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系
- 作品数:29 被引量:315H指数:12
- 相关作者:田银萍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三唑酮诱导对烟草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不同浓度杀菌剂三唑酮处理烟草后,烟草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活性有所提高,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比对照活性增强。因此认为,三唑酮可以诱导烟草对TMV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提高烟草的免疫能力。
- 武彦霞李红霞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陈丹马志强
- 关键词:三唑酮烟草防御酶
- 辣椒疫霉菌对双炔酰菌胺抗性诱导方法比较
- 本研究对10个供试菌株通过采用药剂驯化、紫外诱导游动孢子角变和紫外诱导菌落角变的方法,来比较辣椒疫霉菌对双炔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难易。结果表明:采用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菌落角变的方法,前者得到1株抗性突变体,后者得到7株抗性...
- 赵卫松韩秀英齐永志王文桥马志强张小风
- 关键词:辣椒疫霉菌双炔酰菌胺抗性诱导
- 文献传递
-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哈茨木霉菌和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 在杀菌剂和木霉菌相互兼容的条件下,将杀菌剂和木霉菌联用防治灰霉病是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杀菌剂对木霉菌和灰霉菌的毒力大小是两者联用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有将两者简单联用来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报道,但尚未研究一些新型化学替代药剂...
- 牛芳胜马志强毕秋艳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
- 关键词:杀菌剂灰霉病菌毒力测定抑菌性能
- 文献传递
- 哈茨木霉菌与5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协同作用被引量:15
- 2013年
- 采用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了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联用可增强哈茨木霉菌及啶酰菌胺、嘧菌酯、咯菌腈、氟啶胺和啶菌噁唑5种供试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即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可考虑将杀菌剂与木霉菌联合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 牛芳胜马志强毕秋艳韩秀英王文桥张小风
-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菌杀菌剂
- 土木香对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以黄瓜白粉菌、黄瓜霜霉菌、黄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番茄叶霉菌为供试菌,测试了土木香甲醇、乙醇提取物以及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土木香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比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高。土木香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0.005 g/mL时,对黄瓜白粉菌、黄瓜霜霉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95%,96.30%。在乙醇提取物不同的萃取组分中,石油醚部分的抑菌活性最强。
- 张文渊王文桥张小风张金林韩秀英马志强李红霞
- 关键词:土木香提取物抑菌活性植物病原菌
- 植物病原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8
- 2012年
-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通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环节的酶,干扰或阻断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及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室内及田间有关SBIs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可能是由1种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ABC和MFS运输蛋白基因及CYP51蛋白基因是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中ABC运输蛋白基因能够通过翻转酶将药剂从膜内层转移至外层而排出细胞体外;MFS运输蛋白基因的超表达和本底表达则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而CYP51蛋白基因与药剂作用时易在病原菌体内发生基因点突变或基因超表达,造成编码蛋白与药剂亲和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出与抗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蛋白及调控途径等信息,同时与其他学科结合,合理设计新的、多作用位点的高效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从而延长该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 叶滔马志强毕秋艳牛芳胜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张利辉
- 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机制
-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及其抗药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1 9±0.010 2μg/mL,敏感性呈单峰曲线分布;采用紫外诱导+菌落角变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分别处理10个供试菌株,各获得7株和1株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41.50~394 437.77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1.46%和1.43%。对突变体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能力、适合度指数和竞争力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抗性突变体DX 2-3 20m和DX 2-3 F7的产孢量、适合度和竞争力均高于亲本菌株,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形成。研究表明,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 赵卫松韩秀英齐永志王文桥马志强张金林张小风
- 关键词:辣椒疫霉双炔酰菌胺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
- 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和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被引量:21
- 2009年
- 为了明确灰霉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河北省不同地区的95个灰霉菌菌株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并测定11个相对敏感菌株和3个相对抗性菌株对啶菌恶唑、嘧霉胺、速克灵、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灰霉菌菌株间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693~3.0578μg/mL之间,平均为0.2045μg/mL,其中3个灰霉菌株EC50值分别为平均EC50值的7.97、13.06和14.95倍;啶菌恶唑与上述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之间的相关系数很低,不存在交互抗性。在无药PDA培养基上继代培养11代后,3个相对抗性菌株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表明其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
- 马建英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马志强丁海波
- 关键词:灰霉病菌杀菌剂啶菌恶唑交互抗性
- 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对渗透压敏感性及电导率变化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通过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获取禾谷镰孢菌的抗戊唑醇菌株,探索了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的抗药性机制。抗药菌株经转接培养17代后筛选遗传稳定性抗性菌株,利用渗透压法和电导率法测定抗药菌株与亲本菌株之间的生理性差异。所获得的9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最大值为186.03,最小值为34.26。其中,有5个抗性菌株能保持较高的抗性水平。在含2.0%和4.0%的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抗性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要比亲本菌株大,而含相同浓度的KCl培养基中,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菌落生长变化无规律。在不同时间下,抗性菌株和亲本菌株的电导率变化明显,药剂驯化抗性菌株电导率变化比敏感菌株大,经200 min后药剂驯化的抗性菌株比紫外诱导的抗性菌株电导率普遍高。禾谷镰孢菌抗戊唑醇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和短时间内快速排泄杀菌剂有关。
- 叶滔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王志伟
- 关键词:戊唑醇禾谷镰孢菌渗透压电导率
- 旋覆花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测试了采于河北承德的旋覆花根、茎、叶、花及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以及花的提取物的4种溶剂萃取组分对黄瓜白粉病菌、黄瓜霜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旋覆花各部位的粗提物对6种供试真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花部抑制作用较强。花部粗提物对黄瓜霜霉病菌EC50值为5.48 mg/mL,12.5 mg/mL的抑制率达88.89%。在花部粗提物的4种溶剂的萃取组分中,氯仿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比其他3种溶剂萃取组分高。
- 王红刚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李红霞赤国彤
- 关键词:旋覆花提取物抑菌活性植物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