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姜刚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民族贸易
  • 2篇社会结构
  • 2篇清代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融合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2篇集体行动
  • 2篇藏区
  • 2篇草场
  • 1篇地区农业
  • 1篇地区农业经济
  • 1篇信仰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志愿
  • 1篇志愿行动
  • 1篇中国藏区
  • 1篇儒学
  • 1篇撒拉族

机构

  • 15篇青海大学
  • 5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贾伟
  • 2篇李臣玲
  • 1篇董国礼
  • 1篇陈芳
  • 1篇储竞争
  • 1篇王玉君
  • 1篇姜刚

传媒

  • 3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 1篇中国研究
  • 1篇中国民族学
  • 1篇第二届西部民...
  • 1篇中国民族学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EA模型的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实证分析——以玉树州、果洛州为例被引量:7
2019年
采用DEA方法对2010-2017年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显示: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投入要素拥挤,存在结构矛盾,即政府供给与民众需求失衡,同时其投入规模也存在不足。这源于其政府身份的多样性:理性的“经济人”、膨胀的“集体人”、牵扯的“执行人”。基于此,可从改善供给结构与扩大供给规模、增强政府执行能力、培养公共精神等方面寻求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提升的路径。
贾伟李强李臣玲
关键词:DEA
清代河湟地区民族贸易与河湟社会--关于藏边社会的一项社会史研究
河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藏边社会,它位于汉藏文化的边界地带,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清代的河湟地区的民族贸易最为兴盛,成为西北地区民族贸易的枢纽之一。随着民族贸易的深入,社会文化交流渗透己成为常态,塑造了河湟社会文...
李臣玲贾伟
关键词:民族贸易社会结构文化交流
文献传递
明清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农业经济述论
2012年
明清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耕地、人口、物种及粮仓建置等方面,这些不仅得益于河湟地区相对有利的自然优势,还与政府的扶持、民族贸易等有相当大的关系。河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促成了经济多元化结构。
陈芳李臣玲
关键词:民族贸易农业经济
甘青穆斯林民族地区村治模式研究——以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农村为例
对村治模式的研究是近年来农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民族地区农村村治模式的研究亦是民族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村民的共同认同与行动单位为标准,考察分析了青海循化撒拉族农村的村治模式,并指出当前撒拉族...
李臣玲王玉君
关键词:撒拉族村治模式二元性
文献传递
草场资源的管理与集体行动的达成——以青海省藏区Q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本研究从青海省Q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初期牧民的"有心无力"到政府"有心给力"和最终政府与牧民"同心同协力",共同保护草场资源并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成功案例出发,指出在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制度背景下,国家-精英-社会的管理结构摆脱了草场的资源管理中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的达成有赖于国家力量的引导,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对技术的应用进行试验并纠错。中国草场资源的管理是全球草场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这些问题需要将中国特殊的国家-社会关系结构关联起来。
郭海青
关键词:草场资源集体行动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西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差异性分析——以青海大学1958—2009年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源数据为例
2021年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青海大学1958—2009年共2万多个学生生源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发现:藏族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回族,再次是土族;回族前期相对滞后,后期发展较为强劲;土族是各少数民族中整体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最高的民族,人均比例最高;2000年后,教育资源不断惠及农村,各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性别比和城乡比逐渐趋向合理。在教育兴国向教育强国转型的新阶段,了解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探索发展的特性,把握发展轨迹,对当前高等教育的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海青李臣玲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
西北穆斯林地区村级组织与宗教组织相互关系研究——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村级基层组织和宗教组织是西北穆斯林民族地区村级组织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释西北穆斯林地区村级组织与宗教组织两组织间运行中相互协调及不相协调的方面,分析形成目前两者关系的原因,探讨和揭示当前两组织间关系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保持两组织间关系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途径。
王玉君李臣玲
关键词:村级组织宗教组织
论明清时期儒学在卓仓地区的传播及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在封建社会,儒学是中央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主要方式。卓仓是藏区推行儒学教育最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明清以来,儒学教育在这一地区从未间断。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以及儒学的传播不仅稳定了王朝对河湟民族地区的统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民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祁文寿
关键词:明清时期儒学
多主体草场生态治理的困境及可能——以青海湖流域D村普氏原羚的保护为线索被引量:2
2018年
在中国的生态治理中,已有研究相继指出国家生态权威的绝对性、生态权力的"简单化"以及地方经验的适宜性,并指出在生态治理中国家整合地方力量的必要性,多主体治理作为一种理想图景,从而成为生态治理中的一种研究导向。本研究在普氏原羚的保护行动中发现,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社会,二者都不能避免增长的引擎和理性的驱动;且不同主体内部、主体之间因价值指涉和路径依赖不同,致使不同主体间力量相互消解。多主体治理的格局中,地方社会的合理性是不容忽视的,国家稳定的制度体系依然是生态治理得以可持续的保障机制。此外,还要反思科学知识的应然性和实然性,生态文明的价值导向才能焕发生机。
郭海青董国礼
关键词:草场生态治理多主体
中国藏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若干问题探析被引量:2
2019年
藏区现代治理体系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藏区社会治理出现了新问题、新特点,迫切需要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进行创新性研究。在藏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中,必须抓住藏区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方能提纲挈领。本文基于长期调研,认为在构建藏区社会治理体系中应该着重关注领导核心、宗教系统治理、制度设计、政府治理边界的尺度、治理主体等六方面问题,并就此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贾伟李臣玲
关键词:中国藏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