济管理
  • 66篇电气工程
  • 3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9篇文化科学
  • 28篇建筑科学
  • 2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医药卫生
  • 9篇天文地球
  • 5篇冶金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4篇合金
  • 55篇电池
  • 43篇燃料电池
  • 38篇船舶
  • 33篇离子
  • 30篇电化学
  • 30篇航运
  • 29篇阴极
  • 29篇有限元
  • 27篇喷涂
  • 26篇固体氧化物
  • 25篇氧化物
  • 25篇氧化物燃料电...
  • 25篇固体氧化物燃...
  • 24篇润滑
  • 24篇轴承
  • 23篇形状记忆
  • 20篇阴极材料
  • 20篇渗氮
  • 17篇离子渗

机构

  • 1,097篇大连海事大学
  • 161篇大连理工大学
  • 28篇哈尔滨工业大...
  • 16篇哈尔滨工程大...
  • 15篇大连轻工业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大连交通大学
  • 10篇武汉科技大学
  • 9篇辽宁社会科学...
  • 8篇大连大学
  • 8篇武汉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金...
  • 8篇唐山海港华泰...
  • 7篇广东海洋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沈阳建筑大学
  • 6篇中原工学院
  • 5篇北京工商大学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100篇孙俊才
  • 78篇张会臣
  • 71篇徐久军
  • 59篇梁成浩
  • 59篇廖明义
  • 48篇季世军
  • 45篇严立
  • 45篇马永庆
  • 45篇黄乃宝
  • 42篇高玉周
  • 42篇张占平
  • 36篇刘炼
  • 34篇齐育红
  • 31篇王祖温
  • 30篇李嵩
  • 28篇林成新
  • 28篇弓永军
  • 28篇黑祖昆
  • 28篇许晓磊
  • 26篇于志伟

传媒

  • 99篇大连海事大学...
  • 30篇功能材料
  • 22篇润滑与密封
  • 18篇中国表面工程
  • 18篇2005辽宁...
  • 18篇辽宁港行业发...
  • 17篇材料热处理学...
  • 16篇合成橡胶工业
  • 16篇电源技术
  • 15篇机械工程学报
  • 15篇金属热处理
  • 15篇液压与气动
  • 15篇机床与液压
  • 14篇中国有色金属...
  • 13篇摩擦学学报
  • 13篇大连海事大学...
  • 12篇材料科学与工...
  • 11篇材料保护
  • 9篇金属学报
  • 9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28篇2018
  • 45篇2017
  • 68篇2016
  • 65篇2015
  • 76篇2014
  • 44篇2013
  • 53篇2012
  • 41篇2011
  • 24篇2010
  • 42篇2009
  • 86篇2008
  • 147篇2007
  • 133篇2006
  • 91篇2005
  • 42篇2004
1,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对Fe-Mn-Si合金不同变形条件下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2017年
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V对Fe-Mn-Si合金不同变形条件下的马氏体相变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变形条件下,Fe-17Mn-5Si-2Cr-2Ni-1V合金中ε马氏体含量比Fe-17Mn-5Si-10Cr-5Ni合金的要多,且ε马氏体量的变化速率远低于Fe-17Mn-5Si-10Cr-5Ni合金。Fe-17Mn-5Si-10Cr-5Ni和Fe-17Mn-5Si-2Cr-2Ni-1V合金的应力松弛率均随停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Fe-17Mn-5Si-2Cr-2Ni-1V合金的松弛率大大低于Fe-17Mn-5Si-10Cr-5Ni合金。
刘林林董华军林成新
关键词:FE-MN-SI合金应力松弛马氏体相变形状恢复率
生物可降解聚酯酰胺共聚物的设计、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2010年
以直接熔融缩聚方法成功地制备了L-乳酸和α-丙氨酸聚酯酰胺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色谱、示差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重点考察了投料比对产物组成、分子量及其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降解性能进行了初步试验。随着α-丙氨酸含量的增加,相应共聚物的分子量明显下降,结晶性能下降直至变成无定形态。降解速率受共聚组分α-丙氨酸含量的控制,随之增加而加快,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乳酸和α-丙氨酸聚酯酰胺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是一种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材料。
魏志勇刘炼曲超刘洪泽齐民
关键词:聚L-乳酸聚酯酰胺Α-丙氨酸熔融缩聚生物可降解
楔形与船首外飘剖面的砰击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通过分析MLM解析砰击模型,提出了一种更适用于大底升角楔形体砰击的半解析砰击模型。通过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外飘剖面入水问题的研究,指出了现有规范方法存在的不足,并扩展了半解析方法来实现外飘剖面砰击压力峰值系数的预报。在楔形剖面与船首外飘剖面的入水砰击研究中,对比了半解析砰击模型和数值仿真技术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半解析方法的可行性。
于鹏垚任慧龙李辉汪松孙黎明
关键词:砰击
织构表面在油和水中的润湿性及摩擦学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织构形貌对表面润湿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建立凹坑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数学模型,计算底面为正方形的棱柱和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润滑膜动压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凹坑面积率为19.6%时,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流体动压润滑膜承载力是棱柱凹坑表面的2.4倍。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5083船用铝合金表面加工与数学模型一致的棱柱形和圆台形凹坑织构,利用低表面能修饰和溶胶凝胶法涂敷SiO_2改变表面润湿性能。接触角测试显示,棱柱形凹坑表面的接触角比圆台形凹坑表面大2°~4°。摩擦实验显示,将织构和化学组分相结合的双疏表面可以显著地提高摩擦学性能。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优于棱柱形凹坑表面,与计算结果相符。凹坑形貌对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大于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马明明连峰姜康张会臣
关键词:材料表面与界面摩擦学性能织构润湿性润滑介质
Zr-Cr-V-Ni合金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2004年
研究了元素V替代ZrCr0.7Ni1.3合金中的Cr对其相组成、晶格常数和电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ZrCr0.7-xVxNi1.3(x=0.1~0.6)合金,在低V含量(x≤0.3)时,主相由立方C15型Laves相和少量六方C14型Laves相组成,并含有第二相Zr7M10。随着V含量的增加,合金主相中C14型Laves相含量逐渐增多,而C15型Laves相和Zr7M10相含量逐渐减少。在高V含量(x>0.3)时,合金中Zr7M10相消失而出现新的第二相Zr9M11相,随着V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格常数逐渐变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含V量的增加,合金的电化学容量迅速降低,这是由于V的替代增加了合金氢化物稳定性造成的和第二相Zr7M10消失造成的。
李嵩季世军孙俊才
关键词:相组成电化学性质合金化放电容量储氢合金
CAD/CAM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工科院校普遍开设了CAD/CAM相关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陷较多,对原有的CAD/CAM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和整合,依据CAD/CAM技术的单元模块功能将其全面融入相关课程,构造开放式的CA...
刘德良路慧彪孙昂苗华迅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体系开放系统
文献传递
气体爆燃喷涂铁铝涂层显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气体爆燃喷涂技术制备的铁铝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该涂层与铁铝粉末原料相比较,其成分、结构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该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能够为涂层的耐蚀性能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按照已确定的气体爆燃喷涂(DGS)工艺,制备了耐蚀的铁铝涂层.使用光学显微镜、XRD、TEM、电子探针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各相的成分.结果表明,涂层中含有Fe4Al13、FeAl和Al2O3相;喷涂后原料粉末发生了复杂的相变,由Fe4Al13相大部分转变成为FeAl相组织和Al2O3合金颗粒,生成了非晶组织和细小晶粒组织;以上各相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辛钢高阳黑祖昆
关键词:电子探针分析FEAL粉末原料喷涂技术TEM相组织
Fe-C-Cr-Mn亚稳奥氏体铸铁磨损表层的TEM观察被引量:5
2000年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 Fe- C- Cr- Mn亚稳奥氏体基铸铁在 80 0 #Si C砂纸上经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后磨损表层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摩擦表层奥氏体基体的微观组织结构不均匀 ,有位错区、层错区、滑移区和ε-马氏体区 ;此外 ,还观察到了大量的奥氏体变体 ,沿其 [1 31 ]晶带轴旋转 2 5.35°可与基体 [1 1 2 ]晶带轴重合 ;在碳化物颗粒附近只观察到奥氏体变体和层错 .
齐育红马永庆张占平黑祖昆秦颖
关键词:亚稳奥氏体微观结构高铬铸铁TEM
石墨烯复合二氧化钛改性聚氨酯涂层防污机理研究
本文以研发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层为主题来展开研究,拟通过原位接枝法等构筑具有多尺度微/纳结构表面的石墨烯复合二氧化钛改性聚氨酯材料,利用石墨烯复合二氧化钛改变聚氨酯防污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形貌,获得具有优异防污性...
周锋刘微
关键词:石墨烯二氧化钛聚氨酯防污
Cu杂质含量对Al-Zn-In系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
2015年
为提高铝合金的阳极性能,采用电化学方法、电偶实验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不同Cu杂质含量的Al-Zn-In牺牲阳极在海水条件下的阳极性能.结果表明:铝合金牺牲阳极的Cu质量分数为0.005%时,阳极表面溶解均匀,工作电位处于-1.047!-1.068 V,电流效率达到93%以上,耦合电位较负且稳定,耦合电流适中,2 h时Al和Zn的溶解量分别为22和3.8μg/L,2和48 h时的扫描电流峰值分别为27和36"A,试样的耐蚀性增强;而Cu质量分数超过0.005%后,会限制In的活化作用,活性溶解阻力逐渐增大,随着Cu含量的增加电流效率明显下降.Cu质量分数0.005%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阳极性能.
王树森梁成浩黄乃宝马力吴建华
关键词:铝合金牺牲阳极耐蚀性电化学测试
共1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