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作品数:42 被引量:634H指数:15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亚热带
  • 13篇群落
  • 13篇中亚热带
  • 13篇阔叶
  • 12篇阔叶林
  • 7篇天然阔叶林
  • 6篇杉木
  • 6篇保护区
  • 5篇群落结构
  • 5篇人工林
  • 5篇万木林
  • 5篇物种
  • 4篇杉木人工林
  • 4篇土壤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林木
  • 4篇观光木
  • 4篇常绿
  • 4篇常绿阔叶

机构

  • 41篇万木林自然保...
  • 15篇福建师范大学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福建省湿润亚...
  • 4篇福建林学院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福建省林业科...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江苏省木渎高...
  • 1篇顺昌县林业委...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

  • 13篇黄清麟
  • 7篇高人
  • 7篇庄崇洋
  • 7篇马红亮
  • 5篇尹云锋
  • 5篇马志波
  • 5篇李爱萍
  • 4篇陈仕东
  • 4篇朱锦懋
  • 4篇韩世忠
  • 3篇王宏
  • 3篇陈光水
  • 3篇司友涛
  • 3篇王健
  • 3篇郑怀舟
  • 3篇杨智杰
  • 3篇王健
  • 2篇贺旭东
  • 2篇杨玉盛
  • 2篇史梅娟

传媒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热带亚热带植...
  • 4篇福建林学院学...
  • 4篇亚热带资源与...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山地学报
  • 2篇林业经济问题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武夷科学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尾松人工林皆伐1年后新增天然阔叶幼树初报被引量:3
2019年
福建永安市31a生马尾松人工林皆伐迹地封育1年后,新增天然阔叶幼树树种多达71种、株数密度高达64547株/hm 2。其中天然阔叶乔木树种38种、重要值30.64%、株数密度12200株/hm 2,常绿与落叶天然阔叶乔木树种分别为22种和16种,这是非常宝贵的天然阔叶乔木树种资源,是该区域人工林植被管理的重要基础。这些阔叶乔木树种中有不少珍贵的或高价值的用材树种,如红楠、木荷、青冈栎、米槠、红锥、刨花润楠、闽楠、檫树、泡桐、南酸枣和拟赤杨等。
王金池黄如楚黄清麟马志波马志波严铭海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皆伐迹地封育
两种珍稀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的核方法研究被引量:40
2000年
首次提出物种多度分布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介绍了此方法的构造和主要性质.珍稀濒危植物观光木群落和长苞铁杉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所有木本植物物种多度分布实例拟合结果表明,核方法能很好地描述群落物种多度分布。非参数核估计方法是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模拟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丰富了物种多度分布拟合方法,为珍稀濒危植物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吴承祯洪伟吴继林郑群瑞
关键词:物种多度分布植物群落
福州、建瓯和武夷山大气氮/硫湿沉降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于2013年对福州、建瓯和武夷山三地的雨水进行连续收集,测定其p H值及NH+4-N、NO-3-N、TN、SO2-4-S质量浓度,计算三地大气氮、硫湿沉降通量并揭示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三地总降雨量分别为1 188.0 mm、1 451.1 mm、2 423.4 mm,平均降水量为1 687.5mm。三地的中性的降水(5.6

福州>建瓯。三地氮湿沉降以无机氮沉降为主,且NH+4-N较多。硫沉降总量占氮、硫沉降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3.67%,69.31%,75.77%,表明大气湿沉降是以SO2-4-S为主。三地大气湿沉降NH+4-N、NO-3-N、TN沉降通量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在3、4月份出现峰值,三地大气SO2-4-S沉降通量月变化差异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4月、5月,可能与降雨强度和频次对氮、硫沉降浓度的影响有关。

李爱萍黄广华高人马红亮章伟陈仕东杨智杰林捷郑群瑞
关键词:湿沉降酸沉降氮沉降中亚热带
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用材林择伐技术Ⅰ.基于树种特征的目标树种清单被引量:12
2012年
依据树种的最大直径、干形、枝下高、生长快慢、木材价值、保护等级等6个重要特征指标,参照各指标的标准,筛选出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用材林目标树种,共计26科62属79种,其中针叶树种15种、阔叶树种64种,优质目标树种39种、良好目标树种29种、特殊目标树种11种。
黄清麟郑群瑞戎建涛卓鸣秀官晓辉
关键词:择伐天然阔叶林中亚热带
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对武夷山和建瓯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米槠天然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92-3.01、25.84-28.23 和0.88-0.90.0-10 cm 土层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高于10-20 cm 土层的,且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20 cm 土层的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高于0-10 cm 土层的;细菌特征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真菌,表明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采样地点的不同引起.
韩世忠高人李爱萍马红亮尹云锋司友涛陈仕东蔡献贺程清平郑群瑞
关键词:中亚热带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野生植物被引量:12
1999年
地处中亚热带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特有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种、Ⅱ级保护24种,福建省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Ⅱ级保护有3种,属福建植物志未记载或有记载未见标本(或产地不明)等的植物有32种.对其主要珍稀特有野生植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分布生态和保护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调查。
郑群瑞
关键词: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稀有植物
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空间格局研究综述被引量:14
2016年
物种多样性和空间格局是过去自然过程和人类干扰的结果,也是群落未来发展的起点,是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也是应用研究的热点。文中对这2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以适应管理更复杂森林的需求。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方面,针对物种的长期共存机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或假说,目前不同观点有整合趋势,并开始探讨不同机制在物种多样性维持方面的贡献;个体大小的多样性是多样性研究的一个新内容,最近开展了很多有关林木直径大小的研究。在空间格局方面,提出很多分析方法和检验判别统计量,在只需检验格局类型时扩散系数表现较好,而需探讨不同尺度格局类型时可以使用点格局分析。由于林木的高生长差异,多样性和格局在垂直方向有独特的表现,但是在当前研究中较少涉及垂直方向。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研究,这对群落水平的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近自然经营具有现实意义。
马志波肖文发黄清麟庄崇洋郑群瑞
关键词: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淋滤液DOM浓度与光谱学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以建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JCL)、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JCF)、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JCC)及武夷山的米槠林(WCC)不同层次土壤(0~10 cm,10~20 cm)为对象,用45 m L去离子水(相当于189 mm降雨量)分3次(每次15 m L)淋洗厚度约1. 8 cm土壤,研究模拟降雨条件下表层土壤渗滤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杉木人工林淋滤液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著高于3种天然林,分别是JCF、JCC、WCC的3. 5、1. 5、2倍,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腐殖化程度及荧光效率(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10~20 cm土层,4种林分的DON和DOC无显著差异,但杉木人工林的腐殖化程度及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不同植被类型中,0~10 cm土层的荧光同步光谱腐殖化指数(HIXsyn)值均大于10~20 cm,而Feff值均小于10~20 cm。综合3种光谱分析表明,3种天然林土壤淋滤液DOM含量更高,结构更简单;杉木人工林土壤淋滤液DOM含有较多木质素等不易分解的物质。与10~20 cm层土壤相比,0~10 cm层土壤DOM中含有更多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物质。
马莹玲邢帅虎朱思佳马红亮高人郑群瑞
关键词: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DOM紫外光谱
中亚热带地区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40
2015年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了中亚热带地区罗浮栲天然林和相邻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为0~10 cm高于10~20 cm土层,罗浮栲天然林高于杉木人工林.在两种植被类型的两个土层中,细菌PLFAs含量均显著高于真菌PLFAs含量.两种植被类型中,细菌PLFAs含量约占PLFAs总量的44%~52%,而真菌仅占6%~8%,表明细菌在该地区两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差异引起,土层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关分析显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细菌的PLFAs含量与p H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PLFAs含量与总氮、有机碳、C/N和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
韩世忠高人李爱萍马红亮尹云锋司友涛陈仕东郑群瑞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杉木人工林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及蓄积估计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主要测树因子的特征,特别是各林层树高和蓄积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蓄积的估计方法。[方法]通过计算各林层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各亚层株数和蓄积占全林分的比重,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并对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与全林分相比,分层后各亚层胸径和树高的变异系数明显变小,各亚层之间胸径的变异系数随亚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第Ⅰ、Ⅱ亚层树高的变异系数基本一致,小于第Ⅲ亚层。第Ⅰ、Ⅱ亚层的株数占全林分的20%~30%,蓄积却占全林分的90%以上。相对误差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林分蓄积时全林分、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误差均在5%以内,第Ⅲ亚层在10%以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算出各林层的蓄积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受光层(第Ⅰ、Ⅱ亚层)的蓄积占绝对优势,是外业调查的重点。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计算方法的误差总体上符合生产实践中精度的要求,方差分析得出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可在满足精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庄崇洋黄清麟马志波郑群瑞王宏
关键词:中亚热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