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师范大学社科部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石挺王汇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高校
  • 3篇社会
  • 2篇学科
  • 2篇社会科学
  • 2篇教育
  • 1篇大学生村官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行政
  • 1篇行政管理
  • 1篇行政管理权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社
  • 1篇哲学社会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政校关系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华忠
  • 1篇石挺
  • 1篇施远涛
  • 1篇徐剑
  • 1篇张扬
  • 1篇何静
  • 1篇钱佳
  • 1篇王汇
  • 1篇杨桓

传媒

  • 6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高校辅导员
  • 1篇高等教育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校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内涵、实践及其经验被引量:1
2011年
高校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其核心要素是现代大学制度、学科生长机制和大学文化传统,学科建设成为核心中的核心。高校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所重视,如何提高高校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今的焦点话题。华中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具有明确的目标、途径和保障措施,其基本经验是充分认识、理解并确立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重要地位;"强化学科能力、突出学科特色"的建设思路;特色交叉、应用文科先行的发展策略;加强科研队伍和科研环境的建设。
徐剑
关键词:高校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
新时代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任务与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被引量:3
2021年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理论思维、学术思想、文化品格乃至民族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任务和路径等问题。在发展方向上,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有机统一;在任务要求上,要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国家和政党治理话语的理论创新,阐释好中国道路和制度优势,促进中华文明传承传播,构建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及世界影响力,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实践路径上,要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系列重要论述体系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论述深刻、方法科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以及实践指导意义。
刘中兴吕惠东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论跨学科研究背景下高校科研的组织管理创新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科学发展的综合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跨学科研究己成为一种趋势。由于高等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荟萃,实验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因此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跨学科时代的到来也给高校传统科研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对科研组织管理进行创新,使其适应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提高科研组织科研能力的关键。本文将探讨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下,如何对高校科研组织进行管理创新,以便成功应对跨学科研究对传统科研组织管理带来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高校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石挺张扬
关键词:高校跨学科研究管理创新
大众文化中的价值观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被引量:9
2015年
大众文化是随工业文明而出现的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既可以表达统治阶层的价值好恶,也为社会民众表达自身价值情感倾向提供了表达场域。价值观在大众文化中生成,大众文化以直接和潜移默化的方式表现创作者、参与者和受众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融合并引导我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何静
关键词:大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逻辑
2023年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历史逻辑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断探索、改革开放中的特色凸显以及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三个阶段。从理论逻辑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理论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嵌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传承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逻辑看,我国教师队伍在规模、素质、结构和活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改善,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完善的教师政策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的后续实践路径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吸引高素质人才从教、构建高素质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及继续完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从而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钱佳石嵩曹义兰段锐
关键词:高素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我国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兼以湖北省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教育领域是孕育和承载女性科技人才的重要领域,教育领域的女性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教育领域科技人才队伍中,女性"缺席"现象依然严重,如何在"男女平等"的政策框架下,让更多女性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已引起各方关注。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调研、访谈及参考有关统计资料,深入全面地了解了湖北省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折射出了我国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王汇施远涛
关键词:女性教育领域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被引量:2
2019年
美国各类高等教育协会组织的发展,推动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我国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建设发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建设。应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协会在价值引领、职业指导、专业培训、督导检查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完善辅导员的职业标准、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评估。
刘宏达许亨洪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成效及政策建议被引量:37
2009年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一项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此项政策经历了初期探索、全面铺开和战略提升的三个阶段,目前还面临着各种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将此项政策更好地实施下去,应从建立科学合理的选聘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及退出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构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长效机制。
李华忠杨桓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变迁中的政校关系及其内涵被引量:6
2011年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过程,高校管理体制的变迁其根本在于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变化。如何依据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政府行政管理权与高校自主权的权能划分及良性互动是政校关系的本质所在。
李华忠
关键词:高校管理体制政校关系行政管理权高校自主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