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78 被引量:621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豆李江江张志同谢朝杰吕京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电子电信
  • 5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2篇机械工程
  • 27篇理学
  • 1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气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49篇天线
  • 19篇望远镜
  • 13篇电性能
  • 13篇机器人
  • 12篇反射面
  • 12篇大射电望远镜
  • 11篇面天线
  • 11篇反射面天线
  • 10篇可展开
  • 10篇可展开天线
  • 9篇相控阵
  • 9篇仿真
  • 8篇有源相控阵
  • 8篇有源相控阵天...
  • 8篇射电
  • 8篇射电望远镜
  • 8篇并联机器
  • 8篇并联机器人
  • 7篇优化设计
  • 7篇有限元

机构

  • 178篇西安电子科技...
  • 8篇中国电子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电子科技...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西安空间无线...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电子科技...
  • 3篇中国电子科技...
  • 3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上海宇航系统...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空间飞行...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作者

  • 39篇仇原鹰
  • 29篇保宏
  • 23篇段宝岩
  • 19篇邵晓东
  • 15篇杜敬利
  • 15篇王从思
  • 15篇王伟
  • 14篇陈建军
  • 14篇周金柱
  • 11篇曹鸿钧
  • 10篇段学超
  • 9篇盛英
  • 8篇张逸群
  • 8篇张树新
  • 7篇黄进
  • 7篇杨东武
  • 7篇乔心州
  • 7篇刘欣
  • 7篇刘焕玲
  • 7篇葛晓波

传媒

  • 25篇西安电子科技...
  • 25篇电子机械工程
  • 15篇计算机集成制...
  • 12篇系统工程与电...
  • 10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电子学报
  • 9篇2011年机...
  • 4篇工程力学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控制理论与应...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高技术通讯
  • 3篇计算力学学报
  • 3篇系统仿真学报
  • 2篇自动化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电子科技
  • 1篇振动.测试与...

年份

  • 6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15篇2016
  • 5篇2015
  • 21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23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16篇2008
  • 4篇2007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区间与概率的星载可展天线齿轮防卡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了在索网环形桁架式星载可展开天线中同时存在随机变量与区间变量的同步齿轮副防卡滞问题.对影响同步齿轮副发生卡滞失效的不确定量进行了细分,分成了区间变量和随机变量,并基于此建立了利用区间与概率的环形桁架式可展开天线机构中同步齿轮副卡滞失效的混合模型.利用该混合模型对同步齿轮副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防卡滞可靠度进行了评估,并与将影响同步齿轮发生卡滞失效的不确定量全部视为正态分布的概率模型的可靠度进行了比较.
刘帅杰段宝岩杨东武
关键词:可展开天线同步齿轮
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电池模组温度场监测
2021年
针对储能用锂电池系统成组数量多、温度场复杂所带来的电池安全管理困难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大型储能用电池模组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裸光纤串进行附加玻璃纤维管的加强封装,实现了在对裸纤进行保护的同时,避免了电池温充放电过程中的微应变对温度测量的影响。经充放电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案可实时高精度采集储能系统内电池模组的温度场状态,有效提升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及运行效率。
赵勇保宏张登攀李长有王耿闫勇刚
关键词:温度场光纤光栅
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变长度柔索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现有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研究中大多将柔索处理成简单的索杆单元,没有充分考虑柔索的动力学特性对末端执行器定位精度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柔索长度慢速变化时的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首先推导了描述变长度柔索动力学特性的偏微分方程,空间离散化后采用有限差分法将其转换成普通微分方程。然后,根据末端执行器与柔索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得出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同时包含有柔索和末端执行器的自由度。最后,给出两个算例来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说明工作空间巨大时考虑柔索动态特性的必要性。
杜敬利保宏宗亚雳崔传贞
关键词:有限差分振动
基于粒子滤波的自动装配定位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在虚拟环境中对零件模型进行快速自动定位并仿真实际装配过程,将传统的粒子滤波算法与典型的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方法—MH抽样算法相结合,并应用于虚拟装配。利用随机样本描述零件位姿的概率分布,根据重要性函数对零件进行位姿采样。通过调节各采样粒子权值的大小对发生干涉的零件进行位姿重采样,模拟实际装配中零件位姿的概率分布,并以样本的加权计算结果对零件位姿进行估计。分析了采样粒子数、零件外形复杂程度等因素对方法性能和装配效率的影响。该方法已经用于自主开发的基于自然交互的虚拟设计平台,实例表明它可以自动精确地完成装配引导。
高巍邵晓东刘焕玲
关键词:虚拟装配粒子滤波
空间可展开天线多态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空间可展开天线从收拢态到展开态的多个工位,进行了动、静力性能分析并将其结构设计问题归纳为一个优化问题。通过主动件相应自由度的约束考虑了展开驱动的影响,从而可以准确获得展开过程不同工位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了以可展开天线单元横截面积和索张力为设计变量,以天线结构最低固有频率、频率禁区以及结构强度为约束,以结构重量(或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的多态结构优化模型。最终求解得到最优的天线结构设计参数。实验及数值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建立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张逸群杨东武李申
关键词:可展开天线优化设计多状态
大型反射面天线轨道不平度对指向精确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奇台110 m口径射电望远镜高指向精确度特点,在现有天线指向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轨道误差源(轨道不平度)对指向精确度影响的关系模型。基于功率谱函数傅里叶级数系数归并法,建立了天线轨道不平度数学模型。针对国外某完全焊接式50 m天线,轨道水平度测量数据,通过实验数值仿真,采用查表法补偿轨道不平度造成的天线指向误差,使俯仰角误差精确度提高了1.5″,对高指向精确度天线实现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吴江王博
关键词:射电望远镜
区间分析法和凸模型方法在多学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具有有界不确定参数的多学科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结合泰勒级数及全局敏度方程,分别采用区间分析法和凸模型方法推导了系统连接变量和系统输出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理论及实例对两种方法的求解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区间分析法比凸模型方法的解区间更接近蒙特卡罗仿真法的解区间。
乔心州仇原鹰曹鸿钧
关键词:应用数学
基于模糊的框架变形重构的应变测量修正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三维(three-dimensional,简称3-D)框架结构弹性变形重构中存在的应变测量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应变测量修正的方法。通过逆有限元法(inverse 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iFEM)推导出结构表面应变量与测量点位移量之间的应变-位移关系,实测位移量代入应变-位移的转化关系得到相应的逆解应变。由于测量应变中含有安装、测量误差等,测量应变量与逆解应变量之间非线性数学关系模型难以准确得到。基于模糊网络对任意映射关系的无限逼近特性,采用模糊网络(fuzzy network,简称FN)逼近测量应变与逆解应变的关系。在确定模糊网络后,调用网络完成测量应变的修正,利用修正后应变量求解框架的变形位移。最后在三维框架模型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结构变形重构的误差普遍减小了60%以上,说明该测量应变修正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变形重构的精度。
潘兴琳保宏张旭东
大射电望远镜系统输出滞后补偿方法
2018年
针对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摩擦、间隙和大惯量引起的输出滞后问题,提出了一种输出滞后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根据阶跃响应辨识的思想获得扰动的边界,在此基础上基于稳定性理论,确定出系统的不稳定边界;其次,设计鲁棒控制器使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与禁区无交叉,从而使系统具有鲁棒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它是基于稳定性理论设计的无需稳定性证明,且设计简单容易实现,能保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时仍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章丹丹保宏尉胜腾许谦
关键词:大惯量鲁棒控制
基于自适应检测线的碰撞检测算法被引量:4
2013年
为有效解决高速运动物体碰撞检测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连续碰撞检测算法。在每个仿真时刻,基于运动物体的速度矢量实时构造自适应检测线,并计算检测线与环境物体的碰撞关系,进而获得运动物体与环境的碰撞点。通过构建自适应检测线,确保了碰撞点计算的连续性;通过将"体体"求交问题转化为"线体"求交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与扫掠体算法比较,检测速度显著提高;与层次包围盒算法比较,检测精度更高。
邵晓东高巍刘焕玲
关键词:碰撞检测虚拟现实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