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作品数:639 被引量:4,067H指数:26
相关作者:徐宏里马乐群麦沛成林二虎李富康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1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2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3篇细胞
  • 46篇蛋白
  • 38篇手术
  • 33篇基因
  • 31篇疗效
  • 28篇动脉
  • 26篇骨折
  • 25篇腹腔
  • 24篇肿瘤
  • 23篇腹腔镜
  • 21篇护理
  • 19篇预后
  • 18篇术后
  • 17篇妊娠
  • 17篇切除
  • 16篇血清
  • 16篇胎儿
  • 16篇切除术
  • 16篇儿童
  • 14篇糖尿

机构

  • 633篇暨南大学附属...
  • 11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9篇暨南大学
  • 10篇暨南大学附属...
  • 9篇北京大学深圳...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深圳市第二人...
  • 5篇深圳市儿童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深圳市疾病预...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深圳市中医院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邱晨
  • 22篇镇万新
  • 22篇吴本清
  • 20篇郭毅
  • 19篇杨大志
  • 19篇余小舫
  • 18篇李先明
  • 17篇徐宏里
  • 15篇鲍世韵
  • 15篇陈亦欣
  • 13篇褚晓凡
  • 13篇马可夫
  • 13篇任浙平
  • 13篇朱惠明
  • 12篇吴瑛
  • 12篇王正
  • 12篇李富康
  • 10篇周志斌
  • 10篇贾少微
  • 9篇刘洪涛

传媒

  • 40篇广东医学
  • 28篇咸宁学院学报...
  • 2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9篇暨南大学学报...
  • 1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0篇中国现代医学...
  • 10篇现代临床医学...
  • 9篇齐齐哈尔医学...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8篇中国药业
  • 7篇中国内镜杂志
  • 7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中国综合临床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6篇海南医学
  • 6篇中国骨肿瘤骨...
  • 6篇中国实用医药
  • 5篇医学综述
  • 5篇临床荟萃
  • 5篇吉林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15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15篇2012
  • 17篇2011
  • 24篇2010
  • 17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40篇2006
  • 88篇2005
  • 133篇2004
  • 82篇2003
  • 71篇2002
  • 49篇2001
  • 17篇2000
6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肝硬化肝切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剂对肝硬化肝切除大鼠免疫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48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标准肠内营养组,B组为肠内免疫营养组,依标本采集时间不同,各组再分为4个亚组。大鼠用肠内营养剂喂养8d后行68%肝切除术,术后再用肠内营养剂喂养至取标本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8d取相应亚组大鼠全血,检测T细胞亚群分类、IgG和IL-6。结果:两组大鼠术后均有免疫功能降低和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但B组的程度明显低于A组。B组术后1dCD3、CD4、CD4/CD8和IgG,术后4dCD4、CD4/CD8和IgG,术后8dCD4/CD8和IgG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4dIL-6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与标准肠内营养相比,能减轻肝硬化肝切除大鼠术后的免疫抑制,增强术后的免疫功能,下调术后过度的急性炎症反应。
郭跃华余小舫于会群
关键词:肝硬化手术期间肝切除术肠内免疫营养免疫功能
三腔二囊管压迫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三腔二囊管压迫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89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行EVL治疗的结果,其中176例活动性出血的患者EVL前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EVL后2周内再发出血患者行内镜引导下三腔二囊管置入术,控制出血后再次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再次EVL治疗。[结果]EVL前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有效率为95.46%(168/176),首次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有效率为96.19%(278/289)。11例EVL后2周内发生再出血患者,行内镜引导下三腔二囊管置入及压迫术,其中9例压迫成功;5例再次行EVL治疗后控制出血。三腔二囊管压迫与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总有效率为99.31%(287/289)。[结论]三腔二囊管与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以提高EVL的总有效率。
姜岭梅王立生李银鹏李迎雪宋洋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美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寻找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方法,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乳腺癌患者行美蓝染色法检测SLN,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后,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与SLN进行对比分析,分析SLN检出率及临床特征。结果40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35例,成功率为87.5%。检出SLN 60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1.7个。2例出现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0.5%,无假阳性。35例患者中有16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5.7%。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ALN)的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4.4%。结论 美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刘新杰傅建民麦沛成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清扫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CD_(69)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史菲邱晨李富荣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发作期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CD69
骨疏汤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均为本院中医门诊病人,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或肾脏疾病,无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史。所选病例106人均为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年龄539岁,绝经年限为3~14年:...
耿小茵钟紫茹刘光太戴春禧
文献传递
电视胸腔镜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围手术期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 374例VATS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按年龄分 3组 ,老年组 (12 5例 )、中青年组 (2 16例 )、儿童组 (33例 )。 结果 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 34例 ,占 9 1% ,其中 1例死亡。中青年组和儿童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5 1%和 3 0 % ,而老年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7 6 % ,3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手术者的经验和患者年龄与VATS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降低其发生率。
王正林少霖李标丘平杨超许力壮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手术中并发症VATS
肝癌的热化疗被引量:17
2002年
探讨肝癌热化疗的机制、方法及优缺点 ,总结近年来有关肝癌热化疗机制及方法的研究结果 ,列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热化疗的优势决定热化疗逐渐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肝癌辅助治疗方法 ,但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 ,温度的选定、化疗药物的剂量、种类及给药途径有待统一规范 ,以便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刘嘉林
关键词:药物疗法抗癌机制肝癌热化疗
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干预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1]。2)采用碳酸氢钠加氟康唑加金因肽治疗严重的因化疗所致的口腔粘膜溃疡。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症状由干预前68%下降至干预后40%,抑郁从44%下降至16%,口腔粘膜溃疡痊愈从常规的治疗护理平均为8d缩短至5d。结论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重视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的处理,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能使毒副反应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秀兰周妮亚詹凤球
关键词:滋养叶细胞口腔粘膜溃疡抑郁自评量表心理评估金因肽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疗效观察(英文)
2004年
目的 探讨 1,6 -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合并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均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FDP 0 .2 5~ 0 .4g/ (kg·次 ) ,1次 /d静滴 ,10d为一疗程 ,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肌酶测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心肌酶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李江林贺务实
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婴儿心肌损伤
ERβ在骨缺损模型愈合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在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作雌性C57小鼠(对照组)与ERp基因敲除(ERβ^-/-)小鼠(实验组)两组小鼠单侧股骨滑车(d=0.6mm)的全层软骨下骨缺损模型,于术后1、2、3、4周取材,应用MircoCT扫描,比较两组在缺损模型愈合过程中的骨体积分数(BV/TV)的差异来对比观察骨修复过程。【结果】两组骨缺损模型在1周内即开始出现新骨,4周已骨性愈合。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区域BV/TV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实验组在1周、3周和4周三个时间点BV/TV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BV/TV值时间效应与处理交互效应也有统计学意义(F=2259.412,F=15.207,均P=0.000)。【结论】ERβ在骨修复过程中呈现负性调节新骨形成的作用。
胡新佳黄智敏陈启明潘晓华李刚
关键词:骨疾病疾病模型动物
共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