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2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共享
  • 2篇地震断裂
  • 2篇地震序列
  • 2篇断层
  • 2篇震源
  • 2篇震源破裂
  • 2篇震源破裂过程
  • 2篇重定位
  • 2篇莫霍面
  • 2篇课程
  • 2篇雷达
  • 2篇教学
  • 2篇发震
  • 2篇发震断层
  • 2篇INSAR
  • 2篇LIDAR
  • 1篇地理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4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3篇余旭
  • 2篇吴中海
  • 2篇张兴福
  • 2篇鄢建国
  • 1篇杨海军
  • 1篇何建邦
  • 1篇叶庆东
  • 1篇孔爱婷
  • 1篇黄小龙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测绘科学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广东省测绘学...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测绘工程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 4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特征: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分析结果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 年5 月21 日21 时48 分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 地震,及时查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特征,可为认识该区孕震条件和判别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依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
王光明吴中海彭关灵刘自凤罗睿洁黄小龙陈浩朋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基于文献统计的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2014年
为了客观描述和把握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研究现状,通过对1989~2012年间我国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地理信息共享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余旭孔爱婷
关键词:地理信息共享文献统计
LiDAR辐射强度信号校正研究进展及趋势被引量:1
2024年
激光雷达不仅能获取目标三维空间信息,还能记录目标反射的回波辐射强度,为实现空谱一体化探测提供基础。但激光雷达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易受距离、入射角、大气衰减等因素影响,原始强度数据的质量并不能满足后续应用的要求,影响空谱一体化应用的推广。首先论述激光雷达强度数据的产生和应用;随后,着重对国内外的强度校正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随着未来遥感技术对空谱数据一体化获取需求的增加及技术的不断提升,激光雷达技术的空谱一体化优势必将得到极大提升。
王丹丁琼张润源安宇伟
关键词:激光雷达校正方法
不同重力场模型对青藏高原莫霍面反演的影响
2020年
针对当前少有学者研究不同重力场模型对莫霍面地形反演的影响,该文利用Parker-Olderburg方法深入讨论纯GRACE重力场模型、纯GOCE重力场模型以及GRACE和GOCE混合重力场模型对青藏高原地区莫霍面反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重力场模型所反演的莫霍面地形整体空间分布上比较一致,但也存在10 m量级的细微差异;该地区莫霍面地形分布呈顺时针旋转模式,可以较好反映主要构造结构的特点;最深的莫霍面约为70 km,远超过了其他地区正常地壳的厚度。
邓文彬苏丹竞高宇潇许闯
关键词:莫霍面重力场青藏高原反演地形
中国南海重力梯度多尺度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鲜有学者利用沿轨重力梯度数据研究中国南海地下结构的问题,该文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和功率谱估计方法对该地区重力梯度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不同深度结构特征。该方法从重力梯度数据中有效提取出不同深度场源所产生的重力信号,提升了重力梯度数据的垂向识别能力,可以给出地下介质在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场源所产生的重力梯度在区域中部和东南角分布密集,呈现正负异常交替出现的链状分布特征;在平均深度约31 km处的地下存在一个被高密度体所包围的大型低密度体;45 km以下的深层区域,未有明显异常体显示,密度分布总体上沿西北-东南方向逐渐增大。
黎晋博许闯简光煜余杭涛曾文锐鄢建国
关键词:重力梯度小波多尺度分析
利用InSAR确定2008年Mw6.5级青海大柴旦地震同震形变
本文采用欧空局Envisat卫星雷达数据获取了2008年Mw6.5级青海海西大柴旦地震同震形变场。该同震干涉图是目前利用InSAR获取的最好的干涉图之一。图像清晰的显示2008年大柴旦地震是逆断层地震,震中最大形变量约为...
王华
关键词:同震形变
中国南海地区重力剥离对莫霍面反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确定更为精细的中国南海地区莫霍面对认识该地区内部结构、形成机制及相关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重力剥离的精度直接影响莫霍面反演结果的质量.本文将由XGM2019e解算的自由空气重力扰动进行地形水深、沉积层、固体地壳密度异常和岩石圈热膨胀重力剥离,提取出莫霍面重力扰动,结合线性回归法和地震资料估计反演参数,并采用直接迭代法反演南海莫霍面模型,最后利用地震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研究结果表明:仅顾及地形水深重力剥离的莫霍面反演结果整体精度较高,为1.94 km;在沉积物较厚的陆坡盆地,忽略沉积层的影响可使莫霍面最大加深6.30 km,但在沉积物较薄的南海海盆,考虑沉积层重力剥离会降低反演精度;利用CRUST1.0进行固体地壳重力剥离会使反演结果的精度降低0.22 km,表明CRUST1.0在南海地区并不准确;热膨胀重力剥离对反演精度的影响不大,但若忽略该效应,可能会高估洋壳区的莫霍面深度.针对南海重力莫霍面研究,笔者建议:若无精细地壳资料,忽略固体地壳重力剥离;若主要关注南海海盆可忽略沉积层的影响,但应考虑热膨胀重力剥离;若研究区覆盖沉积盆地,则应考虑沉积层重力剥离,并仔细选取密度-深度函数.
黎晋博吴桂潜许闯陈浩朋鄢建国张兴福
关键词:莫霍面
面波非大圆路径传播研究进展
2024年
传统面波层析成像多基于射线理论,并假定面波沿大圆路径传播.由于地球介质的横向非均匀性,面波有时会偏离大圆路径传播,引起面波入射方位角异常和多路径传播效应.本文通过总结面波非大圆路径传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面波非大圆路径传播的主要特点及成因:面波非大圆路径传播效应随着周期的减小而增强,在短周期的非大圆路径传播效应非常明显,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是导致面波偏离大圆路径传播的主要因素.接着,介绍了测量面波入射方位角异常的两类方法——单台三分量偏振分析和台阵分析方法,其中台阵分析方法相对于单台三分量偏振分析更为可靠和稳定.讨论了面波非大圆路径传播对于面波频散测量和面波层析成像的影响.由于面波的非大圆路径传播,采用天然地震双台法测量的面波频散会高于真实值,而利用背景噪声测量的双台频散会低于真实值.因此,基于大圆路径假设的面波层析成像结果会与真实值出现偏差,特别是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大.最后,本文对面波非大圆路径传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中,可以利用面波入射方位角异常改正双台面波相速度测量,然后再进行面波层析成像;利用谱元法模拟地震波是研究面波非大圆路径传播的一种有效手段,既需要考虑全球大尺度地壳上地幔结构,也需要考虑研究区内部精细三维结构对于面波非大圆传播的影响.
范芮芮张泽铭叶庆东陈浩朋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多路径效应
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特征: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分析结果被引量:37
2021年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及时查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特征,可为认识该区孕震条件和判别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依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86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长约25 km;整体走向135°;M_(S)6.4主震震中位置为25.688°N,99.877°E;震源深度约9.6 km。综合地震序列深度剖面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可知,发震断层应为北西走向、整体向西南方向陡倾的右旋走滑断层,倾角具有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变缓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该地震具有典型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活动特点,其破裂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破裂成核阶段:首先在发震断层10~12 km深度处相对脆弱部位产生小尺度破裂,之后失稳加速破裂,发生M_(S)5.6地震;主震破裂阶段:在构造应力场持续加载和周围小尺度破裂的共同影响下,促使浅部较高强度断层闭锁区破裂,形成M_(S)6.4主震;尾端拉张破裂阶段:主震破裂向东南扩展过程中,在东南端形成与之呈马尾状斜交的、具有正断性质的次级破裂,并产生M_(S)5.2余震。而且此次地震还在源区北东侧触发了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破裂。综合分析认为,漾濞地震是兰坪-思茅地块内部北西向草坪断裂在近南北向区域应力挤压作用下发生右旋走滑运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新生断裂特征。近年来兰坪-思茅地块内部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表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持续挤出的过程中,遇到该地块的阻挡,正在导致地块内部早期断层贯通形成新的活动断裂。因此,川滇地块西南边界带上或相邻地块内部老断层的复活和新生断裂的产生是区域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建议
王光明吴中海彭关灵刘自凤罗睿洁黄小龙陈浩朋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基于InSAR及偏移追踪技术的青海玛多Ms7.4地震研究
2021年5月22日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98.34°E,34.59°N)发生MS7.4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主边界内侧的玛多-甘德断裂带上,震源深度17km,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断裂,为继汶川地震后中国发生的震级...
郭晓彤王华吴希文
关键词:INSA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