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中学
- 作品数:822 被引量:589H指数:8
- 相关作者:孟盛刘国祥张海强邵然张正良更多>>
- 相关机构:宜兴市实验中学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 指向深度学习的生物教学策略--以“细胞的增殖”(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 结合生物教学实践,以“细胞的增殖”(第一课时)为例,通过真实情境引入、构建概念模型与物理模型、训练科学思维;创设认知冲突、健全知识结构等策略,实现生物课堂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于辙
- 关键词:细胞增殖教学策略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激活”策略
- 2005年
- 一、设疑开掘。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流于程式化,过于死板,与语文教师未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发掘有很大关系。北宋思想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怀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学生有怀疑才能产生认知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一个善教者,
- 毕晓阳
-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求知欲望程式化自觉性怀疑善教
-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 2012年
- 当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课堂,常以应试代替了鉴赏,教师把诗歌当文言来对待,字词句翻译到位,技巧上一一罗列,学生们关注的则是审题技巧、鉴赏术语等。在程式化的教学下,一首首洋溢着生命光辉,闪耀着中国文化魅力的诗词,变得毫无生命可言。笔者认为,不是古诗疏远了学生,也不是学生疏远了古诗,是我们没有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生活的桥梁。只有架设好这座桥梁,学生才有可能“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 钱玉琴
-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高中语文关键词审题技巧艺术表现力文化魅力
- 与球联姻,切接组合
- 2022年
- 与球联姻问题主要涉及到球的组合体问题,包括与球相关的切、接组合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也是考生的难点、易失分点.其中内切球是指球内切多面体与旋转体,解答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特别地,若内切的是多面体,则作截面时主要抓住多面体过球心的对角面来作;外接球是指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都在球面上的问题,解答时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
- 蒋旭东
- 关键词:高考命题内切外接球联姻失分点
- 离子方程式错误类型的枚举
- 2024年
-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实质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提高学生掌握其解题方法,现将离子方程式的错误类型进行举例分析。一、违背客观事实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试题中,命题者常以反应原理或反应产物违背客观事实设置错误选项进行考查。
- 沈素芳柳金花
- 关键词:命题者离子方程式解题方法正误判断
- 发现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 2015年
- 发现是学习和创新的第一步,发现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研究、合作和创造。高中化学中直观的实验时时冲击着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对事物的性质和原理发起挑战,一次次地利用自己发现的眼光来探索。教师作为课堂的掌舵人,要拥有明确的目标,诱导学生的发现;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实验进行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框架;鼓励学生大胆地操作,用心观察;利用学生各自的发现,激励学生同中求异,大胆创新;使学生在交流中奋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 冯晓锋
- 关键词:高中化学发现式教学非金属性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
- 古代中西方的传统文化
- 2011年
- 一、知识结构与学习价值
(一)知识范围与结构古代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主题和古代中国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关,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以及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内容。
- 蒋华强汤永成
- 关键词:西方传统文化中西方西方人文精神知识结构文化主题
- 地磁场的特点及应用
- 2013年
- 如图1,地磁场的S极在地球的北极附近,N极在地球的南极附近,有一磁偏角.地球上不旧地点的磁偏角数值不同,在下面的讨论中均不考虑磁偏角.
- 赖传伟
- 关键词:地磁场地球
- 高考全国卷中不等式问题的考向分析
- 2022年
-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高考全国卷客观题一般考查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和线性规划。试题一般以中低档题为主,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本文结合例题分析高考全国卷中不等式的考查动向,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把握高考考查动向,提升备考的针对性和备考效率。
- 王震
- 关键词:高考命题高中数学不等式问题基本不等式线性规划
- 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才能养成核心素养——谈新课改下基础知识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 2020年
- 传统历史教学和学习过程都很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背诵,这也是历史学科甚至是所有社会科学类学科给人们的普遍认识。然而几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新情景"、引用"新材料"。在评价机制上也是特别注重对"新情景"、"新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掌握和利用。铺天盖地的"新史料"大大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但也使得学生甚至少数教师认为只要利用好材料就可以解题,再紧扣基础知识的记忆已经没用,于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产生了怀疑。事实上,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能力考察的要求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加上历史学科的自身特殊性,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加重要,它是一切考察能力的基础。
- 王树庆
-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