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 作品数:353 被引量:436H指数:10
- 相关作者:谢辉罗莹叶向阳高莎张明明更多>>
-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四库全书总目》辨误二则
- 2015年
- 《四库全书总目》中存在两处前人尚未辨明之错误:一是《易图通变》及《易筮通变》提要中,对雷思齐弃儒入道的原因及时间的错误论述;二是《历朝通略》提要中,对陈栎跋文提到的"廷方"之姓氏爵里的失考。本文即对此两处错误进行辨正。
- 谢辉
-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辨误
- 《弹冠必用集》与宋代的兀日忌讳
- 2017年
- 兀日忌讳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专为官员上任择日所设的避忌,宋代之后即迅速衰落,各类典籍中亦鲜有提及。南宋周渭所著《弹冠必用集》,是目前所见对此忌讳著录最详的文献之一,现仅有明抄孤本传世。从该书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最为流行的推算兀日法为避寅、午、戌法与九宫法。该书阐明了这两种方法的详细推演过程,其遵循的原则有阴阳年皆顺行法、两月同一宫法和阳年顺行、阴年逆行法。兀日忌讳之"兀日",有多种解释,而以"瓦日"之说最近情理。"兀日"忌讳是宋人在前代多种忌讳的基础上,整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式忌讳,北宋时期即已多有流行,南宋后期迅速由盛转衰。
- 谢辉
- 关键词:宋代
- 《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得与失
- 2020年
- 《剑桥中国秦汉史》展现了一个与国人看待中国历史不同的视角,可借以了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现状。该书采用“剑桥体”的编纂模式,在中西文化视域下,对史料采用批判的眼光,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历史事件进行重估,综合运用系统方法和文献计量分析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也存在着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借鉴太少,章节之间失联、衔接不够紧密、内容重复及冲突等不足。
- 季淑凤
- 《国际汉学》创刊30周年回顾
- 2025年
- 《国际汉学》创刊30周年,它的基本经验是,以中外交流史研究为基础,追踪中外文明互鉴的历史;以汉学史研究为核心,探求中国学术世界化的历程;以跨文化研究为方法,研究中华文明的世界性影响。未来的发展,它将进一步加强汉学史研究;聚焦中国学术重大问题,在国际范围展示中国学术的发展;加强批评的中国学,以学术批评推动世界汉学的研究。
- 张西平
- 关键词:汉学研究跨文化研究
- 从晚明到晚清:知识史视域中的西学翻译史——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述评
- 2017年
- 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著作《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从知识史的角度切入,对晚明来华传教士的西学汉译经典进行了论述。该著每一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详论了晚明西学东渐的十个经典案例。该著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传教士西学汉译的影响跟踪到晚清,还将中国社会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追溯到晚明。邹教授的这部专著,既属于知识史,又属于翻译史,对于中国翻译史的书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葛文峰
- 关键词:知识史翻译史
- 17—19世纪西方绘画中国风被引量:2
- 2022年
- 经由瓷器等器物层面传达的中国形象,体现在17、18世纪欧洲的“洛可可”绘画作品里。而旅游者、传教士和外交使团携回的绘画中的中国图像,推动了欧洲绘画中国风的形成。在欧洲铜版画印刷技术成熟的基础上,欧洲图书中的中国图绘大行其事。19世纪广州十三行中国画匠绘制的众多外销画更是为欧洲绘画注入中国元素。
- 廖琳达廖奔
- 关键词:中国风
- 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子》被引量:11
- 2016年
- 《中国哲学家孔子》是儒学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本文对这部翻译著作的出版历史背景、书的基本内容做了研究。进而说明,这部著作是当时礼仪之争的一个结果,是来华的耶稣会士为说明自己的"合儒"传教路线所做的努力。同时,这部书的出版使东亚的儒学思想首次进入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开始实际地影响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形成,从而说明了儒家思想的世界性意义。
- 张西平
- 关键词:礼仪之争四书耶稣会士
-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及启示被引量:10
- 2018年
-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于2016年获得国际童书界的至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地介绍到国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副主席张明舟介绍:“近些年,曹文轩的作品频繁地被国外出版社购买版权。据不完全统计,已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希腊文、瑞典文、爱沙尼亚文、越南文等,版权输出的作品达六七十种之多。”
- 王静
-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国际安徒生奖版权输出文学作家中国作家
- 德国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藏《汉语札记》抄本述略
- 2019年
-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是西方汉学史、西人汉语语法研究史以及世界汉语教育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一部作品。此前面世的有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的两部原始手稿和一个抄本。本文立足于文本史的研究,从德国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所藏的《汉语札记》新抄本入手,对该抄本与马若瑟原始手稿、其他抄本、刊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间的传承流变进行了考察,确立了该本的抄写者、时间和地点,厘清了新发现巴伐利亚抄本的一些基本史实。
- 李真
- 译述西洋,介绍欧美:《西风》月刊研究(1936—1949)
- 2019年
-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文艺期刊中,《西风》月刊(1936—1949)坚持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成为期刊中的佼佼者。《西风》月刊有成功的编辑出版思想与举措:明确办刊宗旨,借助西方杂志文章,启迪国内期刊;注重选材的价值与趣味,吸引读者;加强编者与读者的互动与沟通;多方筹措,促进刊物的营销。因此,《西风》月刊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季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