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基因组学教研室

作品数:2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张菊闫小君罗进姜英浩叶子晨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基因
  • 5篇教学
  • 3篇胸腺素
  • 3篇胸腺素Α1
  • 3篇药物
  • 3篇药物基因
  • 3篇药物基因组学
  • 3篇肿瘤细胞
  • 3篇活性
  • 3篇活性检测
  • 3篇串联体
  • 3篇纯化
  • 2篇凋亡
  • 2篇血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杀伤

机构

  • 2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生物技术公司

作者

  • 12篇颜真
  • 6篇雷小英
  • 6篇张菊
  • 6篇郭晏海
  • 5篇刘永兰
  • 5篇赵锦荣
  • 4篇梁平
  • 3篇向安
  • 3篇李宏伟
  • 3篇李维娜
  • 3篇张英起
  • 3篇韩苇
  • 3篇罗进
  • 2篇刘文超
  • 2篇李丁
  • 2篇卢兹凡
  • 2篇代鹏
  • 2篇黄启超
  • 2篇王金燕
  • 2篇庞翠

传媒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争鸣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第七届全国生...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沿性新课程药物基因组学教学难点剖析及对策被引量:1
2016年
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学"的基石,基于临床实际和高校自身改革的需求,有必要开设药物基因组学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前沿性知识内容较强的课程,药物基因组学教学中存在无合适统编教材、教学重点难点不够明确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自编校本教材、集体备课整理知识点、丰富提高教学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雷小英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
几类实体肿瘤对IFN-α 2a治疗敏感性与其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表面干扰素α受体的表达与其肿瘤对IFN-α 2a治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干扰素α敏感肿瘤的快速评价方法奠定基础.方法:MTT法体外筛选IFN-α 2a敏感与抗性肿瘤细胞株,选取人肺腺癌细胞A549,SPC-A-1,GLC-82和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MKN-45共4株细胞;通过构建荷瘤裸鼠模型,证实不同肿瘤对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表面IFN-α受体的表达差异.结果: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549,SPC-A-1为IFN-α 2a敏感性细胞株,MKN-45,GLC-82为IFN-α 2a抗性细胞株.细胞和组织水平检测的结果表明: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549,SPC-A-1,MKN-45,GLC-82.结论:IFN-α受体表达的高低与肿瘤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实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艳韩苇颜真张英起
关键词:干扰素Α
胸腺素α1二聚体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胸腺素 1二聚体蛋白并检测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人工合成胸腺素 1二聚体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胸腺素 ...
关键词:串联体纯化活性检测肿瘤抑制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本科生基因工程教学的实践被引量:4
2010年
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基因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改进,进一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课堂师生交流、改变课堂小结方式、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实验教学,以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雷小英颜真
关键词:基因工程教学方法课堂小结
重组人B7-H1IgV疫苗对小鼠骨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B7-H1IgV融合蛋白对小鼠骨髓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及其对荷瘤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B7-H1IgV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待抗体产生后接种SP2/0肿瘤细胞作为预防组;用重组人B7-H1IgV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同时接种SP2/0肿瘤细胞作为治疗组.监测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的变化及生存期;检测小鼠体内CD4+CD25+T细胞水平.结果:重组人B7-H1IgV融合蛋白在预防组和治疗组中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抑瘤作用,并可显著降低治疗组小鼠体内CD4+CD25+T细胞水平.结论:重组人B7-H1IgV融合蛋白能够引起小鼠的体液免疫,并抑制SP2/0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rhB7-H1IgV融合蛋白肿瘤疫苗有望成为一种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者.
陈霖王伟华张存薛晓畅李萌李维娜韩苇颜真张英起
关键词:小鼠骨髓瘤细胞肿瘤疫苗融合蛋白细胞水平肿瘤细胞
氧化应激诱导Alu RNA及其信号通路在急性肺损伤肺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目的:肺损伤发展迅速,致死率高,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氧化应激是导致急性肺损的重要病因,且可能引发严重的慢性肺疾病。方法: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双氧水作用于A549细胞制备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免疫沉淀,qR...
王伟华代鹏海璐明颜真
关键词:ALURNA双链RNA急性肺损伤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荧光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方法的建立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荧光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方法。方法:首先用煮沸法提取血清中的HBVDNA,然后用绿豆核酸酶(Mung Bean Nuclease)消化松弛环状HBVDNA(rcDNA),保留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设计一条嵌合引物,该引物分为两部分序列,近5′部分为人为设定的序列,近3′部分是与正链缺口下游互补序列。先用该嵌合引物以正链为模板,自HBV cccDNA1590nt开始向上游延伸,然后以嵌合引物中人为设定的序列为下游引物、与负链互补的上游引物以及一条在两引物之间与正链互补的Taqman探针,扩增检测嵌合引物延伸的产物。由于带有缺口的HBV rcDNA无法被嵌合引物延伸,因此最终只能扩增检测到cccDNA。结果:用含有相应HBV DNA片端的PUC19质粒模拟HBV cccDNA,该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103拷贝/ml;以模拟松弛环状DNA(rcDNA)与模拟HBV cccDNA按不同比例混合,在rcDNA与cccDNA的比为1×109拷贝/ml:1×103拷贝/ml时,该方法仍可检测到模拟cccDNA;单独检测模拟rcDNA浓度为1×109拷贝/ml时,该方法检测未出现假阳性。结论: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特异,适用于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
罗进郭晏海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稳定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的293T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的293T细胞株。方法首先从人外周血获取PBMC加以T细胞活化;PCR扩增CTLA-4转录本,连接pUCm-T质粒引入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位点后转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1-CTLA-4经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以抗生素G418筛选表达CTLA-4的293T细胞;定量PCR、免疫荧光分别检测293T细胞CTLA-4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血样来源T细胞经活化后表达CTLA-4转录本。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证实重组质粒内CTLA-4插入序列正确;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293T细胞能够稳定表达目的蛋白CTLA-4,并定位于细胞膜表面。结论成功构建的pcDNA3.1-CTLA-4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膜表面实现了稳定表达,为进行相关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茹晓荣刘永兰向安
关键词:293T细胞基因克隆真核表达
新的抑癌基因:RNA结合蛋白QKI在胃肠肿瘤中的抑癌和抗炎双重功能
肠道肿瘤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RNA结合蛋白QKI基因缺失胚胎致死,具体功能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首次发现该基因在正常肠道上皮中表达,胃癌和结肠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
卢兹凡杨国栋傅海燕韦梦影边永迁王黎
肿瘤个体化医疗——路在何方?被引量:1
2010年
药能救人,也能杀人。同样的药对有的人安全有效,对有的人却无效,甚至会发生不良反应。药物反应的差别最终引起了医学史上的一场个体化医疗革命。研究表明,除了性别、年龄等因素外,遗传因素是引起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现有化疗药物的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在各个领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这条路虽愿望良好,但过程曲折、代价昂贵、价值有限,而且是以瘤为本。那么肿瘤个体化医疗该如何实现呢?要实现肿瘤个体化医疗,药物研发不能再走以药为本和以瘤为本的路线,而是走以人为本的路线,即先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从特定人群寻找药物设计靶标,再围绕靶标进行个体化药物研发,最后以特定人群为药物临床试验对象完成新药研发过程。
赵锦荣颜真
关键词:肿瘤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