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戏剧学院科研处(戏剧艺术研究所)
- 作品数:59 被引量:61H指数:5
- 相关作者:夏波沈林夏波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重读张庚戏剧美学——张庚先生诞辰110周年祭被引量:2
- 2021年
- 张庚借鉴西方戏剧理论,从中国传统美学提取范畴,用以观照现代戏剧舞台实践,试图从理论上把握与表述戏剧本质,以对实践进行理性提升。张庚戏剧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戏剧综合艺术论、戏曲综合艺术论和剧诗说里。他的戏剧思维带有明显的实践理性特征,他的美学理论作为一种戏剧的创作论(指广义的舞台创作),对中国现代戏剧舞台实践产生了极大的提升力与引领力。
- 廖奔
- 关键词:戏剧美学
- 17—19世纪西方绘画中国风被引量:1
- 2022年
- 经由瓷器等器物层面传达的中国形象,体现在17、18世纪欧洲的“洛可可”绘画作品里。而旅游者、传教士和外交使团携回的绘画中的中国图像,推动了欧洲绘画中国风的形成。在欧洲铜版画印刷技术成熟的基础上,欧洲图书中的中国图绘大行其事。19世纪广州十三行中国画匠绘制的众多外销画更是为欧洲绘画注入中国元素。
- 廖琳达廖奔
- 关键词:中国风
- “戏”“剧”“(剧)场”的语文学辨析——兼议drama和theatre的翻译问题被引量:3
- 2021年
- 中外交流的增加为戏剧研究开拓了疆界,也带来了新困扰。近二三十年来,在外来影响下,戏剧学最核心的概念,drama和theatre及其对应的汉译成为学者们议论的热点问题。2010年德国戏剧学家雷曼著作的中译本《后戏剧剧场》出版,更是将这场讨论推向高潮。通过对中文语境下"戏""剧""(剧)场"这几个关键词略做语文学辨析,梳理词义源流,管窥国人历史上对戏剧的理解,兼议drama和theatre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或可为当下的讨论提供一个新视角。
- 黄觉
- 关键词:DRAMATHEATRE翻译
- 俄罗斯戏剧的新趋势
- 2022年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在戏剧艺术领域表现出来。1917年革命前的俄罗斯经典作品为了适应当代观念而被改编和“重铸”,苏联时代剧目绝大多数遭到排斥,理论界对西方戏剧思潮的影响产生不同看法,对国内的戏剧新流派、新剧目持不同评价。剧坛生态的改变引起俄罗斯高层的关注,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近几年来,俄罗斯戏剧理论界深入思考“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扭转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回顾俄罗斯戏剧的历史,探讨苏联时代剧作传统在后苏联时代戏剧中的折射、继承和延续,对否定文本在戏剧中占主导作用的论调有所批判,剧坛前景比较乐观。
- 陈世雄
- 关键词:戏剧
- 一个大时代的开始 刘厚生百年纪念(上)被引量:1
- 2021年
- 引言刘厚生(1921—2019)是中国戏剧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是新中国戏剧的重要见证人。作为北京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舞台上的新中国口述报告"项目负责人,笔者对刘厚生的口述访问集中在2018年春节前后,98岁的厚生老对戏剧生涯中所经历的人和事,记忆清晰。除个别事件和人物的时间节点需要查核之外,对问题的认识深刻、严谨。
- 高音(采访整理)
- 关键词:项目负责人口述
- 从西南走向全国——欧阳予倩、田汉与新中国戏剧展演的构建
- 2024年
- 2024年是欧阳予倩、田汉发起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以下简称西南剧展)召开80周年。数十年来,学界关于西南剧展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多借文献整理、回忆记述、理论梳理等方式关注西南剧展本身的来龙去脉,对于西南剧展对新中国文艺产生的影响关注不足。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剧展的主要发起人欧阳予倩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田汉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二人是新中国戏剧发展的主要构建者。
- 杨乐
- 关键词:戏剧展演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9卷本与8卷本对比
- 2023年
- 俄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以下简称为:斯坦尼全集)的8卷本和9卷本两个版本,分别编撰于20世纪50-60年代和90年代。20世纪50-60年代苏联文学短暂的“解冻”并没有影响到8卷本的编辑工作,书刊出版仍沿续严格的保密检查制度。更因20世纪30年代斯坦尼体系是苏维埃政府极力推崇的戏剧体系,因此斯坦尼全集8卷本的编撰过程深受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影响。90年代苏联解体,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变。
- 刘雨馨
- 关键词:苏联文学执政时期保密检查书刊出版全集
- 舞台上的新中国——中国话剧70年回顾被引量:2
- 2019年
- 在建设"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话剧这一高度直观的、"能够直接、面对面地对广大集体发生影响,使成千上万的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特别契合新中国文艺对群众的关切和对人民性的关注。于是,理所当然成为历史巨变中"新的人民的文艺"队伍中的主角。新的社会要求剧作家在戏剧题材和创作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新的时代要催生出新的舞台。广阔的社会为新中国的戏剧提供了最基本的情节,话剧创作在与现实的互动中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艺术现场,建构出一个舞台上的新中国。"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话剧与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的联系。作为舶来品的话剧历来有把目光投向西方的传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剧在剧场实践中呈现出的形态各异的创作背后无疑是东西方戏剧观念与当下现实的对话与对驳。实现话剧民族化,创建戏剧的中国学派成为新中国话剧的最高任务和时代命题。
- 高音
- 关键词:新中国话剧中国学派
- 一个大时代的开始 刘厚生百年纪念(下)
- 2021年
- 2018年2月14日高:这两天正在读您的《刘厚生戏曲长短文》,内容很丰富,有专门谈戏曲改革的《"戏改"四十年——忆论<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的指示>》《"推陈出新"十题》,还有《论京剧和知识分子问题》《发扬上海戏曲革新创造的传统》……刘:这个问题现在没什么人去研究了。高: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 高音(整理)
- 关键词:戏曲改革戏改京剧推陈出新知识分子
- 记忆与传统,自由与责任——第八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综述
- 2013年
- 2013年5月17日至19日,"第八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在新加坡召开。这是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TEC)自200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举办会议。论坛的承办方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教育传统的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本次盛会举行之时恰逢其建校75周年庆典。
- 王亚娜
- 关键词:亚洲戏剧教育传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