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董连凤张敏吴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滑坡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网络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带
  • 1篇地质
  • 1篇堵江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遥感
  • 1篇遗址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宇宙
  • 1篇宇宙成因
  • 1篇宇宙成因核素
  • 1篇灾害

机构

  • 12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煤航测遥感...
  • 1篇浙江交工集团...
  • 1篇核工业金华勘...

作者

  • 7篇庄建琦
  • 3篇彭建兵
  • 2篇崔鹏
  • 2篇刘聪
  • 2篇杨银科
  • 2篇陈晓清
  • 1篇董连凤
  • 1篇葛永刚
  • 1篇裴来政
  • 1篇胡凯衡
  • 1篇韩玲
  • 1篇梅海
  • 1篇郭晓军
  • 1篇游勇
  • 1篇苏生瑞
  • 1篇吴静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灾害学
  • 2篇地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光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县级防震减灾规划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为例(英文)
2016年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防震减灾规划现状,我国防震减灾规划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及在西北地区开展区、县级防震减灾规划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为例,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的区、县防震减灾规划现状与存在的特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西北地区防震减灾规划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杨银科刘聪苗丁丁南静静
关键词:防震减灾规划影响因素
基于水文模型泥石流汇流预测——以蒋家沟一级支沟大凹子沟泥石流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到山区的经济发展。合理的预报成为一项经济有效的重要减灾手段,但是对于泥石流汇流过程的预报还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利用SCS模型结合ARCGIS技术,初步探索泥石流汇流过程,对泥石流汇流过程和最大流量进行预测;并选择泥石流多发区大凹子沟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泥石流汇流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获得如下认识:①采用ARC-SCS模型对1999年6月16日发生的泥石流汇流过程进行初步预测,结果显示,最大清水流量为16.31 m3/s,泥石流最大流量为51.98 m3/s,计算的泥石流最大流量与实际调查结果误差仅为9.2%;②泥石流的整个汇流过程持续约为40 min,根据野外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泥石流汇流过程计算误差较小。可见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泥石流流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预测结果可以促进泥石流工程防治的开展,为泥石流防治和预报提供基础。
庄建琦崔鹏郭晓军
关键词:泥石流汇流水文模型
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例被引量:12
2012年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对该区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降雨量在1981~1990年为降雨量较小年份,1991~2000年为降雨量较大时间段,2001~2005年降雨量开始急剧减少;(2)1987、1995和2005年的平均侵蚀量分别为:70.58、80.08和79.81t/(hm2.a),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92%、33.83%和33.18%,其中极强度侵蚀分别占9.15%、12.81%和12.63%;(3)在分布特征上,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小江流域的中下游地段。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 600~2 800m),所占的比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高海拔区域,极强度侵蚀呈增加趋势;同时,极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高坡度段(>35°)上,占其面积的85%以上,且呈持续增加趋势,在中坡度段(15°~35°)上,极强度侵蚀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USLE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全球变化条件下土壤侵蚀效应,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人类经济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庄建琦葛永刚
关键词:土壤侵蚀USLE模型小江流域
基于改进的矩匹配方法高光谱影像条带噪声滤波技术被引量:28
2009年
高光谱遥感数据蕴含着丰富的地物反射光谱信息,其原始反射数据中含有大量的噪声,这些噪声严重影响地物反射光谱中的吸收特征,大大降低数据的分析精度,研究有效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算法是改善高光谱数据分析效果的关键环节。研究了推扫高光谱图像(PHI)影像中条带噪声的高频特性,针对目前常用的矩匹配方法及几种改进的矩匹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行平滑条带滤波方案,对含有条带噪声波段行均值曲线进行平滑处理,并调整图像中各像元的灰度值,以减小行间灰度差异,所得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有所提高,取得了比按波段的矩匹配方法更好的去条带效果,在较好地削弱图像中条带噪声的同时,保留了原图像的辐射特征。
韩玲董连凤张敏吴静
关键词:图像处理高光谱遥感高频特性条带噪声
基于数值模拟的戈龙布滑坡‒堵江‒溃决洪水地质灾害链动力学过程重建
2023年
以全新世戈龙布古滑坡堵江溃决洪水地质灾害链为例,采用野外调查、PFC3D滑坡动力学数值模拟和HEC-RAS溃决洪水模拟,再现了该滑坡滑‒堵‒溃灾害链全过程.首先通过野外调查查明了该滑坡的特征,戈龙布滑坡总体积约7.92×10^(7)m^(3),主滑方向为NW335°,最大滑动距离为2.3 km,最大堆积厚度约150 m.利用离散元软件对该滑坡启动和堆积过程模拟,戈龙布滑坡滑动过程持续了103 s,最大速度可达57 m/s,且在滑动过程中呈现出破碎程度区域差异性的运动学特性;大部分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了其原始的位置顺序,堆积体物质特点为单个颗粒与块体团簇共存,破碎作用较弱.滑坡堆积体面积约为1.8×10^(6)m^(2),鞍部高143 m,左岸、右岸高程分别为2030 m和2063 m.滑坡堵塞黄河形成的堰塞坝厚度达143 m,上游形成面积为128 km^(2)、库容为4.87×10^(9)m^(3)的堰塞湖.通过模拟不同溃坝程度(15%、25%、50%和75%)下洪水演进过程,溃口下泄流量在30 mins内迅速增大达到一个顶峰,然后呈缓速减小;溃口最大峰值流量分别为15137.9 m^(3)/s、52192.9 m^(3)/s、157375.5 m^(3)/s和326703.6 m^(3)/s,并分析了下游各断面的洪峰流量和水位特征.讨论了洪水演进与喇家遗址的关系,发现在25%溃坝时,溃口洪峰流量为52192.9 m^(3)/s,喇家遗址处水深为27.1 m;75%溃决时,到达二里头遗址的最大流量相当于黄河百年一遇洪水流量.研究结果对开展黄河上游古滑坡动力学过程和溃决洪水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
贾珂程庄建琦占洁伟王世宝牛鹏尧牟家琦王杰郑佳付玉婷
关键词:溃坝喇家遗址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滑坡年代学研究方法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滑坡年代学研究对于滑坡灾害的形成演化、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等意义重大。为了对比分析各种滑坡测年新技术,综述了各个测试技术在国内外滑坡年代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对14C、光释光(OSL)、宇宙成因核素、树木年轮及地衣等测年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探讨了各个测年技术的优缺点、年代测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结论表明,利用14C、光释光、宇宙核素测年技术分析滑坡年代的研究较多,树木年轮和地衣测年方法应用较少;全球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东亚等地区,中国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河上游和长江三峡地区。滑坡年代学的研究在中国刚刚开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的防灾减灾、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意义重大。
杨银科彭建兵刘聪
关键词:滑坡年代学^14C光释光宇宙成因核素
宽级配弱固结土入渗及抗冲性对泥石流起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震后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松散物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固体物源,使得震后灾区泥石流一直处于群发、频发状态。这些松散土体由于扰动强度大,属于宽级配弱固结土体。在降雨作用下产生的水土耦合作用促使土体结构破坏,从而起动形成泥石流。通过对该种土体进行的入渗和抗冲试验的结果表明:(1)震后的宽级配弱固结土体的入渗强度是蒋家沟流域类似土体的1.5~6.0倍,直接导致了在降雨入渗作用下土体内部细颗粒被侵蚀搬运,并伴随着土体结构的破坏。(2)抗冲性显示了由于其弱固结特性,土体的抗冲性系数很小,在表面径流作用下,土体易崩解而被径流冲刷流失,增强了径流侵蚀能力。(3)震后降雨与特殊土体的耦合作用促使了灾区泥石流一直处于群发、频发状态,并将持续到土体恢复至震前状态,在此期间灾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也会随之变化。
庄建琦游勇陈晓清裴来政
关键词:入渗率抗冲性泥石流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雅安市滑坡易发性评价
2023年
准确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是滑坡风险评估的基础,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雅安市为研究区,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泥沙输运指数、径流强度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年均降雨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形起伏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等16个因子,构建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度神经网深络(DNN)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易发性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区(12.2%)、高易发区(7.0%)、中易发区(9.8%)、低易发区(17.0%)、极低易发区(54.1%)五个等级,并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进行对比,用ROC曲线的AUC值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DNN模型的评价精度AUC(0.99)大于ANN(0.96)模型。因此,相比ANN模型,DNN模型在该研究区有着更好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滑坡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雅安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低海拔地区,沿着道路和水系分布,距道路距离、高程、年均降雨量是影响雅安滑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
牟家琦庄建琦王世宝孔嘉旭杜晨辉
关键词:滑坡
基于河流裂点序列研究秦岭北缘断裂强震活动历史被引量:1
2022年
河流裂点的发育是瞬时不均衡地貌系统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而引发地表破裂的地震活动是造成河流裂点形成的主要成因之一,在河流纵剖面调整的过程中裂点会不断地向上游迁移,以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因此通过识别活动断层上游河道纵剖面中的河流裂点序列可以反推该断层的强震活动历史。秦岭北缘断裂是限定秦岭山体和渭河盆地的重要边界断裂,受制于技术方法和自然条件,对于该断裂全新世地震活动历史一直有待突破。本研究在前人对秦岭北缘断裂分段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最为活跃的中段(眉县-蓝田县),基于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像对制作了5m分辨率和高程精度1.5m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取了46条横穿秦岭北缘断裂的河床纵剖面,共识别了108个由断层活动导致的河流裂点。通过分析推断最新一级河流裂点的形成与公元前1000a的地震相关,进而利用河流裂点的后退速率推断出第2级河流裂点和第3级河流裂点形成的时间距今5624~7425a和8432~10691a,如果认为上述河流裂点均由地震所致,那么河流裂点的形成时间就可以代表地震的发生时刻,表明秦岭北缘断裂具有准周期的发震特点,发震周期为2800~4000a。这一结果与前人针对秦岭北缘断裂古地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所识别出的三级河流裂点陡坎高度分别为约4.7m、5.1m和5.2m,近乎一致的陡坎高度表明秦岭北缘断裂过去3次地震的震级大小相近,根据平均4.95±0.29m的陡坎高度所计算得到秦岭北缘断裂过去3次地震的震级大小为M_(W)=7.65±0.02。这一研究为认识秦岭北缘断裂的强震活动性提供了地貌证据约束,也为研究基岩山区断裂的古地震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黄伟亮杨虔灏彭建兵项闻原浩东王淞
关键词:古地震汾渭地震带
留坝县“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调查及启示
2009年
根据对陕西省留坝县因汶川"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以及与地震前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特点。留坝县"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根据崩塌体母体所在位置,可将其划分为山巅型和山腰型,两者崩塌母体所处的地形有明显差别,运动距离、方式及危害也有明显的不同。作者结合留坝县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得到关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防治等方面的一些启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苏生瑞梅海
关键词:崩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