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新经济
  • 1篇新经济地理
  • 1篇新经济地理学
  • 1篇一体化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义务教育均衡
  • 1篇云南城乡
  • 1篇云南省高校
  • 1篇政治关
  • 1篇政治关联
  • 1篇人力资本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生计
  • 1篇生计资本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化
  • 1篇农村
  • 1篇农村人

机构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榆琴
  • 1篇赵鸭桥
  • 1篇谭淑娟
  • 1篇白辉
  • 1篇田东林

传媒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林业经济
  • 1篇浙江金融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3年
“一带一路”倡议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发展提供了机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沿线国家教育互动、人才互动,成为云南省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探讨了高校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云南省高校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云南省高校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谭淑娟喜超罗福聪白辉
关键词:云南省高校
洱海流域生态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2024年
洱海流域生态类型丰富多样,民族、生态和信仰多元共生,呈现出苍洱生态系统与本土文化耦合的生态文化内涵。当前洱海流域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面临冲击。为给洱海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构建乡镇尺度生态与文化并重的生态文化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喜洲镇、凤羽镇、挖色镇的生态文化综合指数D值均在0.5以上,是流域内生态文化综合发展最好的区域。邓川镇的生态文化综合指数D值较低,为0.26。文化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发展较好区域相交于洱海,最终形成了以凤羽镇—喜洲镇—挖色镇为核心轴,辐射洱海流域的生态文化发展空间格局。流域内各乡镇生态与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情况均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水平。据此将洱海流域划分成四大发展类型区:生态文化协同保护区、生态文化协同发展区、生态保护优先区、文化发展优先区,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李艳丽潘娇杜发春
关键词:洱海流域生态文化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云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农村义务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2011—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云南普通小学和初中在校生人数和专任教师数城镇呈上升态势,农村则呈下降态势;城乡普通中学师生比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城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和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逐年上升,但发展不平衡,农村初中比城市初中少。分析认为,城乡二元体制、基础设施滞后、经费投入差距、师资力量不均等、人均受教育水平不高是影响云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云南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创新城乡义务协同发展理念,健全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和义务教育评估监督制度。
孔垂丽丁伊丽田东林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
云南边境山区少数民族农户贫困评价与治理--基于风险冲击和生计资本的调查被引量:2
2018年
消除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居民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利用云南边境5县居于口岸或边界线附近的15个山区少数民族村(农场)实地考察和入户调研数据,从风险冲击和生计资本视角,对特定场域和特殊农户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云南边境山区少数民族农户生计方面还存在医疗教育堪忧、对土地依赖大、农业投入产出低,组织化经营水平低、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溉条件差、农产品市场信息获取渠道不畅、跨境贸易不发达等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云南边境山区少数民族农户贫困治理和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喜超张焱赵鸭桥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生计资本
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对林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被引量:2
2022年
林业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但面临着林业生产效率低下、区域间林业经济增长不平衡等问题,而农村人力资本作为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为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因此探究农村人力资本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动态视角,构建农村人力资本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探索农村人力资本在省际流动下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将农村人力资本进行异质性分类,考察在空间杜宾模型下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对林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农村人力资本和林业经济增长整体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2)我国异质性的农村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差异;(3)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正向影响效应为0.236%,高级农村人力资本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其负向影响效应为0.159%,中级农村人力资本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提高财政支农水平和林地投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通过改善农村人力资本队伍的内部结构,优化各省域间的农村人力资本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和分配财政支农资金,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业投融资等措施来促进林业经济增长。
张榆琴周旺妮李学坤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林业经济增长新经济地理学
CEO职业背景会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基于政治关联与财务背景差异视角被引量:2
2022年
以沪深A股2008~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初步验证CEO职业背景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政治关联CEO以及财务背景CEO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1)政治关联CEO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背景CEO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当高管持股以及融资约束缓解时,政治关联CEO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财务背景CEO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得以缓解;(3)政治关联以及财务背景CEO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只在国有企业中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
陈佳敏张榆琴李学坤
关键词:政治关联CEO
共1页<1>
聚类工具0